本书共24章,分为上编人文社会科学和下编自然科学两大部分。全书基于各学科领域学者近十年的各类学术论文、各种国家基金项目和国家奖励三大方面分析其学术影响。
第一章是引论,包括:① 本书的目的和思路;② 学术影响分析的着眼点;③ 我国学者学术影响概况分析;④ 本书评价学科与人员的选择;⑤ 评价体系的建构与指标赋值;⑥ 数据库和CSSCI来源期刊的遴选;⑦ 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章至第十二章是人文社会科学的11个学科,评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 根据各学科学者论文的类别、语种、合作情况等考察学者近十年的中文论文、英文论文的学术水平。关注学者跨学科的成果收集,通过发文量、H指数及被引频次的分析,产生各学科较具论文学术影响力的核心学者群。② 分析各学科核心学者近十年的国家基金项目的学术影响,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简称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自科基金)。③ 合并每位学者的论文和基金影响力分值,形成各学科近十年较具学术影响的学者榜单。④ 通过各学科论文标引的关键词数量考察各学科的研究前沿热点。⑤ 总结各学科的学术特点和学者的学术影响状况。
第十三章至第二十三章是对自然科学11个学科的学术评述,各章的主要内容包括:① 通过对各学科SCI论文的发文量、被引频次、学科规范化影响力、JIF(Journal Impact Factor)期刊论文、高被引论文、H指数等相关内容分析学科的学术特点,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赋值,分析学者的论文学术水平。② 对SCI论文高H指数高被引学者进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学术影响考察。③ 分析自然科学各学科SCI论文学术影响力核心学者在国家科学技术奖方面的学术影响。④ 通过指标的关联赋值合并各学者的SCI论文、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奖项三大类成果的学术影响,综合评述各学科学者近十年的学术影响力水平。⑤ 小结各学科的学术特征和学者的学术影响力状况。
*后一章是对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学术进行比较。内容包括:① 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高被引学者学术影响横向比较,分析各学科在中文论文、外文论文和国家社科基金三方面的特点和区别。② 自然科学各学科高H指数高被引学者的学术影响横向比较,分析各学科学者在SCI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三大奖三方面的学术特点和区别。③ 以数据为依据,从论文、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奖三个角度对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两个领域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