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津博物馆论丛(2022)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63785
  • 作      者:
    编者:天津博物馆//天津文博院|责编:张亚娜//闫广宇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天津博物馆论丛·2022》为“天津博物馆论丛”系列丛《天津博物馆论丛·2022》的一本。主要包括文物学研究、博物馆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历史学研究四个部分,汇总了文博界相关研究人员就博物馆展览、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新技术、博物馆藏品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问题的*新思考。《天津博物馆论丛·2022》内容所涉主题皆是当下中国文物及博物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的作者也多是奋战在文博行业**线的工作人员,这些思考对高校文博专业的研究人员、相关文博机构的从业人员势必有所启发。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可供高校博物馆专业师生、文博机构从业者,以及对文博专业感兴趣的人员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文物学研究
  战国布币地名汇释四则
  孙 斌
  (河北师范大学)
  摘要:布币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种重要货币,对于“襄垣”“齐贝”“梁邑”“平阳”等布币的国别归属和地名释义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这四种布币的地名汇释,我们可以综合多种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客观地认识这些布币。对这四种布币的实测对比则可初步看出异同,并反映战国时期的各国军事兼并和经济交流这一大趋势。
  关键词:货币 地名 战国 方足布
  中国古代把一种铲形挖土工具称为“镈”,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即懂得拿着这种铲形器去换取其他物资。到了周景王的时候,这种铲形农具被进一步地小型化,铸成象征性的“镈”。这种小型化的“镈”成为一种交换媒介,行使着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又因为“镈”和“布”发音相似,声母相同,音韵相转,于是“镈”就转韵成了“布”了(1)。笔者于2020 年在保定市得见四枚战国布币真品,遂着手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这四枚布币都系方足布,方足布是从空布演变而来的,彭信威先生评价方足布说:“方足布是一种通行的布,形状比尖足布要小,每枚平均只有五六公分重,铜质比尖足布坚韧。”(2)其中第一枚布币上写着“ ”,今一般译作“襄垣”;第二枚布币上铸有钱文“ ”,今一般译作“贝丘”“齐贝”“文贝”“贝它”;第三枚布币上铸有钱文“ ”,今译作“梁邑”;最后一枚布币上铸有钱文“ ”,今译作“平阳”。
  一、“襄垣”布币的国别归属及地名汇释
  据《说文》卷8 上“襄”字条有“汉令解衣耕谓之襄,从衣”(1),卷13 下“垣”字条有“墙也,从土亘”(2)。战国时期的襄垣在今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北,并不像今天一样在潞水之滨,其地西临铜鞮,南距屯留大城不远(3)。《汉书 地理志》上党郡条目记载:“襄垣,莽曰上党亭。”(4)其后又有应劭注曰:“黎侯国也,今黎亭是也。”(5)可见,襄垣在春秋早期属于黎国管辖的范围。周桓王二十一年,其地属鲁大夫党氏食邑,后被赤狄攻夺侵占,其地归潞子婴儿国。周定王十三年,晋景公灭赤狄,其地归晋公族食邑。初尚龄《吉金所见录》(1819 年刻本)释读出“襄垣”方足小布,成为最早指出“ ”具体含义的著录。
  对于“襄垣”布币(图一)到底是韩国钱币还是赵国钱币,学界一直有多种看法。马静在《浅谈战国时期三晋货币方足布的品类》一文中认为“襄垣”布币属于赵国方足布,并存在传形“襄垣”布(6)。吴良宝先生在《战国金文考释两篇》中列举了“襄”字原篆从攴,这种“襄”字的写法还见于《殷周金文集成》4 2303 的鼎铭、18 11565“二十三年襄城矛”,以及“六年襄城令戈”等(7)。据吴先生分析,两件兵器铭文中的“造”字从贝、从攴、告声,是韩国文字的特有写法,而且“令”之后有“司寇”,这是一级监造者。根据黄茂琳先生的研究,这是韩桓惠王九年之后韩国兵器铭文的一个特征(8),可作为判定国别的一个标准。方足布“襄垣”的国别早前一般认为是赵国,主要就是依据襄垣之地临近赵国统治核心区,吴良宝先生通过对文字进行分析,今襄垣县北的战国襄垣遗址实为韩国属地(9)。
  从各种地理书的对比上看,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襄垣县条载:“襄垣县,本汉旧县,属上党郡,赵襄子所筑,因以为名。”(10)李吉甫认为是从赵襄子筑城开始该地才图一 “襄垣”布币正面和背面命名为“襄垣”,“襄垣”布币当比襄垣筑城要晚,应该是赵国铸币。王存在《元丰九域志》中并未提到春秋战国时期襄垣的相关信息,只是指出宋代时的襄垣城在潞州西北八十里处,有鹿台山、涅水和漳水(1)。乐史在《太平寰宇记》襄垣县写道:“亦汉旧县,属上党郡。赵襄子所筑,因以为名。 唐武德元年,移于甘罗水南,即今县。”(2)这条史料也认为该城系赵襄子所筑,不过在唐高祖武德元年曾迁移县城到甘罗水南岸。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襄垣县条有“秦置县,属上党郡。相传邑城为赵襄子所筑也”的记载,而其后的韩城条注记还提到,韩城在襄垣县的县城以北,可能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修筑的,后来就被人们习惯性称为“韩城”,后周曾在这里设置韩州。在襄垣县北边二十七里处有甯城,传说为赵简子修筑(3)。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襄垣县所在地在战国时期可能是韩国和赵国的交界处,归属错综复杂,“襄垣”布币由谁而铸可能存在三种情况:最先,“襄垣”布币可能是赵襄子筑城后赵国建造的;其次,“襄垣”布币可能既在“韩城”被韩国铸造,也在“甯城”被赵国铸造;最后,“襄垣”布币为韩国铸币。
  二、“齐贝”布币的国别归属及地名汇释
  “ ”如果释读成“齐贝”,据《说文》卷7“齐”的繁体字“齊”可以释读为“禾麦吐穗上平也,象形凡亝之属,皆从亝”,徐锴注曰:“生而齐者莫若禾麦二地也,两傍在低处也。”(4)卷6“贝”的繁体字“貝”被解释为“海介虫也,居陆名猋,在水名蜬,象形。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凡贝之属皆从贝”(5)。“齐贝”在诸多地理书中难以寻见,《庄子 盗跖》曾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的记载,而“贝丘”则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名词,在战国时期或属赵国,或属齐国。《汉书 地理志》清河郡条目记载有贝丘城并设置都尉,应劭称《左传》云:“齐襄公田于贝丘。”(6)从这则史料看,贝丘之地铸造“齐贝”有一定的可能性。
  对于“齐贝”布币(图二)到底是赵国铸币还是齐国铸币,也存在多种说法。马静在《浅谈战国时期三晋货币方足布的品类》一文中认为“齐贝”布币也可作“贝丘”、“贝土”或“贝地”,但其释义、国属和地望仍存争论(1)。吴良宝先生在文章中分析称,“齐贝”布币旧时有多种译法:初尚龄在《吉金所见录》中释为“贝邱”;马昂在《货布文字考》中释为“贝丘”;倪模在《古今钱略》引中释为“文贝”;丁福保在《古钱大辞典》中释为“齐贝”;刘体智在《善斋吉金录 泉录》中释为“它贝”。吴良宝先生认为上述提法都不可信(2)。吴先生认为何林仪先生释为“贝它”即是文献中的“贝丘”(3);张颌先生释为“榆即”的省变之形,读为“榆次”,在今山西榆次县北(4),这两种说法比较可信。但是根据裘锡圭先生的《战国布币考 榆次币考》,显然“榆次”布币另有其他写法(5)。
  从各种地理书的对比上看,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贝州条写道:“贝州,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其地属晋,七国时属赵。”临清县条记载:“贝丘城在县东南五十里。汉贝丘县城也。城内有丘,高五丈,周迴六十八步,城因此为名。春秋‘公田于贝丘’,是齐州地也,与此异也。”(6)李吉甫认为《春秋》中提到的“贝丘”并不是临清县的贝丘城。《元丰九域志》恩州条未提及“贝丘”,校勘记也未提及(7)。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提到淄川县“宋元嘉五年于此置贝丘县,属清河郡。高齐废郡,县属齐州。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淄州,贝丘县属焉”(8)。在淄州也曾设置过贝丘县,且在齐国境内。同时乐史提到河北道还有贝州,战国时为赵国地。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清河县条记载“贝州城,在县治东。杜佑曰:‘春秋时齐地,亦为晋东阳之境。’七国时属


展开
目录

目录
一、文物学研究
战国布币地名汇释四则 孙斌(3)
博物馆中的“豆战车” 徐广泰(11)
幽暗夜空孤星熠熠——嘉道年间山水画坛与京江画派 潘恒(21)
鸂鶒木相关文献疏证 谢亦琛(29)
天津博物馆藏西夏钱币考 王震(40)
明代丝绸与漆器色彩分析 张伟(50)
周臣《九老图》所绘内容的再辨识 张夏(66)
浅谈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几方猛安、谋克铜印 孟婷(74)
天津博物馆藏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研究 尹航(82)
浅析宋代与清代的审美比较研究——以瓷器及书法为例 陈韵竹(90)
岁朝图里话年俗——以馆藏周道行《岁朝图》与张藻《岁晚宴乐图》为例 刘姝伊(95)
天津博物馆藏陈师曾《桂花载酒图》研究 卢永琇(101)
二、博物馆学研究
浅谈手语在博物馆讲解服务中的应用 李文静 马川(113)
浅谈手语视频拍摄中的灯光布置与照相机的参数设置 马川 董一晶(119)
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叙事性表达 郭术山(124)
文博手语研究推广初探——以天津市文博手语研究培训项目为例 王浩 李文静(129)
天津博物馆观众服务智慧化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马欣伟(134)
浅谈文博手语培训课的编排——以天津博物馆为例 董一晶 王浩(150)
博物馆场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及策略——以“刀耕墨染 救亡图存——天津博物馆馆藏版画展”为例 韩琳(156)
浅谈色彩管理在文物三维扫描中的应用 王一川(163)
浅谈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形式设计构思——以天津博物馆“衷藏雅尚 海上留晖——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旗袍与女性文化展”为例 张鹏鹏(172)
探索、变革与创新:天津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探析 吴珂(177)
名人故居纪念馆社教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为例 田家馨(185)
人物类革命纪念馆展览大纲文本编写探析——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代表性临时原创展览为例 张樱烁(191)
在博物馆探索自我的留白——博物馆力量的再思考 田婷(199)
盘活博物馆资源释放文博新活力——兼谈商文旅背景下天津博物馆发展新探索 郭庆丽(204)
“大展宏‘兔’——天津博物馆癸卯生肖文物展”策展理念与实践 崔婷(213)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举措——天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典型案例 魏鹤(219)
三、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馆传拓技艺的传承——师承制 王博(227)
论天津城市发展中文化遗产的保护 赵晓研(235)
一批馆藏书画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张艳红(241)
由古旧折扇修复看折扇揭裱后再装裱形制 郝婧(247)
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以天津博物馆为例 刘翔(260)
清玄烨行书唐诗轴修复概述 李炯(272)
论绢本书画的材料特性对其修复流程的影响——以王原祁《山水图轴》的修复为例 祝一宁(280)
四、历史学研究
汉代武帝台考略 胡晓文(301)
天津博物馆早期的财、物、人问题 郭辉(308)
浅析晚清时期基督教会学校对天津传统教育和近代教育的影响 涂小元(318)
《游盘日纪》中的盘山摩崖题记 杨新(32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