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启蒙生意政治(开明书店史论1926-1953)(精)/新闻出版博物馆文库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1156461
  • 作      者:
    作者:邱雪松|责编:胡正娟//胡雪儿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1.一部完整的开明书店史。本书完整描绘了开明书店从1926年8月1日在上海宝山路宝山里六十号正式挂牌,到1953年4月15日与青年出版社合并而成为中国青年出版社,二十七年间的嬗变之路,丰富而复杂。

2.用史料说话。书中充分利用各地档案馆、各出版社所藏档案,当事人的日记、书信,报刊新闻时评,以及政府法令条文、开明人访谈等一手资料,有着扎实的论证基础。

3.独特的研究视角。作者选取“启蒙”“生意”“政治”三重研究视角,梳理开明书店的嬗变之路,为我们了解新中国出版体制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个案。


展开
作者简介

邱雪松,四川古蔺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西南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中宣部青年英才,重庆市首批青年拔尖人才。主要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出版关系研究,已出版《制造文学》《中国出版家·宋云彬》《杜甫·770年》等著作,曾获全国编辑出版学年度优秀论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年度优秀论文、重庆市现当代学会论文奖、首届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聚焦于民国四大出版社之一的开明书店,运用各地档案馆所藏材料,当事人日记、书信,报刊新闻时评,政府法令条文,采用“叙事史”的笔法,再现“开明书店”从1926年到1953年27年时间内,在“启蒙”与“生意”双重驱动下的发展壮大,并最终选择“政治”归宿的历史命运。书中充分利用各地档案馆、各出版社所藏档案,当事人的日记、书信,报刊新闻时评,以及政府法令条文、开明人访谈等一手资料,有着扎实的论证基础。作者选取“启蒙”“生意”“政治”三重研究视角,梳理开明书店的嬗变之路,为我们了解新中国出版体制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个案。
展开
精彩书摘

开明书店的诞生

1926年8月1日开明书店的创设,正如宋云彬的评价:


商务创立于戊戌政变前后,中华创立于辛亥革命时期,而开明则创立于五四运动以后,各有它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开明的产生,完全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没有五四运动就不会有人提出妇女问题来讨论,那么开明书店的创办人章锡琛先生,就不会因为谈新性道德和办《新女性》杂志而被商务印书馆解职,他将一辈子在商务当个编辑;而同时在五四以前,象开明这样的新型书店根本办不起来,即使办起来了,也不可能发展,更不可能长期存在。(宋云彬: 《开明旧事—我所知道的开明书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1辑,1962年,第2页)

概而言之,开明书店是五四新文化力量已成熟到可以脱离传统出版,凭借新兴市场进入出版业的诸多案例之一,折射了民国出版业在新思潮冲击下重新洗牌的行业格局。

章锡琛从1920年主编《妇女杂志》,到1926年创办开明书店,其个人命运的转折极具偶然性。具体说来,胡适、罗家伦、宗白华等的抨击,对商务印书馆形成了绝大刺激。提拔章锡琛主掌《妇女杂志》,是出版社对外界批评的内部应对之策;章氏主持《妇女杂志》,趋新改革过于激进,其做法有悖商务印书馆的稳重作风,他的被辞是意料之中的。不过如庄俞的总结“亦有在本馆尽力多年,而入社会主持政治、教育、文化、工商各种事业而成为一时俊彦者”(庄俞: 《三十五年来之商务印书馆》,庄俞、贺圣鼐编《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下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第27页),章锡琛在商务印书馆工作达十三年之久(章锡琛: 《履历登记表》,中华书局人力资源部藏),经验深厚,离开后自立门户,于他个人而言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对作为导火索的“新性道德论争”亦值得略作辨析。当新文化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成为社会的主导舆论力量,其内部的不平等机制就会凸显。作为新文化运动上层精英领袖与下层追随者的一次直接对话,陈大齐与为其后援的《现代评论》编辑,俱系出国留学人士,执教于国内名牌大学,更易占据道德与话语权制高点;而章锡琛、周建人乃至一干支持者,除了鲁迅、周作人昆仲而外,仅仅是国内普通学堂毕业、在出版社供职的下级职员,在论争中势必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开明书店的创设,既是出版业自我调整的结果,亦是新文化人士内部分化的产物,唯此才能理解围绕开明书店的参与者为何多是下层边缘知识分子出身。

同时,新文化人士对女性问题分歧的论争,预示了出版社日后的命运。《新青年》于1918—1919年开展的“贞操问题讨论”和1919年第4卷第6号“易卜生号”,揭橥了以胡适为代表的第一代启蒙知识分子对妇女问题的关注。他们的手段是通过经济、教育、家庭的改变来实现男女的平等,最终目的是建立一夫一妻的现代家庭,这是奠基于西方资本主义民族国家框架下的早期妇女解放理论。

与前者不同,章锡琛、周建人等人提倡从两性关系、男女思想入手,他们将恋爱∕性关系置于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之上。章锡琛讲过:“先生劝我们注意到推广女子教育,图谋经济独立,攻击旧道德、旧法律,改革旧家庭等问题上,我以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只有提倡恋爱自由。”(章锡琛: 《恋爱问题的讨论》,《妇女杂志》第8卷第9号,1922年9月1日)周建人则从“性”的层面做补充:“两性的关系,是人间社会的根本,若是这根本的结合上的态度没有改良,虽然争到了别的权利,妇女主义的要求,还是留着极大缺憾,那里能实现同情、了解、均等、友谊、自由、恋爱的家庭呢?”( 高山(周建人): 《新人的产生》,《妇女杂志》第9卷第10号,1923年10月1日)他们文章的颠覆性在于对造成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有了全然不同于《新青年》一代的认识,内在逻辑更与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复杂的政治论述有潜在关联。章锡琛后来直接认为:“妇女问题的解决,不得不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同时,这在今日已成为自明的真理。”(章锡琛: 《废刊词》,《新女性》第4卷第12号,1929年12月1日)换言之,创办与维系开明书店的知识分子,除了共有的下层边缘知识分子这一共同社会身份外,相比较于胡适、陈大齐等人,其思想底色都有激进的一面,其后入店的叶圣陶、胡愈之、宋云彬、傅彬然、丁晓先等都有过一段时间认同乃至参与社会革命的人生经历。事实上,正是这两点深刻地形塑了开明书店的自我设定、营运策略、聘用原则乃至各个时期的政治选择,这些都将在出版社随后的历史中逐渐浮现。



展开
目录

文学与出版之间 

引 言 

第一章 开明书店的诞生 

   第一节 咸与维新 

 第二节 《妇女杂志》与章锡琛 

 第三节 兄弟书店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开明书店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节 改组转型 

   第二节 打出名声 

   第三节 推广新文学 

 第四节 刊行古籍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战火中的出版社 

   第一节 从孤岛到大后方 

   第二节 救亡与启蒙 

   第三节 “第三线”的斗争 

 第四节 叶圣陶北上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新国家与旧出版

 第一节 人心思公

 第二节 开明人的离散 

 第三节 无法继续的“生意” 

 第四节 “遗产”与“界碑” 

 第五节 “运动”中的“人”与“社” 

 第六节 “光荣的归宿” 

 第七节 小结 

结 语 

附 录 

   开明书店大事记 

 数字背后:谈“开明书店版税版权表” 

从“新知”到“开明”:访欧阳文彬

  从“练习生”到“工会主席”:访王久安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