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代公私藏书史细看中国文化的精神传承史、时代变迁史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晚清藏书文化的发展非待各种因素一一弄清楚而不可知其全貌。
从在中国发现历史的角度出发,很多学者都认同早在清嘉庆(1796—1820 年在位)、道光(1820—1850 年在位)之际的 19 世纪初中期,传统社会的内在动力已经把中国文化推进到了近代社会的大门口,其重要表现就是作为经世核心的儒学内部正在发生着裂变,那些对现实社会危机焦虑不安的士大夫开始探寻学术致用之路,由此“经世思潮”使中国文化步步向近代逼近。传统的学术论点主张历史研究的求真,就是回到历史现场。的确,一切学术上的分析都无法替代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如果说我们对已经成为近代藏书史事的确定性已经有所了解,那么它们就能代表过去藏书文化的全貌吗?恐怕还必须加上一切可能成为事实的叙述才是近代藏书史的全貌,用何兆武先生的分析,真正的历史著作乃是一部探讨了一切可能性的历史。那么,除了历史现实中的事实之外,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可能性呢?探讨可能性要把历史可能性提高到观察历史的整体,已经发生的与可能发生的历史之间价值孰胜一筹?实际上,学术研究往往通过不可能的研究而实现价值定位。
对历史可能世界的探讨,甚至远远丰富于对我们所熟知的历史现实的解读。历史的现实是可以通过历史史实准确性而加以理解的,也是可以通过历史可能性加以深化理解的。就近代藏书史而言,一切已经发生的史实固然需要我们弄清,但弄清之后进行理论的、文化的、哲学的思考也需要重视起来。如皕宋楼事件,作为朴素的历史事实,弄清原委是比较容易的,但往往有皕宋楼事件不会发生的假设和感慨。皕宋楼事件毕竟成为历史现实,成为历史的必然,而文人保全之心愿终不可能实现,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张力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可能性的必然”以及历史世界中的场域,即“一切事实上的和可能的联系或网络”a。近代藏书史就是这样,是由发生过的事件和诸种可能性、史家思想、价值观及感情好恶构成的,本课题的研究重心之一就是对这些似乎已经定论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即前文所提到的“价值观视角”。
本章拟从中西学术交流、图书馆公藏理念的传播、近代书厄的发生、近代旧书业发展、中外学者访书互动等方面,透视近代藏书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言说其中的悲欢离合,诸多进步,又颇多无奈。
一、中学西学之融汇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作为中学的藏书文化在西学来临之前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状态。有一点是肯定的,温养近代藏书文化的土壤离不开中国自身伟大的学术传统,近代张尔田有“斯文留竹帛,大典在烝尝”“诗书秦劫火,礼乐汉文章。石室心传迩,兰台口说详。至今过孔壁,丝竹有辉光”之语就是基于此而言的 a。我们说金石竹帛在,斯文不可丧,中国的人文传统、文化理念尽书于坟籍,社会文化的变迁自然与藏书学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引 言 援古及近书写藏书文化史
一、古典时代藏书文化的近代性因素
1. 古典时代孕育的现代性因素
2. 近代藏书史书写的问题意识
二、近代藏书文化书写的视角创新
1. 书香文化价值观视角
2. 文化转型视角
3. 社会史视角
三、近代藏书文化研究的线索与展望
1. 近代藏书文化嬗变的线索
2. 近代藏书文化研究展望
第一章 多维透视:中国藏书文化的伟大传统与晚清社会
一、中学西学之融汇
1. 古代藏书文化的流略传统
2. 晚清社会变局与文化危机
二、公藏理念的传播
1. 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危机与近代化变革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