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筹划
构思筹划是筹建一座博物馆的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建立一座博物馆的第一步,能否走好这一步,决定了新建博物馆的成败与否。具体而言,它是一座博物馆的灵魂,决定了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筹建博物馆的决策者,要清晰地认识到需要建什么样的博物馆、博物馆肩负的使命是什么、博物馆拥有哪些优势、将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动力等问题。
在对博物馆具备基本认识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因为博物馆脱离社会无法生存。同时,要具有前瞻性,为博物馆发展创造有利先机。这就需要做好前期调研,包括国内外博物馆发展现状、优秀博物馆管理及业务模式、社会对博物馆的认识及需求、博物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要认真、深入、广泛、科学、客观地做好相关调查,为筹建博物馆打下坚实的、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博物馆筹建阶段,选址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这对于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能否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标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博物馆的设立首先考虑的是能否成为大众参与互动非常便捷的平台,能否与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就如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是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一样,博物馆远离了观众,就如鱼离开了水。
博物馆的运营管理,特别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在博物馆筹建之初,也需要认真考虑。博物馆管理模式,随着对博物馆定位的重新认识,特别是与社会的接轨,以及博物馆未来可持续的发展,首先,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一方面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需要摸索新的途径,提高新的认识,找到比较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切实可行的优选模式,以探索者的姿态,开拓博物馆未来发展之路。
而博物馆发展最有力的支撑是博物馆所具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或者说是站在业内前沿的基础。因此,筹建博物馆必须建立在具有一定文物收藏,以及人才储备的基础上。博物馆在业内领先的比较重要的标识,目前还是以拥有文物收藏的数量、等级、价值为主要标准,实际它也是博物馆生存的重要法宝。而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源,则需要博物馆相关专业人员的努力,人才是保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1问 我们到底需要办什么样的博物馆
建立一座新的博物馆,首先要清楚博物馆行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即博物馆产生、发展的大致历程,这样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博物馆建设的基调。其次,对于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要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博物馆建设符合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再次,要充分考虑博物馆建设的相关制约因素,即要符合博物馆建设所具有的特性,这对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要紧扣筹建博物馆最主要的问题,即建设一个新的博物馆所要依据的重要内容或方面,才能相对比较科学、客观,使博物馆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一、博物馆的产生与发展
(一)博物馆滥觞
博物馆的萌芽,或者说“博物馆”一词,即“museum”,源自古希腊语,意为“缪斯神殿”。缪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主司艺术与科学等领域的九位女神的总称。公元前3世纪左右,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部将托勒密?索托(Ptolemy Soto),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建立了一座专门收集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神庙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博物馆。
(二)博物馆发展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在18世纪,英国收藏家汉斯?斯隆(Hans Sloane)爵士逝世后,按照他的遗嘱,将遗留下来的近八万件藏品捐献给了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建立一座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成,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图一)。
1899年12月16日,位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儿童博物馆。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是南通博物苑,位于今江苏省南通市,于1905年由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图二)。
1989年9月发布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条规定:“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2007年8月,其定义中的“永久机构”改为“常设机构”,“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改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1)。
图一 大英博物馆
(图片来源:齐玫,2008年拍摄)
图二 南通博物苑南馆
(图片来源:南通博物苑官网)
今天,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成为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2017年6月5日,英国《卫报》发布的新闻报道中指出,全球前20家人气指数最高的博物馆排名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人数位居前列。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博物馆条例》,其中第一章总则第二条规定: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1)。
博物馆从诞生,到不断发展,至今日的繁荣,都与社会文明和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
博物馆筹建,要充分考虑博物馆所要承担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即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博物馆首先代表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某个领域文化发展的水平,它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窗口,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是公众参与的空间,也是青少年教育的基地。今天,在一座城市中,博物馆是这座城市的文化中心,也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一)文明程度的标志
博物馆代表了所在国家、区域相关领域的文化发展水平,是文明发展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相关的主要信息包括博物馆的数量、建筑风格和氛围,馆藏品的数量、类型、价值,展览的空间、数量、水平,服务的范畴、方式、质量等。观众通过博物馆整体带来的文化熏陶及体验,感受其文化的魅力。中国社会飞速发展,文化繁荣,在博物馆发展领域得到充分展现,截至2018年底,博物馆数量达到5354家(2)。
(二)传承和弘扬文化的窗口
博物馆最大的责任就是传承与传播文化。通过博物馆收藏功能,将承载着文明印记的历代文物加以保护;通过博物馆展览将馆藏珍贵的文物呈献,将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播给大众;通过博物馆各种渠道的宣传,如展览、广告、书籍、画册、活动、讲座、新媒体等,传播和弘扬文化。
(三)文化交流的空间和平台
博物馆内外周边,可为各界人士提供文化交流的适宜场所和空间,博物馆内的接待大厅、展厅、礼堂、会议室,甚至库房等,都可作为相关文化活动的空间;博物馆外的广场,可以成为周边市民或游客休闲的场所,满足大众对文化的各种需求。博物馆作为文化机构,还可以举办一些特殊主题的文化活动,如各种民俗活动、文化活动的开幕式、文物鉴赏、文化沙龙等,使博物馆成为文化交流的中心。
(四)公众参与的空间
新博物馆学理念强调为人服务,博物馆中的项目,都要在可实现的范围内,提供相关技术和专业支撑。主要是通过展览,在展览空间设计互动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特别是新媒体模式,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拉近展览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亲身参与和体验展览,留下深刻印象,受到触动、感动,把展览精神带回家。
(五)青少年教育的基地
中国的博物馆是青少年的教育基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博物馆教育应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将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解读出来,让青少年充分感悟到文物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如北京市教委规定,北京市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四个一”活动,即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一次,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各一次。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密切融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三、博物馆的特性
博物馆建设的特殊性,是决定博物馆设计和建造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所在地的地域特性,以及文化特性、社会环境、博物馆馆藏、陈列展览类型、经费支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