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是在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资助下,笔者主持研究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这一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很大的政策性意义,而且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对我国高校未来的教学改革也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交流已经遍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在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合作或进行贸易往来时,就需要了解对象国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仪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因此,我国各领域工作人员在国外工作时,或者中国企业的经营活动跨越国境时,以及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进行经营活动时,本国文化必然会遭遇异国的不同文化。由于各国文化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有着很大差异,如果仅仅拘泥于本国文化,去考虑对象国情况、判定对象国人的想法的话,就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只有在充分理解对象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才能避免产生各种冲突。因此我国要想更好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与各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发展关系,就需要更多具备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在我国境内进行经营活动的跨国公司也在不断增加,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外交活动,还是商务领域的商务谈判以及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等活动,都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沟通,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理解对方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教育界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日益重视,这也体现在中国教育部新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在外语专业的“新国标”中明确地将“跨文化交际”课程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中特别提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已经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未来的外语教学中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我国政府在促进对外开放、扩大对外交流活动、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教育部在适应我国全球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改革,对今后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跨文化交际学是20世纪60年代自美国兴起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不断深入,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也引进了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以引进介绍国外的研究为主,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跨文化交际学课程。1995年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成立,可以说标志着中国跨文化交际学学科地位的确立。自1995年至21世纪初,我国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不断增强,开始发出国入学术探索之声。这一时期,跨文化交际学已经在中国外语界牢固地确立了其学科地位。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学者开始独立思考,以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此,外语界大量引进了国外英文原著,这些英文原著大大拓宽了国内学者的视野。在吸收国外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学者结合中外交流的实际情况以及基于学科建设的理论创新意识,不断推出了新的专著和教材。此外,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刊《跨文化交际研究》于2009年创刊,它为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学术对话平台,也是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日趋成熟的一大标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