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纪元科学(超自然及其捍卫者揭露者与美国文化)(精)/科学思维书架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13248688
  • 作      者:
    作者:(美)戴维·J.赫斯|责编:陆烨|译者:潘涛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戴维·J.赫斯,197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学系,1987年获康奈尔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今任范德比尔特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范德比尔特能源和环境研究所副所长。2009年获美国社会学协会罗伯特·K.默顿图书奖。著作有:《魂灵与科学家》(1991),《新纪元科学》(1993),《多文化世界中的科学技术》(1995),《细菌会致癌吗?》(1997),《科学与工业中的另类道路》(2007),《全球经济中的地方主义运动》(2009),《全球经济中的绿色好工作》(2012),《未做的科学》(2016)。
  
  潘涛,198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生物工程系,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获哲学博士学位。著有读书随笔集《魔仆与泥人——什么不是科学》。译著(含合译)有:《相跃》《从摆钟到混沌》《上帝掷骰子吗》《自然之数》《湍鉴》《时空投影》《新纪元科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系“科学思维书架”之一。本书采用批判社会文化视角和比较符号人类学方法,在超文化框架下系统探讨美国围绕超自然现象的意识形态纷争。将话语、文本、作家和群体作为文化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展示超自然的揭露者(怀疑论者)、捍卫者(超心理学家)和新纪元运动(宝瓶同谋者、好莱坞惊悚电影)三种文化的交错并置观点。不拘泥于自然科学判据的孰对孰错问题,超越各共同体如何构建自身的真知与假知之间边界的文化政治,分析己方与他方、英雄与布道、社会性别与阶序三对范畴,阐释怀疑论话语和超自然话语的文化建构,指出人文学科与其三个他方进行建设性对话的可能途径——怀疑论之怀疑论。
展开
精彩书摘
  《新纪元科学:超自然及其捍卫者、揭露者与美国文化》:
  (二)女性,男性,超自然,科学
  无论怀疑论者在一个智识平面上是揭露还是仅仅抨击,他们写作的腔调一般反映了对于超自然他方的对抗乃至挑衅。因此,虽然存在着内部他方,怀疑论在整体上是一个非常男性气质的话语。它还是一场男性主导的运动:尽管也有女性怀疑论者,但其领导人和大多数都是男人。发表于《怀疑论调查者》1991年冬季号上的50多位CSICOP理事名单,从姓名上看,只明显包括4位妇女——布莱克莫尔、内尔金、斯科特和塔夫里斯。而且,在一篇关于CSICOP会议的报道中,一位为《新科学家》写作的记者注意到:“在执行理事会提问期间,一位提问者指出,如果这次年会有代表性,那么美国的怀疑论者很少是老年人,起主导作用的是白人和男性。听众和理事会都赞同。”(Anderson 1987:51)
  相反,新纪元运动的许多头面人物都是女人,包括我所讨论过的大多数作者:安德鲁斯、弗格森、麦克雷恩、蒙哥玛莉、拉斐尔和斯坦。不错,新纪元运动中有许多男人,其主要人物中也有男人[如阿圭列斯、达斯和施庞勒];但是,与在有条理的怀疑论中所起的作用相比,妇女在新纪元运动中起更为主导的作用。上面讨论的用来描述怀疑论话语与超自然信仰之间对立的阴阳形象,再一次相关,但这回是一个社会性别对立。
  与怀疑论和新纪元运动不同,超心理学由男人主导,但它在其头面人物中也包括女人,从过去的埃莉诺·西季威克和路易莎·莱因,到近些年的安德森、科利夫妇、格雷戈里、海恩斯、汉弗莱、罗宾森、施利茨、施迈德勒、温纳、怀特、津格容等人(见Alvarado 1990;Zingrone 1988)。妇女参与者的数量,既不像新纪元运动中那么突出,也不像怀疑论者中那么微不足道,所以,超心理学再一次可以被置于这另外两个共同体之间。
  然而,性别模式并不意味着,我可以自动把怀疑论话语的“社会性别”刻画成男性气质。但是,假使怀疑论者与新纪元信徒之间的两性分裂的模式存在,连同置身于两者之间某处的超心理学家,那么把怀疑论作为社会性别话语来考察是有意义的。
  例如,考察某些怀疑论者的妇女代表。熟悉早期心灵研究的读者会记得波德莫尔的名言,这位怀疑论心灵研究者(在那个年代边界更为模糊)指出,闹鬼不过是“淘气的小女孩”的把戏(1898-1899:135)。在1984年哥伦布闹鬼案(围绕着一位与其养父母住在一起的14岁女孩)的调查中,兰迪或多或少采用了同样的观点。在他关于这一案例的文章里,兰迪没有告诉我们这女孩本人的情况,而是注意她可能伪造飞行物现象,如那部“凶手”电话机非常狂热的攻击。兰迪给媒体提交了一个不讨人喜欢的观点,调查这一案例的那位超心理学家[心理学家罗尔(William Roll)]加上养父母,他们都受骗上当了。因为就这位女孩和她的生活而言,我们只知道,她活动亢奋、情感紊乱得厉害,以至于她离开了学校,接受家庭教师教育,并且,她想违背她的养父母的愿望,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Randi 1986:145)。兰迪得出结论:这个女孩之所以伪造闹鬼现象,是因为想利用媒体披露来寻找亲生父母,抵制她养父母的愿望。用兰迪的话来说,她“不过是一个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女孩。她做到了。”
  把女性超自然他方刻画为善于操纵他人,她的牺牲品刻画为上当受骗,在兰迪的另一篇文章“信则灵”里再次出现,这篇文章发表在他的著作《鬼话连篇!——通灵人、独角兽、超感官知觉及其他骗局》(1982)里。在揭露名为华莱士的一位“磁疗医生”过程中,兰迪描述他如何听她的委托人(也是一位妇女)“迷恋”华莱士女士的诊断过程(1982:205)。然后,兰迪用他自己的观点重温这一过程,继续描述华莱士女士与一位她的女性委托人之间的谈话,在谈话中,华莱士女士通过要求她的委托人相信医生们都是错的,企图设法排除坏诊断(206页)。于是,兰迪把华莱士女士带回他的纽约办公室,他在那里用双盲实验(double-blind experiment)测试了她。他注意到,在她等候而他在测试其他人期间,她“走出房间挑逗我办公室的小伙子”(209页)。总之,这篇文章里的那位妇女表现得轻信或善于操纵他人,或两者兼而有之。
  类似的代表出现于怀疑论心理学家们合成典型神秘术信徒的肖像的企图之中。祖斯认为,文献综述表明神秘术信徒是“女性、不明智、受误导、没教养、专制和情感不稳定的”。这一系列与女性相联系的负面特征是怀疑的起因,它令人联想起统治西方科学史的男性主义话语。有人可能提出,尽管这个清单把女性与一系列负面特征联系在一起,它不一定意味着祖斯和他的同事琼斯是性别歧视者;而是,有人进一步提出,他们提供了一个“典型”超自然信仰者个性特征和人口统计特征,以及隐含于一般文化而不是她们的肖像里的性别主义的准确描述。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三种文化:新纪元,超心理学,怀疑论
一、新纪元运动
二、超心理学
三、怀疑论
四、对文化视角的注解
注释
第二章 历史情境
一、新纪元运动的前身
二、从唯灵论到超心理学
三、怀疑论的对照观点
四、现时代中的分裂逻辑
五、从历史上给新纪元运动定位:流行后现代主义?
注释

第二篇 怀疑论话语和超自然话语的文化建构
第三章 己方与他方
一、新纪元信徒
二、超心理学家
三、怀疑论者
四、结论
注释
第四章 英雄与布道
一、新纪元信徒
二、超心理学家
三、怀疑论者
四、结论
注释
第五章 社会性别与阶序
一、新纪元信徒
二、超心理学家
三、怀疑论者
四、结论
注释
第六章 好莱坞中的怀疑论与超自然
……

第三篇 结论和蕴涵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