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深度关系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520223
  • 作      者:
    作者:武志红|责编:周红斌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京东专享金句手册,重点概念随手翻。


◆本书脱胎于武老师个人平台蕞热门心理学课程,受70w+学员狂热追捧,系统剖析了当代人普遍具有的巨婴心理——“全能自恋”,以及“全能自恋”的解法——“深度关系”。


◆总觉得累、内耗、在意他人看法、拖延、没目标感、爱无能……这些情绪都可以再往下深挖一步,那就是全能自恋,武志红老师将通过本书带你重新认识自我,活得真实,活得松弛。


◆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能够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因为能够专注和投入其中,本质上就是能够建立深度关系。本书带你真正理解建立“深度关系”的方法和心理动力,从而可以专注和投入,走向卓越,建立起高质量亲密关系。


◆建立深度关系的能力,就是活在当下的能力,武志红老师独创自我认知工具“人性坐标体系”,帮读者用直观、可执行的方法衡量自己的心灵健康程度,或一份关系的健康程度。深度解析如何通过建立“深度关系”获得自我的疗愈与成长。


◆被害妄想、反社会人格、巨婴,背后可能是极度全能自恋的表现,哪怕你自身没有陷入“全能自恋”,也可以通过本书识别他人,摆脱不健康的人际关系,更好地保护自己。


◆《深度关系》是武老师沉淀十余年后,以自己从业二十多年来的思考、上万小时心理咨询经验积累的丰富案例,系统性讲透自我、关系、成事,带领读者从心理根源上解决自己的问题,获得翻天覆地的成长。


◆精心设计内文版式,专色印刷内页,重点高光标注,便于掌握要点。


展开
作者简介

武志红,知名心理学者、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于北上广开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致力于用心理学去深度剖析理解个人、家庭的种种典型现象,读者遍布世界各地华人区。微博粉丝数852万人。其代表作《为何家会伤人》出版十余年来畅销逾百万册,堪称中国家庭问题第一书。另著有《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越爱越孤独》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如果你常有以下症状: 苛求完美、拖延和缺乏行动力、容易因他人评价陷入情绪内耗……那么,你有可能处在自己都未察觉的全能自恋之中。 全能自恋的对立面不是不自恋,而是活在关系中。不只是与他人的关系,更是与自己、与具体事物、与世界建立深度关系。这意味着需要持续的专注和投入,需要放下自恋想象,尊重事物本身以及他人的本来面貌。 在本书中,武志红老师将带你深入剖析全能自恋的四个表现;运用“人性坐标体系”方法,讲解如何与他人建立平等、深度的关系,而非追求在权力上位的自恋;破除头脑对你的控制,发展出真正的自信。 你将学会从孤独的全能想象进入关系的现实世界,尽管那是一个不完美、有缺陷的世界,却是真实、有情有义的世界,而和真实世界构建深度关系,是一种最根本的疗愈,也是我们幸福和创造力的源泉。
展开
精彩书摘

【精彩书摘】

#关于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或者说超高自恋,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推动力,推动人去追求卓越。

但很诡异的是,这时的卓越是没有创造力的。要明白这一点,就要知道自恋维度的另一个名称——“权力维度”。意思是,纯自恋推动的追求卓越本质上是为了追求权力、聚拢资源,避免自己落在弱小而任人宰割的位置上。这时的追求卓越,其实是为了避免死亡。


虚构完美,自恋维度追求的是权力、力量或成功之类的东西。


全能自恋是和孤独联系在一起的,当一个人绝对地陷入全能自恋时,他就是活在一元世界中,这时世界只能有一个中心——“我”。


对于容易暴怒的人来说,关键在于他得看到其实通常并没有谁在恶意针对他,他的暴怒其实是神一般的自恋受到挑战而产生的。


少年老成化,成人儿童化,这两者交织在一起,“绞杀”了中国人的青春。


虚构完美是我给你勾画一个完美蓝图,让你相信这可以实现,并且可以很快实现。


全能自恋的直接表达,必须全能,否则不如去死。


有投入困难症的人容易有“我是完美的”这种自恋想象,但现实会一再教育他们,告诉他们“你并不完美”。


全能自恋几乎总是和共生相映相随的。所谓共生,就是两个人乃至更多人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他们缺乏鲜明的个体自我,而形成了一个集体自我。


相爱相杀是你恨一个人,可又离不开他,你们相爱,可又深度地相互折磨。

其实,相爱相杀也是共生绞杀的意思吧。


圣母则容易有完美自恋,即因为自己在不断付出、牺牲,所以觉得自己在道德上是完美的——“在这个关系中,我没有错,错的都是你”。


全能自恋在不同的人身上滞留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人性越是成熟的人,滞留在全能自恋中的程度就越轻。

如果一个人只是想活在超高自恋的感觉中还好,一旦他为了追求自己的超高自恋而频频去伤害别人,那就变成了恶性自恋。

反社会人格自然是一种恶性自恋,他们永远在追求“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全能自恋与彻底无助是婴儿早期的一对矛盾。如果需求被满足,婴儿就有无所不能的全能神感。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几乎彻底依赖抚养者的婴儿就会陷入彻底无助中。



#关于人性坐标


概括来说,自恋维度作为纵轴,它的基本特征就是高低,由此还引出强弱这个品质。高低对应的是权力,而强弱对应的是力量。如果你的心灵对权力的高低、力量的强弱高度敏感,那就可以说这是自恋维度的特征。

关系维度作为横轴,基本特征是道德的善恶、情感的爱恨,同时特别根本的是,横轴是平等的。当你能充分活在关系中,你会真切体验到平等,真正接受平等的观念。

平等感如同大地一般,当你有深切的平等感时,就不再惧怕从高处往低处的坠落了,因为你知道,你将坠落在宽广的大地上。


你可以拿这一点来衡量自己的心灵或一份关系。

如果你一生中总是在体验自大与羞耻,那就意味着你还严重停留在自恋维度。如果你的体验中很多是幸福与悲伤,那就意味着你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关系维度。

当一份情感关系建立时,如果你体验到的主要是兴奋和刺激,那满足的也是你的自恋;如果你的体验主要是幸福,那满足的就是你对情感的渴 求。


人性非常复杂,但有些东西理解起来可以很简单。例如,人要排斥的损害自恋的信息无非就两种:我不行,我不好。

用“人性坐标体系”的示意图来理解,“我不行”就是纵轴的自恋维度的表达,即权力维度和力量维度的表达。当在这个维度上得分太低,一个人就会有“我不行”的感知。相应地,“我不好”就是横轴的关系维度的表达,即道德维度和情感维度的表达。当你做了破坏关系的事,就会有“我不好”的感知。

这个逻辑反推一下,就可以看到自恋也无非就两种——“我是行的”“我是好的”,或者说是“我很行”“我很好”。


自恋是一个人得以成长的原始推动力,但同时成长又是反自恋的。你越成熟,就越不那么执着于自恋,也就越容易接受你有“不行”“不好”的时候。

平等不能是自恋、权力和力量维度上的平等,而是关系、情感和道德维度上的平等。

以我提出的人性坐标体系来讲,这一点一目了然。纵轴的自恋、权力和力量维度天然就是有高低、强弱之分的,这是它的特性,而横轴的关系、情感和道德维度天然就是平等的。


#关于深度关系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或者我们的社会有真正的创造力,就需要学习如何进入深度关系中。


因为真正的能力是建立在关系中的。你必须深入关系中,放下你的种种成见和预判,去碰触事物本身的道理,尊重事物本身的存在。这样,你才能和事物建立起关系来,然后捕捉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关系的实质就是去看谁制造了焦虑,谁承受和化解了焦虑。


专注和投入是很重要的特质,任何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投入其中。


不仅做事情这样,人际关系也是这样。一个人能充分享受人际互动,也是因为他能投入其中。


深度关系如果指的是人际关系,那么就可以说,高质量的深度关系是人获得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


为什么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如此重要?

因为人类最本质的需求是被看见。原始的生命力可以视为中性的、灰色的,当被看见后,就意味着被照亮了,变成了白色的、彩色多姿的活力;当不被看见时,就会成为黑色的、死寂的东西。

被看见是如此重要,所以我们都需要深度关系来看见彼此。


当人变得越来越蜷缩,最终都不敢伸出双臂寻求拥抱了,这真是一种可悲的长大,然而这种长大又太常见了。


投入非常重要,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普通的道理,可无数人就是难以投入,很多人简直是任何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很好地投入。这种现象,一个日益流行的诊断是,这叫“注意力缺陷障碍”,而我更喜欢干脆将其称为“投入困难症”。


在最深度的关系里,例如当你能活在当下时,你会体验到每一刻的存在天然就是完美的。


不是因为“我”厉害,而是因为“我”与事物建立了深度关系。


建立深度关系的关键是投入,经过时间与精力的累积,你与这一事物的关系日益深厚,你逐渐掌握了它,与它相遇,而能力是你的存在与它的存在相遇时的副产品。


能力是建立深度关系的副产品,而建立关系时,比努力更重要的一点是,你不是自恋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这一事物之上,而是臣服于这一事物。不是你个人太厉害了,所以掌握了这一事物,而是因为你臣服,你放下了自恋,放下了你的预期和判断,放空自己。然后,你就可以与这一事物相遇了。这份相遇说夸张点,甚至意味着你遇见了神。


#关于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是从全能自恋到真实自信的过程,也是从孤独自恋到有深情依恋的过程,同时是从想象进入现实的过程。


关系或情感才是人性中疗愈性的力量。全能自恋不能直接被灭掉,但它可以通过体验到深度关系中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被驯服。


要想获得幸福与自由,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些事情我们自己能控制,另一些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个基本原则,并学会区分什么是你能控制的,什么是你不能控制的,才可能拥有内在的幸福与外在的效率。


任何时候,我们都有选择的空间。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选择你的行为,朝向你认为“好”的方向。


我特别喜欢说,“真爱,从真实开始”。无论如何都要学习真实,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发展自己的真自我,别在一段关系中太委屈自己的感受,否则最后会发现这是最不值得的。


人生的一个定律是:必须保持一定量的社会关系,必须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这不仅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就,更是在修炼自己的动力,或叫生命力,准确来讲则叫攻击性。


很多人追求完美,然而,完成胜过完美。追求完美的人,常常会因为细节不完美就放弃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时常隐藏着的感知是:你觉得这件事不符合你的期待了,于是你想摧毁这件事。这时,你就是那个有主观恶意动机的人。

受全能自恋性的想象支配时,人会认为事情应该是完美的,这样才符合我的心意,如果不完美就是不符合我的心意,我因此生出暴怒,想毁掉这件故意和我对着干、让我为难的事情。

要治疗自己的这种暴怒,就试试去完成这件事,然后去体验这种感知——你发起了一个意愿,尽管你遭遇了一些挫败,但你通过各种努力,最终还是实现了你的这份意愿。意愿就是精神生命,当你能不断地去追逐你的意愿并完成它们,你就会体验到你的自我越来越坚韧。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全能自恋及其变化

引言 如何看全能感//12

第一章  全能幻梦

全能感的四个变化

全能感的常规表现

全能梦:奇葩新闻背后的幻梦


第二章 全能自恋相关的心理机制

警惕向全能感退行

杨广的千古一帝梦


第三章 意志与控制

意志成本

控制你能控制的

传销陷阱


第四章 圣人逻辑

被强加的圣人身份

被镇压的圣婴能量

女鬼、女妖与无欲男

岳飞的自毁


第五章 全能感常规表现的具体分析

卓越强迫症

强大恐惧症

辅导作业为什么这么难

权威恐惧症

投入困难症

破除“状态幻觉”


第六章 圣母与巨婴

圣母与巨婴的共生

巨婴的恋爱,就像在找妈

妈宝男的致命冲突

绝配男女

圣母和巨婴,哪个更严重?


第七章 沟通中的全能自恋

听话哲学:你必须听我的,我绝不听你的

听话哲学中的“你死我活”

道歉里的生死较量


第八章 想象敌意游戏与绝对禁止

全能自恋的基本逻辑

认识敌意的想象游戏

转变你的敌意想象游戏

绝对禁止性超我

神圣权威=绝对禁止

两种考官


第九章 极端全能暴怒

嫉 恨

反社会人格

恶性自恋


第十章 懂事、脆弱与生命力缺失

全能自恋与彻底无助

梦魇是怎么回事

小偷意象

尸体意象:没有生命力的情感

千人一面

懂事,可能是深度无助

平息众怒与鞭打快牛

警惕“张献忠崇拜”

脆弱的真相是暴怒


第十一章 被害妄想

被害感

成功中的阴谋论

戏剧三角:加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

替死鬼心理

捉住重要关系中的“鬼”

第十二章 失控、归罪和归因的分析

失控与归罪

倒地老人为何讹诈扶助者

失控中的魔鬼

魔鬼在自己心中

走出归罪的泥潭



第二部分 人性坐标体系

引言 拥抱想象,进入真实//256

第一章 人性坐标体系

只有第一名才有意义吗?

何谓人性坐标体系

心灵空间的层级


第二章 情感勒索

警惕情感勒索

接纳自恋与自私

平等感

道德资本

苦情戏

泛道德化


第三章 走出孤独

走出心灵僻径

人类最本质的需求

关系,就是一切

孤独会制造最大的黑暗

关系,拓宽心灵的尺度

感情寂灭的一代宗师


第四章 依恋与自恋

依恋的达成

自体客体与客体使用

溺爱的幌子

关系的本质

容器功能

我们为什么惧怕失败

放下控制

真爱,从真实开始

两种知识


第三部分 头脑暴政

引言 高贵的头脑,孤独的头脑//366

第一章 头脑暴政 

拖延与急切

当我开始爱自己

头脑暴政与学习障碍


第二章 失眠心理学

失眠,也许是因为太孤独

失眠中的思维陷阱

睡眠中的生死隐喻


第三章 内心与世界

内化和外化

头脑暴政的自我PUA

现实世界的疗愈性

全能头脑编织的高墙

无处不在的躲闪与错开

错开,是因为惧怕黑暗


第四章 深度关系滋养生命

脑补与脑嗨

滋养你的精神生命

自我的层级

只有目标综合征

时间感和空间感

深度关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