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感淡薄、缺乏分寸感是很多情感成为伤人利器的原因。作家周国平说:“一切交往都有不可以超越的最后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有界限,才能让对方有愉悦感,有分寸感,才能让双方都感受到安全。可以说,分清界限、把握分寸、守住原则是人际交往的必备修养。本书从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痛点出发,提出了交际中隐藏的高情商原则,给人以启发。同时,全书以事实为基础,金句迭出、篇篇戳心,传递正能量,带人走出迷茫与困境。
第一章好的关系,都自带界限感和分寸感
——保有一点距离,才能久处不厌
界限感和分寸感:熟人不逾矩,生人不越界/
再亲密的关系,也要有界限感和分寸感/
边界效应:不轻易打破别人的心理安全防线/
时刻要提防踏入“交际禁区”/
缺乏界限感者,大都源于“自我”意识的模糊/
肆意约束别人自由,源于界限感的模糊/
情感勒索:缺乏界限感的爱,只会让人窒息/
多数的矛盾和冲突,都源于界限感不清/
走得太近是灾难:保持不累的心理距离/
分寸感源于对“细节”的把握/
热情有度:善意也要把握好“分寸”/
帮人帮难处,给予也要有度/
爱面子也要有分寸,否则就成了累赘/
第二章找出“症结”,再开“药方”
——找出界限感模糊者的心理根源
控制欲强者的焦虑: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强势者的逻辑:必须要听我的/
不堪承受的分离之痛:“离开你,我活不下去”/
讨好型人格:每一次讨好,就是在弱化“自我”/
敏感者的“内伤”: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使我紧张/
培养情绪的界限感:别将快乐的钥匙交到他人手中/
受害者心理:你若不满足我,我就让你看到我的痛苦/
焦虑型依赖症:缺爱者的内心挣扎/
向他人索要“幸福”者:我的快乐总被别人掌控/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使你不快乐/
第三章出言有尺度,说话留余地
——口无遮拦,从来都不是率真而是愚蠢
再好的友谊也经不起直言的“摧残”/
话只说“三分”,点到为止/
不轻易向有利益冲突的人“吐露心声”/
说话别太直,懂得“迂回”更受人欢迎/
“交浅”千万不要“言深”/
话不说满:别把自己的退路给“堵死”/
面对他人的诉苦,“开口献策”是大忌/
用“打太极”的方式绕开敏感话题/
别揭人之短,别伤人面子/
话出口前先把握好“火候”,拿捏好“分寸”/
让舌头绕个弯:把“不”字说得悦耳动听/
远离刻薄,为语言加点“人情味”/
有分寸的批评:旁敲侧击胜过“直截了当”/
批评孩子讲分寸:借用事实进行启发/
下“逐客令”也要有分寸/
拒绝也要讲分寸:巧拒他人不伤感情/
提意见也要有分寸:忠言也可以不逆耳/
不便直言,就采用有分寸感的暗示/
第四章行事知进退,为人有气度
——知深浅、懂取舍、识大体是一种修养
留心他人的忌讳,守住他人的尊严/
说话留余地: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在失意者面前莫谈得意事/
得“理”要饶人,理“直”也不要气壮/
切勿对朋友进行“过度投资”/
不失分寸地化解尴尬和矛盾/
开玩笑也要讲究“度”/
切勿当众“揭露”他人的尴尬事/
故意贬损他人,是内心脆弱的表现/
自我纠正错误,也要讲究分寸感/
事没办成,也要感谢对方/
不要将朋友欠自己的人情挂在嘴边/
第五章伴侣相处:心中有界限,行为有分寸
——“亲密有间”,方能长久
别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肆意“越界”/
伴侣间保持必要界限的前提是信任/
别将家变成“囚笼”/
保持必要的距离:抓得越紧,失去就越快/
界限感:让爱情更长久/
一些伤人的话,别轻易说出口/
别轻易去触碰爱人的心理“底线”/
有技巧地消除夫妻间的隔阂、矛盾/
吵架也要讲分寸:为不畅的沟通“排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