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政府对企业R & D资助最优强度(理论程序与方法)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2372264
  • 作      者:
    作者:李奎//杜丹|责编:洪婉婷//刘锋
  • 出 版 社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奎 四川隆昌人,1984年12月生,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先后任职于科研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十二届省青联委员,兼任广东省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常务理事,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校外导师。主要从事创新经济学、科技创新政策、科技发展战略等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在《科学学研究》《中国软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研究著作多部。
展开
内容介绍
目前学术界围绕政府R&D资助与企业R&D投入和绩效关系展开了50多年的研究,部分文献也涉及到了最优资助强度的探讨,但大多研究仅开展了实证估计,对最优资助强度的存在性、决定要素、影响机理等理论研究存在不足。本研究对深化政府R&D资助与企业R&D活动关系的理论认识,改进政府R&D资助的强度设置和方式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本文围绕政府R&D资助最优强度这一主题,着重研究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1)最优资助强度是否存在;(2)其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包括哪些;(3)如何估计其现实值;(4)对企业R&D绩效有何影响。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1.4.1 政府R&D资助
1.4.2 企业R&D投入
1.4.3 企业R&D产出
1.4.4 技术溢出效应
1.4.5 研究对象界定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设计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基于文本计量的政府R&D资助文献分析
2.1.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2 政府R&D资助文献的全景扫描
2.1.3 文本计量下政府R&D资助研究趋势分析
2.2 企业R&D活动与绩效研究
2.3 政府R&D资助对企业R&D活动的影响研究
2.4 政府R&D资助效果与最优资助强度研究
2.4.1 政府R&D资助效果
2.4.2 政府R&D资助最优强度
2.5 企业异质性对政府R&D资助效果的影响研究
2.5.1 企业规模对政府R&D资助效果的影响研究
2.5.2 企业所有制性质对政府R&D资助效果的影响研究
2.5.3 企业所处行业对政府R&D资助效果的影响研究
2.5.4 企业年龄对政府R&D资助效果的影响研究
2.6 研究评述
本章小结
3 政府R&D资助最优强度的理论分析:存在性与决定因素
3.1 政府R&D资助最优强度的界定
3.1.1 公共支出视角下的政府R&D资助最优强度
3.1.2 内生经济增长视角下的政府R&D资助最优强度
3.1.3 企业微观视角下的政府R&D资助最优强度
3.1.4 科技政策视角下的政府R&D资助最优强度
3.1.5 本研究对政府R&D资助最优强度的界定
3.2 政府R&D资助最优强度的存在性
3.2.1 政府R&D资助影响企业R&D投入产出的内在机理
3.2.2 单个企业资助模型:基于企业研发投资方程
3.2.3 双头垄断资助模型:基于三阶段动态博弈分析
3.2.4 多企业竞争资助模型:基于动态信息非对称博弈
3.3 政府R&D资助最优强度的影响因素
3.3.1 行业层面:行业异质性影响
3.3.2 企业之间:研发合作的影响
3.3.3 企业层面:企业异质性影响
3.3.4 资助方式:资助方式差异性影响
3.3.5 时滞效应:政策效果时滞性影响
本章小结
4 实证方法与设计
4.1 实证问题
4.2 实证方法
4.2.1 混合截面(P001)、固定效应(FE)与随机效应模型(SE)
4.2.2 面板数据门槛回归(PSTR)
4.2.3 动态面板广义矩方法(GMM)
4.3 变量测量
4.3.1 核心解释变量及测定
4.3.2 核心被解释变量及测定
4.3.3 控制变量及测定
4.3.4 调节变量及测定
4.4 数据来源及处理
4.4.1 数据来源
4.4.2 数据处理
4.4.3 描述性统计
本章小结
5 政府R&D直接资助最优强度估计
5.1 研究设计
5.1.1 变量测量
5.1.2 模型设定
5.2 数据处理与相关检验
5.2.1 样本描述性统计
5.2.2 变量及模型检验
5.3 实证分析
5.3.1 基础面板回归模型
5.3.2 面板门槛模型回归
5.3.3 考察企业异质性影响
5.3.4 考虑滞后性的动态面板模型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研究结果
5.5.1 主要结论
5.5.2 研究命题或假设检验情况
本章小结
6 政府R&D间接资助最优强度估计
6.1 研究设计
6.1.1 变量测量
6.1.2 模型设定
6.2 数据处理与相关检验
6.2.1 样本描述性统计
6.2.2 变量及模型检验
6.3 实证分析
6.3.1 基础面板回归模型
6.3.2 面板门槛模型回归
6.3.3 考察企业异质性影响
6.3.4 考虑滞后性的动态面板模型
6.4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研究结果
6.5.1 主要结论
6.5.2 研究命题或假设检验情况
本章小结
7 最优资助强度下政府R&D资助对企业R&D绩效影响的实证估计
7.1 研究设计
7.1.1 变量测量
7.1.2 模型设定
7.2 数据处理与相关检验
7.2.1 样本描述性统计
7.2.2 变量及模型检验
7.3 实证分析
7.3.1 基础面板回归模型
7.3.2 最优资助条件下的企业R&D绩效
7.3.3 考察资助政策效果的时滞性
7.4 本章研究结果
7.4.1 主要结论
7.4.2 研究命题或假设检验情况
本章小结
8 结论、政策启示与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1.1 政府R&D资助的最优资助强度是存在且可估计的
8.1.2 政府R&D资助强度与企业R&D投入之间存在“倒U形”非线性关系
8.1.3 政府R&D直接资助方式的总效应最优资助强度为25%
8.1.4 政府R&D间接资助方式的总效应最优资助强度为6.222%
8.1.5 政府R&D最优资助强度与企业规模存在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越大,对应的最优资助强度越低
8.1.6 不同行业的政府R&D最优资助强度存在差异性
8.1.7 政府R&D资助对国有控股企业的激励效果弱于私人控股企业国有企业所需要的政府R&D最优资助强度要大于私人控股企业
8.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