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战略管理的跃迁(知识创新与组织动态能力)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1332399
  • 作      者:
    编者:陈劲//焦豪|责编:任京雪//李娟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打造了全新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与框架:

突破了环境论与资源观主导下的传统范式

整合了动态能力视角下的知识观与创新基础观

融合了中国传统战略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

突出了战略素养的培育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第四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第七届)。现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与管理研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技术创新管理理论,对自主创新、全面创新、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整合式创新、有意义的创新等有深入研究。

焦豪,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新创业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爱思唯尔工商管理学科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荣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管理科学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研究聚焦在数字经济下的企业战略和创新创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在系统性回顾战略管理经典理论与重要思想源流的基础上,将战略管理的前沿思想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战略内涵相融合,提出了基于动态能力的战略管理新框架,同时吸收了知识观和创新基础观的主要观点与方法,并进一步提出提升战略素养这一重要命题。

本书反映了战略管理研究和企业战略实践的新趋势,特别是强化了以动态能力为基础的战略管理思想与体系,对各种组织有效地实施战略制胜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培养新一代的战略管理者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1.1 人类需要战略管理新格局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五千年的农业经济与三百年的工业经济之后,伴随着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的发展与深化,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经济革命,使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的转型步伐迈入更深的层次与更广阔的疆域。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当今世界,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是易变的(Volatility)、不确定的(Uncertainty)、复杂的(Complex)及模糊的(Ambiguity),即我们经常说的VUCA。

然而当前,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与整体框架仍然由传统的环境论与竞争论主导,缺乏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缺乏对社会未来大趋势(Megatrend)的把握,缺乏对企业战略能力及战略智慧的培育,缺乏对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的重视,因此难以指导组织获得真正具有长期价值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在此列举一二。

其一,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对企业能力(Capabilities)的关注不足。尽管更加注重能力(核心能力与动态能力)是战略管理的大趋势,但真正基于企业能力构建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仍未形成,学界和业界对企业能力本质的认识仍然存在争议,对企业能力获得途径的认识仍不充分,对能力与资源、能力与制度、能力与企业长期发展的协同演化仍然缺乏系统性论述。

其二,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对创新(Innovation)管理的重视不足。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所在,众多世界级商业巨头(如通用、波音)近年来所遭遇的危机无不与此相关。在飞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下,领先企业赖以生存的优势资源或可顷刻间丧失其价值,而创新作为企业不断自我迭代的重要战略正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以创新为基础(即创新基础观,Innovation Based View, IBV)的企业战略理论正在孕育,传统战略思想所带来的禁锢正在被打破。

其三,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对知识(Knowledge)管理的理解不足。长期以来,西方管理思想将企业知识理解为信息,将企业理解成信息处理的机器,忽略了隐性知识的重要作用。知识管理大师野中郁次郎提出知识创造的SECI(Socialtzation, Externalization, Combination, Internaltzation)模型,旨在讨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交互和演化对组织整体学习能力及知识产出的影响,该过程同样可以被看作组织能力的形成与演化过程(Nonaka, 1994)。知识管理是企业动态能力获得的重要前因变量,但是学界对于连接知识管理与动态能力的机制尚未明晰,知识管理在企业战略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

……


展开
目录

第1篇 导论

第1章 战略管理的发展与持续竞争优势

1.1 人类需要战略管理新格局 // 06

1.2 战略管理框架的演变与发展 // 09

第2篇 战略分析

第2章 识别机遇和威胁

2.1 总体环境 // 26

2.2 行业环境 // 32

2.3 外部环境分析工具 // 37

第3章 打造可持续竞争优势

3.1 内部组织分析 // 51

3.2 资源基础观 // 55

3.3 能力观 // 63

3.4 核心能力观 // 64

3.5 动态能力观 // 74

第4 章 知识观与企业战略

4.1 知识观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 90

4.2 知识观:以知识创造为核心的企业战略 // 92

4.3 知识观下企业战略的实施 // 97

第5 章 创新基础观与企业战略

5.1 创新基础观:动态视角下企业创新战略的新框架 // 112

5.2 经济视角:创新战略与竞争优势 // 114

5.3 经典创新范式与企业战略目标 // 116

5.4 中国本土创新范式与企业战略 // 124

第3 篇 战略制定

第6 章 业务层战略

6.1 业务层战略的目的 // 137

6.2 竞争战略 // 138

6.3 蓝海战略 // 147

6.4 平台战略 // 150

6.5 大爆炸式创新战略 // 153

6.6 动态竞争 // 156

第7 章 公司层战略

7.1 多元化战略 // 166

7.2 双元战略 // 173

7.3 公司层战略与业务层战略的协同 // 179

第8章 合作战略

8.1 战略联盟 // 189

8.2 业务层合作战略 // 195

8.3 公司层合作战略 // 197

8.4 国际合作战略 // 201

8.5 网络合作战略 // 202

8.6 合作战略的风险及管理对策 // 203

第9章 并购战略

9.1 企业并购的概念与特征 // 212

9.2 并购战略的背景 // 213

9.3 企业并购的动因 // 216

9.4 基于能力的企业并购模式 // 218

第4篇 战略实施

第10章 组织结构、平台与生态系统

10.1 战略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 // 232

10.2 组织结构和控制 // 233

10.3 组织结构类型 // 238

10.4 平台和生态系统 // 242

第11章 战略协同

11.1 战略平衡 // 255

11.2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 258

11.3 战略性财务管理 // 261

11.4 战略性营销管理 // 265

11.5 战略性供应链管理 // 269

第12 章 战略评估

12.1 战略评估过程 // 280

12.2 战略评估方法 // 281

12.3 平衡计分卡 // 286

12.4 战略地图 // 294

第5 篇 战略素养

第13 章 战略领导力

13.1 战略领导力概述 // 307

13.2 高层管理者角色 // 313

13.3 管理者继承与接替 // 318

13.4 关键战略领导行动 // 320

第14 章 战略创业

14.1 战略创业的内涵 // 331

14.2 战略创业的作用机制 // 333

14.3 战略创业的流程模型 // 336

14.4 战略创业的保障机制 // 340

第15 章 战略思维

15.1 战略思维的内涵 // 349

15.2 信息科技驱动的战略思维 // 349

15.3 以钱学森思想为代表的综合集成思维 // 354

15.4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东方动态战略思维 // 356

第16 章 战略变革

16.1 战略变革及其类型 // 365

16.2 新时代战略变革的意义 // 367

16.3 关键战略变革行动 // 36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