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微观企业数据,从政府与市场互动的视角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效应,通过构建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理论框架,较全面地反映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因素,有助于进一步验证金融、补贴以及竞争性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杠杆作用,更加深刻理解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及路径,有助于指导技术创新政策的调整。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之上,本书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
(一) 构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竞争性政策等方面研究了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及路径,但主要从单一方面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少部分学者开始尝试研究政府创新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减税、研发加计扣除三种混合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然而,企业技术创新周期长、风险大、驱动政策复杂,必须从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因素入手,建立研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统一性理论框架。因此,本书构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此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在理论上深化了财税、金融和竞争性等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机理。
(二) 较全面地反映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政策因素
现有研究关于金融、补贴、竞争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存在抑制效应还是激励效应,还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度挖掘其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因此,本书构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考察金融、补贴、竞争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效果,探明作用机理及路径,以优化和完善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政策。
(三) 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互动下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
现有研究重点关注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关于两者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缺乏系统研究。随着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如何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较多的学者分别从政府和市场的角度探寻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及路径,然而,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高以及失败率高的特性,在依靠市场力量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政府必须纠正“市场失灵”,采用财税、金融、资本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并根据市场的反应适时调整政策,实现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有助于提升企业业绩绩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等目标。在现有研究中,鲜有学者从政府与市场互动的视角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和驱动机制。因此,本书从政府与市场互动视角,构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性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理清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关系构建的机理及途径,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互动下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第二章理论基础纵观已有的研究文献,涉及技术创新、制度环境、公司治理、市场结构等方面的理论较多。考虑到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笔者选择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创新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结合本书的研究内容,本章提炼了这些理论的核心思想,并将其作为命题研究的理论支撑。新古典学派的创新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为政府利用各类政策调控市场、解决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市场失灵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制度变迁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熊彼特假说和金融发展理论为构建理论框架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