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发展研究(1861-1927)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6423986
  • 作      者:
    作者:李海涛|责编:吴泽宇
  • 出 版 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钢铁工业在近代工业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钢铁工业历经百多年的发展,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国钢铁工业走过了一段非凡的发展历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书选取中国钢铁工业史的起步探索阶段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自1861年的洋务运动启动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起,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止。书中采用多维视角,从思想、制度、技术和产业四个方面探讨该时期中国钢铁工业经历的发展嬗变,并力图构建起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史的科学框架体系,结合时代性总结了中国钢铁工业的特点和问题,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近代中国钢铁工业的起源和基础,对推动中国钢铁工业史研究、当今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钢铁时代”来临
第一节 世界近代钢铁技术体系建立与钢铁工业发展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冶铁业的时代落差
第二章 钢铁经济观念的开启
第一节 中国钢铁经济发展面临的传统思想阻力
第二节 中国近代钢铁经济的价值认知
第三节 中国近代钢铁经济的发展思想
第三章 钢铁工业制度的构建
第一节 传统社会冶铁业管理制度演变
第二节 晚清钢铁经济的制度变革
第三节 民国初钢铁工业的制度变革
第四章 钢铁生产技术的转移
第一节 中国传统钢铁生产技术鸟瞰
第二节 中国近代钢铁生产技术转移的途径
第三节 中国近代钢铁生产技术转移的成效与不足
第五章 钢铁产业发展的兴衰
第一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酝酿探索
第二节 清末的“汉冶萍时代”
第三节 民国初产业发展的失控与变异
第六章 历史的反思与启示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刚性束缚
第二节 制度供给与产业变迁
第三节 技术转移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环境约束与产业发展
第五节 历史价值与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一 18、19世纪世界钢铁冶金技术大事记
附表二 1870-1929年世界钢铁产量简表
附表三 中华矿业同志会会员目录
附表四 中国近代早期著名矿冶工程技术人员简介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