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告
第一章乡村振兴现状总体评价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昀终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标基础上,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2016年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已接近2020年既定目标,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程度与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短板。
首先,全国各省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程度与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存在一定差异,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江苏、天津、北京、山东、辽宁和湖北排在前六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对于2022年目标值实现程度较高;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相对较慢,其中广东排在第17位,浙江排在第8位;甘肃、云南、新疆、宁夏、贵州和西藏排在后列。
其次,生活富裕已基本达到2022年的发展目标,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短板。生活富裕相对于2022年目标值的实现程度昀高,达到94.59%;接下来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实现程度分别为85.80%、85.50%和70.14%;治理有效的实现程度昀低,仅为64.59%,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短板。
第一节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体现在粮食产能巩固提升,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乡村产业形态不断丰富。
一、粮食产能巩固提升
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连续4年保持在65000万吨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4亿亩①,完成9.7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粮食产能巩固提升。
二、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口粮产量较过去五年平均水平增加2.39%,有力确保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目标的实现;棉油糖、肉蛋奶、水果、蔬菜、水产品、天然橡胶等农产品稳定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消费需求。
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
2017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小麦全程及水稻、玉米收获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
四、乡村产业形态不断丰富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其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已经达到3.42,2018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9万家、营业收入14.9万亿元。乡村服务业创新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
第二节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体现在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显著提升,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快速提升,农村卫生厕所迅速普及。
一、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显著提升
环境质量基本面向好,生态宜居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已经逐步融入农业农村发展各个方面,社会经济空间发展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生态田园和美丽家园建设提速。
二、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减少、农作物废弃物利用提升
当前,我国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快速提升。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已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0%,秸秆综合利用率83.7%,农膜回收率超过60%。
三、农村卫生厕所迅速普及
自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83.7亿元支持农村厕所改造。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末全国53.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三节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体现在农村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乡镇文化站覆盖率明显增加,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快速增长。
一、农村公共服务全面提升
截至2019年3月,全国92.7%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更多农村孩子享受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走向统一;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健全,自2017年国家建立农村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农村低保年平均标准由2007年的840元/人增加到4833元/人。
二、乡镇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提升
乡镇文化站覆盖率明显增加,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快速增长。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达10.57%,每万个乡村人口享有乡镇文化站0.58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达21.20%。
第四节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体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移风易俗工作得到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不断推进。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近年来,各地不断充实壮大基层党组织队伍,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把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作为提高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基础工程,丰富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内容,引导村两委交叉任职并配备第一书记。
二、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方面,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项内容中,“民主选举”得到较好实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正在加强。
三、移风易俗工作得到加强
引导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从生产生活秩序、社会治安、法律义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规范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通过各种评比及对身边正面典型案例的宣传,引导农村居民追求真、善、美。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村风、民风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农村法治建设不断推进
农村法治建设方面,除了推进农村立法、修法和开展普法工作外,国家还引导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此外,近年来中国农村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为农村居民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节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的主要体现是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一、农村居民和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差距缩小
2013~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429.6元上升至13432.4元,增幅为42.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由2013年的2.8降至2018年的2.69。
二、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速,2018年,城镇常住人口达8.3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9.58%。户籍改革不断深化,2012~2018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35.33%提高到43.37%,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由17.24个百分点缩小到16.21个百分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