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乡村振兴案例选(第1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国家治理研究丛书系列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3574146
  • 作      者:
    编者:曹立|责编:王慧颖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在连续跟踪研究脱贫攻坚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以发展评价为主线,从理论、政策、实践等维度出发,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广视角、多层次地展现实验室单位的乡村振兴实践做法,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这一阶段主题,从不同区域选取28个典型案例,全面呈现当前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生态优化、文化创新、治理完善和共同富裕等方面的最新代表性实践成果和特色发展路径,为推动建立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理论体系建设,研究和探索多村振兴现实路径提供参照。
展开
精彩书摘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2229平方公里,总人口133万人,辖42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91个村(社区),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县。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20.2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8.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83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精准扶贫以来,南部县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从2016年开始,立足地处北纬310、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土壤pH值6.0-8.5、昼夜温差大、早春回暖慢等独特的地理地形、气候和土壤优势,结合农户种植习惯和已建晚熟柑橘的规模效应,经过反复调研、科学论证,确定晚熟柑橘作为全县主导产业,建设“中国晚熟柑橘之乡”,按照“以点扩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发展思路,通过引进业主自建、县农投公司统建、股份合作联建等方式,大力发展晚熟柑橘产业,健全群众致富增收的长效支撑。
  截至2019年底,全县建成“盘龙至八尔湖”“定水至升钟湖”“火峰山至长坪山”三大产业示范线,栽植晚熟柑橘达25万亩,覆盖18个乡镇85个村,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基本做法
  一、智慧管理,破解园区“管护难”问题
  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各产业园业主在园区管护上呈现良莠不齐的现状。有的是村“两委”或村合作社代管,管理简单粗放,传统集体耕作模式明显;有的是小业主承包,缺资金、缺技术,传统小农模式明显;有的虽是公司化管理,但雇工模式占据主体主导,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明显滞后,现代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为解决园区灌溉用水短缺、生产成本偏高、品质标准不一的问题,2018年,南部县公开招引了新疆天业节水集团,建成水肥一体化智慧灌面6.3万亩。
  (一)智慧监测
  分田间、地块、不同海拔高度等情况建立气象、土壤墒情、虫情等监测点,对气象、水源水量、土壤含水量、酸碱值、微量元素含量等实时监测、在线反馈、全程记录,形成大数据库,为科学决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二)智慧决策
  大数据库将数据反馈到智慧管理平台,智慧管理平台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精准配方,哪片园子该供水、供多少,哪片园子该供肥、供什么肥、供多少,一目了然。
  (三)智慧灌溉
  园区业主根据智慧管理平台提供的配方,仅需手机App在线下单、一键支付,就可以精准配水配肥、精准灌溉,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提升了果品品质和园区效益。
  水肥一体化智慧系统每亩投入建设成本2400元,年均可收益400元左右,预计6年收回建设成本。与业主签订的服务协议一般在20年以上,收回成本后,还有十几年的收益空间。与此同时,产业生产实现了“三减两增”。“三减”:减少用水,每亩每年用水量减少110方、节约成本80元;减少用肥,化肥用量降低40%,亩均节约成本160元(还可以减少面源污染);减少劳力,智慧管护每亩只需劳务费用480元,减少320元。两增:即增产和增收。增产:果树能提前1年挂果(每亩产果600斤,增收2400元),到了盛产期,亩产增加10%以上,达到3300斤,亩均增收1200元;增收:甜度增加2度左右,优果率增加20%以上,市场销售价格每斤高出0.5元以上,可增收330元。综合对比,使用水肥一体化后,每亩可节约成本560元、增收1530元。如东坝镇大乘庵村种植业主,在使用水肥一体化灌溉后,因果品极佳,2020年成功入选全国两会供应商,每斤价格达到10元,最高卖到15元。
展开
目录
目录:
1、推进江西农业农村现代化—江西省安远县“智运快线”村村通实践案例
2、规划先行,科技赋能,以“土地”为轴推动乡村振兴—重庆市长寿区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3、以蔬菜产业为抓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贵州省威宁自治县推动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4、着力破解产业“四难”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四川省南部县发展特色产业实践案例
5、深化“互联网 + 共享经济”模式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对口帮扶阿坝州小金县实践案例
6、多措并举打造消费帮扶“新样板”—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东西协作消费帮扶实践案例
7、行业、专业、社会三位一体打造教育信息化普惠工程—腾讯教育助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乡村教育普惠
案例
8、扛牢首倡地政治责任 努力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中走在前列—湖南省花垣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践案例
9、“五个一体化”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安徽省枞阳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10、吃生态饭 做牛文章 念文旅经—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推进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11、岭上花园阿里河助力乡村振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12、铆足“牛”劲强基础 “畜”势待发谋振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13、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陕西省合阳县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14、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样板—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15、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陕西省富县直罗镇胡家坡村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16、“党建 + 家文化”治村模式赋能山区村共同富裕—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达塘村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17、农村金融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云南省怒江州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18、大关县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19、“五抓五提”加快“一县一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云南省楚雄市元谋县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20、践行“三步工作法”,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云南省墨江县孟弄彝族乡隔界田组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21、产业振兴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闽东样板—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22、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实现“两个更好”—河南省罗山县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23、打造产业特色 助推脱贫攻坚—河南省鄢陵县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24、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引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河南省宝丰县实践案例
25、因地制宜谋发展—山西省晋中市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26、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木门店镇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27、以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全力打造北京市践行“两山”理念示范点 高质量建设首都乡村特色的共同富裕示范区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实践案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