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货币政策传导新机制与双支柱调控框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012216
  • 作      者:
    作者:张嘉明|责编:王雪珂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重点探讨货币政策的银行流动性创造传导机制,并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视角出发,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机制。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仅刻画出货币政策银行流动性创造传导机制的理论逻辑,而且结合中国银行业的数据提供经验证据的支持,不仅丰富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内涵,而且拓宽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外延。本书在验证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溢出效应的同时,特别强调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并且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夯实了“双支柱”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互协调的理论基础。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提出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银行发挥什么作用?
三、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溢出性影响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逻辑架构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意义
二、本书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发展和演进
第一节 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演进与变迁
第二节 中国货币政策体系演变的三个特点
一、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从被动、直接转变为主动、间接
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三、货币政策工具日益丰富
第三节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构成
一、货币政策工具
二、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第四节 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新挑战
一、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二、货币政策传导面临的新挑战
上篇 货币政策传导新机制:银行流动性创造传导机制
第二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传统理论与最新进展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货币观点”
一、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三、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用观点”
一、货币政策的银行贷款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的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货币政策的成本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的银行负债传导机制
三、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机制
第三章 货币政策的银行流动性创造传导机制(Ⅰ):银行流动性创造理论
第一节 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概念
第二节 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度量
第三节 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经济金融效应
第四章 货币政策的银行流动性创造传导机制(Ⅱ):从货币政策到银行流动性创造
第一节 货币政策向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传导:理论模型
一、基本DLM模型
二、改进的DLM模型
第二节 货币政策向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传导:实证检验
一、货币政策对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对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和表外流动性创造的影响
三、进一步讨论: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传导至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货币政策的银行流动性创造传导机制(Ⅲ):从银行流动性创造到经济产出
第一节 银行流动性创造向经济产出的传导:理论模型
一、GR模型的构建
二、GR模型的求解
三、对GR模型的总结与评述
第二节 银行流动性创造向经济产出的传导:产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一、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向产业层面经济产出的传导
二、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和表外流动性创造向产业层面经济产出的传导
第三节 银行流动性创造向经济产出的传导:区域层面的经验证据
一、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向区域层面经济产出的传导
二、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和表外流动性创造向区域层面经济产出的传导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流动性创造传导机制: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例
第一节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
第二节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相关研究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研究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证检验
三、对既有研究的评述
第三节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银行流动性创造与经济产出效应
一、实证研究设计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启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下篇“双支柱”框架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双向溢出效应与相互协调
第七章 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溢出效应:银行风险承担异质性与影子银行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二、货币政策与影子银行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理论模型
一、模型设定
二、模型求解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计量模型
二、变量选择与说明
第五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与数据说明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进一步讨论: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与影子银行
一、影子银行(委托贷款)运作模式
二、银行风险承担作用于影子银行的传导机制
三、计量模型构建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维护金融稳定: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第一节 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
二、金融稳定与系统性风险
第二节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一、早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使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