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人力资本与产业发展匹配关系研究/管理学专著系列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423929
  • 作      者:
    作者:杨超|责编:寇俊玲//于湘怡
  • 出 版 社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超,1981年生,湖北天门人,2014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为贵州商学院副教授。近年来,主持并完成贵州省哲学和社会科学联合课题1项,贵州省改革与发展委员会、贵州省商务厅等单位“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类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内生经济增长、物流管理。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旨在介绍人力资本这一理论的起源、发展、研究内容及研究现状,并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与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各地区人力资本存量与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全书共十一章:第一章,梳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流派;第二章至第八章,分别阐述人力资本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我国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教育投入、医疗卫生投入)、人力资本的流动与聚集、人力资本的分类及测量、人力资本的传递及机制、人力资本及其机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第九章至第十一章,测算我国各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及结构,并实证分析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分析了贵州省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发展状况。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流派

谈论起经济学这门学科,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简·丁伯根、保罗·萨缪尔 森、西蒙·库兹涅茨、约翰·希克斯、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等这些耳熟能 详的经济学大家,或者早期的亚当·斯密、李嘉图、弗兰西斯·培根、威 

廉·配第、萨伊等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著名学者。由此我们可以问两方面的 问题。第一,经济学由何而来?在这些著名学者的经典著作出现之前,经济 学是否存在?第二,经济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早期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分 别在研究什么?各有什么样的理论观点?关于经济学的历史已有众多著作详 细讲解,本章将按照经济学研究发展的脉络简要梳理其不同历史阶段及典型学术流派。 

现代经济学起源于西方,从零星的经济思想发展到成体系的理论,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并且因为生产力水平、政治制度及经济学本身的发展,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关注的重点、研究的方法等都各不相同。我国对西方经济学 

的态度大致经历了批判、全方位引进、选择性学习应用三个不同阶段。我国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学习经济学主要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门主干课程为开端。高校教材主要以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主,并没有介绍经济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部分院校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经济学史”“经济学思想史”“经济学研究方法”一类的课程,介绍经济学的起源、发展、流派和方法等内容。本章将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经济学各个流派和其主要思想、方法,对经济学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大致的梳理。

一 经济思想萌芽时期 

经济思想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代表人物包括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 

1.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色诺芬(约前440—前355)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其经济学的代表著作有《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经济论》形成于公元前387年至公元前371年之间,该书主要记录的是色诺芬与苏格拉底等人关于如何管理庄园的对话,“经济(Economy)”这一概念就起源于该著作。色诺芬所处的时代还属于奴隶制时代,他对经济理论的阐述主要是对庄园管理的一些思考。色诺芬提出的“经济”,实际是家庭经济或家庭管理,研究的是农场主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财产,让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加。同时,他还定义了财富的概念,认为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才是财富。 

色诺芬《雅典的收入》(约前355)一书研究的问题则更加宏观,他从国家的角度出发研究雅典的财政问题。在该书中,色诺芬就如何提高雅典的收入,阐述了外商投资的管理、国际贸易的开展、商事法院制度的完善等 

问题。他还从银矿的开发管理出发,提出了人们喜欢储藏白银不亚于使用白银,因为白银的流通性强。实际上,他的研究已经涉及对货币职能的分析。 

在《居鲁士的教育》中,色诺芬阐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所有的技艺,大城市由于需求的多样性和需求量大的特点,分工要比小城镇更加细化,结果在大城市生产的产品要比小城镇更加精美。色诺芬还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其他行业都依附于农业,各行业的兴衰要受到农业兴衰的影响。 

2.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柏拉图(前427—前347)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著作很多,经济学方面的代表作有《理想国》和《法律论》。 

在《理想国》(前404)中,柏拉图认为财富和穷困是社会的两大罪恶,一个国家的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因此他设想出了一个“理想国”。理想国中的人分三个阶层:最高级的执政者,负责治理 

国家;第二等级的战士,负责保卫国家;第三等级的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专事生产,负责提供生活资料。社会各阶层应严格分工,分工使人们的技艺更加精湛,提供的产品更加精美,生产更有效率。 

柏拉图认为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同时肯定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必要性。他认为,既然有分工,就必有交换,有交换就有了商业和市场,有了市场就必须要有货币。他肯定货币的流通职能和价值尺度职能,但反对储藏货 

币,主张禁止商业放贷。 

3.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亚里士多德(约前384—前322)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研究范围很广,对当时的主要学科都有深入研究。亚里士多德的经济学代表作包括《伦理学》和《政治论》。 

亚里士多德并不完全赞同柏拉图《理想国》中消灭家庭的思想,他认为城市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家庭是组成国家的最小单位,国家是由众多家庭联合组成的,国家比家庭要重要。亚里士多德和色诺芬一样,也系统研究了家庭管理,他的研究比色诺芬的研究更加系统和精确。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家庭中成员之间的权利关系;二是如何使家庭财富增加。亚里士多德认为增加家庭财富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将家庭财富、生产资料通过合理的分配、使用管理好,以更好地满足家庭成员的消费需要;二是增加“货殖”,也就是通过放款收息等手段使货币增值。 

亚里士多德将物品的用途分为两类:一类是物品的使用价值,为物品的固有属性;另一类是物品的交换价值,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实际上已经涉及“商品”这一概念的界定。亚里士多德还分析了商品流通过程的演变:从“商品—商品”的物物交换,到“商品—货币—商品”(这一流程中货币仅作为流通手段),再到“货币—商品—货币”(这是货币增值的过程),实际上他已经分析出货币流通的职能和资本的职能。亚里士多德的伟大贡献还在于他在讨论公平问题时,提出了商品等值交换的观点。 

经济思想的萌芽产生于处在奴隶制时代的古希腊,当时的思想家、经济学家都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他们的学说在于解释和服务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他们的学说具备四个共同点:第一,推崇自然经济,力图完善庄园主制 

度;第二,高度肯定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并论证社会分工的优势和必要性;第三,对商品、货币、商业流通等做了初步分析;第四,肯定手工业、商业的必要性,但又轻视手工业者和商业从业者,同时极力反对高利贷。 

二 重商主义时期 

色诺芬等人的学说产生于奴隶社会,主要解释的是奴隶制时代的生产关系。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社会正经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色诺芬等人在一千多年前提出的学说显然不能完全解释或指导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重商主义经济学派因而产生。重商主义学派诞生于15世纪末,于17世纪中叶开始衰落,并被古典经济学派取代。 

航海业高速发展、地理大发现等一系列事件促使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解 体,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这一时期商贸流通高速发展,社会的主要生产关系是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由于商业和流通业处于支配地位,因此商业资本的力量要大于产业资本的力量,以商业的流通过程为研究重点的重商主义学派逐渐形成。 

重商主义学派分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约翰·海尔斯(?—1571),威廉·斯塔福(1554—1612),博丹(1530—1596),孟克列钦(1575—1621)。晚期的代表人物是 

托马斯·孟(1571—1641)。 

1.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神学大全》一书中,涉及了公平价格、货币、商业、利息等经济问题。公平价格在早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中就有提及,阿奎那的老师马格努最早对此进行了理论论述,阿奎 

那继承和发展,认为劳动消耗是价格公平的依据,这也是后来马克思提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价值论观点的早期理论依据之一。阿奎那对公平价格的解释还比较混乱,但他的一些观点确实对后期一些理论产生了影响。如阿奎那认为同一物品对不同人的效用是不同的,物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该物品的效用高低,也就是物品的效用决定物品的公平价格,这一分析可谓开启了效用价值理论之先河。此外,阿奎那还认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也会影响公平价格。关于货币,阿奎那认为货币本身应当有稳定的价值,是衡量商品的尺度,并能为未来的财富担保。阿奎罗一方面贬低商业,一方面又为商业利润进行辩解,认为商人在商业活动中付出了劳动、承担了风险,理应获得对应的利润。同时,阿奎那一面反对放贷行为,一面又为该行为进行辩解,认为放贷者承担了本金可能损失的风险,应当获取一定的利息收益。 

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在他们的著作《英吉利王国公共福利对话集》中,提出将货币储存在英国而不外流的主张,以此来增加英国的货币财富积累。同时,他们还反对英国从国外进口商品,特别是奢侈品,认为这将导致英国的货币外流。博丹作为重商主义学派在法国的代表,提出法国物价的上涨是由于市场上货币的数量过多,最早提出了货币数量学说。孟克列钦在他的著作《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系统地阐述了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和国家经济政策等问题,重点强调了商业的重要地位。孟克列钦的超前性贡献还在于提出,一个国家的富足不是取决于该国金银等货币数量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拥有的生活必需品的多少。在该著作中,孟克列钦首次提出了“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 

2.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 

托马斯·孟是重商主义学派晚期的代表,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有《论英国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和《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这两部著作都是为了反对英国货币大量外流而撰写的。托马斯·孟提出了贸易差额理论,提出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做到出超,即出口的商品必须大于进口的商品,这样就可以使外国货币流入本国,如果相反,即出口的商品小于进口的商品,则本国货币外流。托马斯·孟的贸易差额理论首次提出了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的概念。 

3.重商主义的特点 

与早期的经济思想相比,重商主义鼓励商业流通,强烈追求货币价值,认为对外贸易(特别是贸易顺差)能够带来国家货币的增加。重商主义强调了国家对经济调控的重要作用,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能够保护本国的工商业和外贸业,可采取反对垄断、关税等政策措施。重商主义已经认识到人口的重要性,特别是技术工人和科学技术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认为人口是国家的重要资源,鼓励国家要更多地增加人口。重商主义早期禁止货币流出,

只是将货币视为储藏手段,晚期则鼓励货币流通,认为贸易顺差能够增加本国的货币积累。重商主义晚期更加重视本国商品的生产,认为这是国家对外贸易顺差的基础。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流派  1

 一 经济思想萌芽时期  3

 1.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3

 2.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4

 3.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4

 二 重商主义时期  5

 1.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6

 2.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  7

 3.重商主义的特点  7

 三 重农主义时期  8

 1.魁奈的经济思想  8

 2.杜尔哥的经济思想  9

 3.重农主义学派的特点  9

 四 古典经济学时期  10

 1.古典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10

 2.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时期  11

 3.古典经济学的分化瓦解时期  13

 4.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新方向  14

 五 现代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15

 1.边际效用学派  15

 2.数理经济学派  17

 3.马歇尔和局部均衡论  18

 4.庇古和福利经济学  19

 5.凯恩斯学派  20

 6.制度学派  20

 7.古典经济学的回归  21

 六 本章小结  22

第二章 人力资本及相关理论  25

 一 从古典经济学到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  26

 二 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进展  28

 1.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29

 2.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  34

 三 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的研究  36

 四 本章小结  39

 1.关于人力资本测量的问题  39

 2.人力资本中的结构问题也被人力资本理论忽视  40

第三章  我国人力资本的形成:教育投入  41

 一 教育对人力资本的积累  42

 二 我国的教育财政投入制度概况  45

 1.教育的产品属性  45

 2.我国教育的基本现状  46

 3.我国教育财政制度的历史变革概况  47

 三 我国各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  49

 1.学前教育  49

 2.义务教育  52

 3.高中教育  56

 4.职业教育  58

 5.高等教育  62

 四 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制度  65

 五 本章小结  66

第四章 我国人力资本的形成:医疗卫生投入  67

 一 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长期存在的“痛点”和“难点”  68

 二 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和医疗卫生经费投入  70

 1.第一阶段: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形成时期  70

 2.第二阶段: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转型时期  71

 3.第三阶段: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重构时期  71

 三 我国在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方面的主要措施  72

 1.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弊端  72

 2.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进  72

 3.不断提高全民医保水平  73

 4.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医药采购制度  74

 四 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74

 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短缺到健全  74

 2.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75

 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76

 4.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推进  76

 5.社会医疗机构多样化发展  77

 五 本章小结  77

第五章 人力资本的流动与聚集  79

 一 人力资本流动的相关研究  80

 二 人力资本流动的理论模型  82

 1.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  82

 2.托达罗模型  83

 3.中心—外围理论  83

 4. FE理论  84

 三 人力资本聚集的因素及路径  84

 1.人力资本聚集的理论发展  84

 2.人力资本聚集的因素  85

 3.人力资本聚集的路径  87

 四 我国人力资本的流动与聚集  88

 1.改革开放之前的劳动力流动  88

 2.改革开放之后的劳动力流动  89

 五 我国人力资本流动与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90

 六 我国人力资本聚集的措施  93

 1.人力资本的有效聚集  93

 2.人力资本聚集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促进  94

 七 本章小结  94

第六章   人力资本的分类及测量  99

 一 内延式经济增长和外延式经济增长  100

 二 人力资本的分类  101

 1.宏观角度分类  101

 2.微观角度分类  102

 3.从“技能”及其他角度分类  102

 三 人力资本的测量方法  104

 1.成本法  104

 2.收益法  106

 3.教育年限法  108

 4.技能测算法  108

 四 本章小结  110


第七章 人力资本的传递及机制  111

 一 人力资本能力的概念  112

 1.人力资本的认知能力  113

 2.认知能力的形成  113

 3.人力资本的非认知能力  113

 4.非认知能力的形成  114

 二 人力资本的传递  114

 1.代际传递  115

 2.人力资本传递的机制  115

 三 本章小结  120

第八章 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121

 一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结构问题  122

 二 人力资本结构的内涵和界定  123

 三 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129

 四 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  131

 五 本章小结   135

第九章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与人力资本结构  137

 一 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  138

 二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格局  140

 1.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140

 2.我国各地区的经济结构格局  142

 3.我国各地区的劳动力就业人口结构  148

 三 我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与结构  149

 1.我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149

 2.我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  150

 3.我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本结构  150

 四 本章小结  151

第十章 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方法  153

 一 实证研究需要考虑的因素  154

 二 实证模型建立和指标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158

 1.实证模型的建立  158

 2.数据来源与指标变量的选择  160

 三 实证检验的方法和步骤  164

 1.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64

 2.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  165

 3.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166

 4. F检验、Hausman检验  166

 5.其他估计参数的说明  167

 四 实证检验的结果  167

 1.相关数据的直观分析  167

 2.我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结果  170

 3.我国各地区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结果  172

 五 本章的结论和建议  176

第十一章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发展——以贵州省为例  179

 一 贵州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  180

 1.贵州省概况  180

 2.贵州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内外环境  180

 二 贵州省产业发展情况  182

 1.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  182

 2.贵州省产业体系整体分析  184

 3.贵州省各地市州产业发展分析  188

 三 贵州省劳动力总量和结构的考察  192

 1.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192

 2.贵州省的教育资源情况  193

 3.贵州省的人力资本投入  194

 4.贵州省的人力资本构成  194

 四 贵州省劳动力与产业结合分析  197

 1.分析模型及计量工具的选择  197

 2.指标变量  197

 3.回归分析的结果  198

 4.计量结果分析  198

 五 贵州省人力资本与产业匹配发展的建议  199

 1.研究结论  199

 2.对应政策建议  200

附件1  202

附件2  208

附件3  215

参考文献  21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