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的法治经济思想与实践/检察业务论丛/上海检察文库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0228735
  • 作      者:
    作者:魏华|责编:王欢
  • 出 版 社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魏华,男,1985年生,上海市人,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博士后,检察官。2013年参加检察工作,曾办理“阜兴集团集资诈骗、操纵证券市场案”等一批最高人民检察院督办的疑难、复杂及重大社会影响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批全国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受聘担任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与知识产权学院兼职导师。在《东方法学》《上海经济研究》等CSSCI、SCI、SSCI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多篇专报***中央办公厅及全国政协办公厅录用;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法学会等重大及重点课题数十项;参著《经济刑法实务精析》;多项研究成果被期刊书籍、理论年会及实务论坛收录。
展开
内容介绍
融合经济学和法学的思想史研究自然会遇到命题的界定、史料的搜集、框架的设计、方法的运用等一系列问题。也因此,作者的博士论文写作过程是与频繁的讨论、构思、调整、扩充相伴随的。 现在看来,《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的法治经济思想与实践》在资料的涵盖和选择上,在章节的安排和文字的表述上,在人物的篇幅分配和思想评价上,都努力遵循了有依据、讲逻辑、可检验等原则。 对《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的法治经济思想与实践》所得出的若干结论,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的创新丰富、对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历史突破、对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相关文献的科学借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价值、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深刻启示等,读者可以见仁见智,做出自己的判断。
展开
精彩书摘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的法治经济思想与实践》:
  二、我国宏观调控法治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调控及时性与程序性矛盾
  宏观调控需要一定的决策程序,这就涉及宏观调控决策参与与法律调整的问题,即在宏观调控中应当灵活运用程序,还是应当严格遵守程序。由于程序的启动,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宏观调控往往需要特定的时机,程序的启动往往滞后。但若允许国家不经过法定程序,直接进行宏观调控,则会被视为程序不正当。因此,宏观调控及时性与程序性的矛盾,也是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的一种抉择。当然,最优的解决方案自然是两者的一种均衡,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
  政府信用十分重要,人民信任政府,则政府短期内最优的调控措施无疑能起到最大的作用。政府若一味追求效率,在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不按照法定程序要求进行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则人民很难相信政府政策的持久性,就会不按照现有政策进行资源配置。从这点来说,通过群体决策的博弈,在规则约束下的相机抉择恰恰能满足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规范的决策程序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民主。就整体而言,不但公共利益可以达到最大化,就利益内部分配而言,也尽可能地避免了利益集团在这种资源配置中谋取私利。可见,宏观调控难以达到最优,即对于市场的变化做出即刻的政策调整。
  宏观调控要达到的目的是法学家和经济学家对于宏观调控法治化的争议焦点。经济学家大多认为宏观调控的法治化,事实上会对经济产生束缚,旷日持久的立法过程会使得经济错失调控的时机,不如运用灵活多变的政策调整资源配置。而法学家多赞成宏观调控的法治化,认为法治化至少能够避免决策者的道德风险,保护利益的分配。
  就正义的角度而言,首先正义是价值,是宏观调控法要追求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手段。从正义这一角度来讲,正义是首要的价值。程序正义分为三种形态,即完善程序正义、纯粹程序正义以及不完善程序正义,其区别就在于是否存在一个正当结果的独立判断标准,完善程序正义存在这一标准,也有旨在达到这一结果的程序;纯粹程序正义无此标准,但有程序;不完善程序正义则是有此标准,无此程序。宏观调控应当以纯粹程序正义的路径进行驱动,这是因为宏观调控法很难说存在一定的结果标准,在此基础上,宏观调控程序制度的构建需要两个模式转换,一是由“行政机关主导决策”向“权力机关主导决策”的转换;二是由“纵向权力分配”向“横向权利分配”模式的转换。当前,宏观调控的程序化也并非法治化,程序化还停留在审批事项,按照政府级别高低,抑或官员职级大小“逐级申报”,政策落实遵循“上级传达,下级执行”的路径。这也就导致了宏观调控虽具有程序但执行难的问题。次贷危机发生后,为应对全球性经济衰退,我国出台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起到了一定作用,其及时性得到肯定,但其仓促出台过程的非程序化一直饱受诟病。因此,在宏观调控的立法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关注宏观调控法的可执行性和强制性。
  (二)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与政府过度、直接干预的关系
  宏观调控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分别按照宏观调控所要求的目标,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处理经济矛盾。其中,需要特别强调调控中的法律手段,一方面固然是强调对于市场主体的监管,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避免发生因为市场的盲目性、自发性等引发的问题,以及对手利益的追求导致的道德风险,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约束政府,避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任意干预。宏观调控法这一法律手段正是为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提供基础的支持,这也是法治的要求。
  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干预,应该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且应当在法律框架内实施。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显示,政府也是经济人,也存在自身的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失灵”也会在政府上体现为“政府失灵”。所以,不但要强调政府调控,也要强调调控政府。在这种“政府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很可能存在任意调控的现象。政府权力膨胀是权力寻租的根源,所以政府的干预在法治框架下进行,也有利于避免绝对的权力导致的绝对的腐败。政府也可能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息不足。因此,政府干预应该限定在政府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同时,政府干预也存在成本,由于政府的经济人属性以及其有限理性,政府干预同样也会导致外部性的问题。所以,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和直接干预,正是出于对于政府以上缺点的认识而进行的。所以,宏观调控法事实上既针对“市场失灵”,也针对“政府失灵”。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界定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问题和界定
三、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相关学术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书的视角:当代中国法治经济的进程
一、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必然
二、法治经济在我国的推进情况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一、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的路径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与展望
一、研究的创新
二、研究的展望

第二章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法治经济的先行思想资料
第一节 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法治经济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思想
二、亚当·斯密论法治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三、边沁、李嘉图、萨伊、穆勒的法治经济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
一、马克思的相关论述
二、恩格斯的相关论述
第三节 20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家的法治经济思想
一、米塞斯、哈耶克的法治经济思想
二、欧根的法治经济思想
三、弗里德曼、布坎南、科斯的法治经济思想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经济治理思想及其反思
一、以法家理论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经济治理思想
二、梁启超、严复对经济自由和传统经济思想的宣扬与分析
三、吴景超、钱端升等人论经济权利和宪法
四、顾准对市场经济产生原因的中西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法治经济的思想引领
第四章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法治经济的理论探索
第五章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法治经济的制度推进
第六章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法治经济实践中的经济问题
第七章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法治经济实践中的法治对策
第八章 关于推进市场化进程中中国法治经济建设的扩展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