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代弱有所扶问题研究/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财税文库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822250
  • 作      者:
    作者:陈成文|责编:顾瑞兰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成文,1966年11月生,湖南隆回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法学(社会学专业)博士。已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民政部重大招标项目1项、共青团中央重点项目1项、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他项目18项。出版学术专著16部,主编教材4部。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高等教育研究》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论文8篇。在所发表的论文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篇、要点摘登14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详摘4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详摘7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工作》等分册全文转载52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探讨了新时代“弱有所扶”的理论基础、对象甄别与制度框架。社会公正理论、社会共享理论、贫困治理类型划分理论以及关于贫困治理的系列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弱有所扶”的理论基础。从经济收入维度、社会地位维度、体质维度、精神维度、能力维度可以将弱势群体划分为经济型弱势群体、社会型弱势群体、生理型弱势群体、心理型弱势群体和文化型弱势群体五大类。正确构建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必须以满足弱势群体的主导性需求为目标取向。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应该由社会保险制度安排、社会救助制度安排、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优抚安置制度安排和慈善事业制度安排等方面构成。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新时代“弱有所扶”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公正理论
二、社会共享理论
三、贫困类型划分理论
四、习近平关于贫困治理的系列重要论述
第三章 新时代“弱有所扶”:对象甄别与制度框架
一、研究背景
二、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对象甄别
三、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
第四章 社会保险与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
一、社会保险的基本构成
二、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推进器
三、社会保险制度的现实困境
四、优化社会保险制度,推动新时代“弱有所扶”
第五章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新时代“弱有所扶”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重要制度安排
二、城乡分割: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困境
三、走向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
第六章 社会救助与新时代“弱有所扶”
一、社会救助: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助推器”
二、社会救助供给与新时代“弱有所扶”
三、社会救助体制改革与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
第七章 大病医疗救助与新时代“弱有所扶”
一、大病医疗救助: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助推器
二、契合度偏差:我国大病医疗救助的实践困境
三、拓展制度空间: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治本之举
第八章 教育救助与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
一、研究背景
二、教育救助: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推进器
三、“碎片化”:我国教育救助的实践困境
四、整体性治理: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现实呼唤
第九章 就业救助与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
一、研究背景
二、就业救助: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稳定器
三、契合度偏差:我国就业救助的实践困境
四、拓展制度空间: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根本之策
第十章 住房保障与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
一、研究背景
二、住房保障: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助推器
三、契合度偏差:当前我国住房保障实践中的困境
四、扩展住房保障的制度空间: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现实呼唤
第十一章 法律援助与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
一、法律援助: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一道坚实防线
二、契合度偏差:我国法律援助的实践困境
三、拓展制度空间: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治本之策
第十二章 心理救助与新时代“弱有所扶”
一、心理救助: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助推器
二、契合度偏差:当前心理救助的实践困境
三、“四个着力”:心理救助助力新时代“弱有所扶”的目标取向
第十三章 公共服务供给与新时代“弱有所扶”
一、公共服务供给: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助推器”
二、契合度偏差: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困境
三、协同治理: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契合度的目标取向
第十四章 慈善事业与新时代“弱有所扶”
一、慈善事业: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润滑剂”
二、当前我国慈善事业面临的实践困境
三、制度创新: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的目标取向
第十五章 优抚安置与新时代“弱有所扶”
一、优抚安置: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重要制度安排
二、制度瓶颈:当前我国优抚安置的实践困境
三、制度建设:优抚安置助力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治本之策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