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带一路手册(2022)(精)
0.00     定价 ¥ 1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08812
  • 作      者:
    编者:蔡昉//(英)彼得·诺兰//王灵桂|责编:喻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一带一路”手册》记录了“一带一路”项目在其短暂的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并对“一带一路”的巨大的影响和复杂性提供了许多见解。对于那些想了解21世纪最重要和最新颖的国际倡议之一,及其最新动态的人来说,这是一本重要的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背景
  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显著推升了国际经贸环境的动荡性、竞争性和对抗性。这导致国际循环障碍增加,中国与世界经济良性互动的基础和动力也随之遭到严重侵蚀。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循环的带动作用日益提升。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居世界第1位,是世界经济当之无愧的“火车头”。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中国经济仍表现出较强的韧性。随着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中国对外部环境的塑造力也在持续提升。外部环境不再主要取决于外部已有的基础或条件,而是更多取决于中国自身的选择和行动。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就能对外部世界创造强大的正面“溢出效应”。
  在此背景下,中国要创造和把握未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并为国际循环输入持续动力。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①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②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并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③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时,正值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应对变局、开辟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内容
  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国内国际市场更加深度对接的发展格局。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的国内大循环就是带动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首先,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打通国内经济循环堵点。国内大循环的畅通关键在于找准并打通国民经济各个系统、各个环节的堵点,从根本上消除内需不足的障碍因素。在宏观方面,针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节点存在的连接不畅问题要精准施策、逐个突破,从而形成相互衔接、有机联系、全面畅通的循环链条。在微观方面,针对企业产品设计、生产、运输、销售、存储等环节存在的各种限制和障碍要依法放松、全面清理,从而创造更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其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夯实国际互联互通基础。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关键在于全球互联互通。互联互通,既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包括规则、机制和平台等软件和人员交流互联互通。要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必须依托高水平的全球共同开放,推动全方位的全球互联互通,帮助有关国家打破发展瓶颈、破除互联互通的障碍,不断为世界经济增长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创造新的条件。
  最后,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对接现有国际通行规则、不断推动构建以规则为导向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开放。它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新阶段要求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国际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提高.国际规则日益成为决定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中国要不断夯实适应国际新规则的国内基础,化挑战为机遇,推动将自身实力转化为制度性话语权,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的历史背景下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良性互动的重大战略选择。作为一个正致力于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大国,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并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各国共享中国发展成果创造更多机遇。
  首先,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经济全球化使资源配置从国家内部扩大到全球范围。在此过程中,全球资源配置的效率不断提升,并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也是资源配置效率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充分反映了中国市场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通过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将全球资源要素吸引到中国,本身就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展开
目录
一 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内新起点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3.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新发展阶段
5.新发展理念
6.新发展格局
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8.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9.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10.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
11.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12.共同富裕

二 “一带一路”与命运共同体建设
13.地球生命共同体
14.亚太命运共同体
15.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16.中非命运共同体
17.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18.安全共同体
19.发展共同体
20.人文共同体
21.卫生健康共同体
22.海洋命运共同体

三 “一带一路”之路
23.合作之路
24.健康之路
25.复苏之路
26.增长之路
27.减贫之路
28.法治之路
29.团结合作之路
30.安危共担之路
31.开放融通之路
32.互学互鉴之路
33.健康丝绸之路

四 数字丝绸之路
34.数字经济
35.数字互联互通
36.大数据
37.智慧城市
38.人工智能
39.5G
40.区块链
41.远程医疗
42.智慧海关
43.智能边境
44.智享联通
45.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五 绿色丝绸之路
46.碳达峰、碳中和
47.绿色基建
48.绿色发展
49.绿色交通
50.绿色金融
51.清洁能源
……
六 “一带一路”项目取得的进展
七 中国推出的新国际主张
八 双边合作新进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