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丛书”共7卷:总论卷、先秦卷、汉唐卷(上下册)、宋元卷、明清卷、民国卷、新中国卷,其中汉唐卷因篇幅原因分为上下册,故丛书共计8册。总字数共计近315万字。
本丛书首次为中国经济伦理思想“修史”,以时序为经,以范畴发展为纬,简史历史唯物主义与大历史观,系统梳理了先秦以至当代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揭示三千年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发展历程及其基本规律,对不同时期中国经济伦理主要特征、变化规律和当代价值进行总结,对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史主要流派和主要人物的观点进行客观公正的介绍、评价,并揭示中国经济伦理发展规律。
本丛书重点阐述的经济伦理概念有:义和利、理和欲、本和末、公和私、俭和奢、劳动道德、生产道德、分配道德、交换道德、消费道德、财富道德、财政道德、贸易道德、经济平等、经济自由、经济民主等。
总 序
引 言
一、宋元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定位
二、宋元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大致特征
三、宋元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宋元经济伦理思想概论
第一节 宋元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状况
一、社会政治的新动向
二、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及格局
三、商业与科技的发展
四、宋元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与其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宋元经济伦理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观点
一、义利之辨
二、理欲之辨
三、王霸之辨
四、本与末:农业与商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章 北宋时期的经济伦理思想
第一节 北宋新禅宗经济伦理思想的趋向
一、寺院经济的发展状况与佛教经济伦理思想的转变
二、新禅宗:看待此世的态度与工作伦理
第二节 北宋儒学的经济伦理思想
一、宋代儒学对佛教的排斥与吸收以及儒学经济伦理思想的转向
二、周敦颐“寻孔颜乐处”的经济伦理思想
三、张载“周道止是均平”的经济伦理思想
四、二程的经济伦理思想
第三节 王安石变法及其经济伦理思想
一、王安石新法及其“王霸说”
二、“理财为急务”和“与民争利”
三、苏轼对王安石新法的辩难
第三章 南宋朱熹及其学派的经济伦理思想
第一节 对南宋社会经济问题的观察与论述
一、论社会治理之道
二、论人才
三、论民生
第二节 对传统儒家经济伦理观点的解读
一、《大学章句》
二、《中庸章句》
三、《论语集注》
四、《孟子集注》
第三节 对宋儒经济伦理命题的阐发
一、对义利之辨的推重
二、对理欲之辨的省察
三、对王霸之辨的深化
第四节 朱子门人的经济伦理思想
一、黄榦的经济伦理思想
二、陈淳“严辨义利”的经济伦理思想
三、程端蒙的经济伦理思想
第四章 南宋其他思想家的经济伦理思想
第一节 陆九渊的经济伦理思想
一、对义利之辨的阐发
二、对理欲之辨的诘难
三、实学、实行以求实效的事功精神
第二节 南宋功利学派的经济伦理思想
一、薛季宣“利者义之和”的经济伦理思想
二、陈亮“功成即是有德”的经济伦理思想
三、叶适“实学以致用”的经济伦理思想
第五章 元代理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
第一节 元代经济伦理关系及其特殊性
一、元代社会的总体特征
二、元代经济伦理关系的变迁
三、游牧民族的统治和融入
四、儒士社会地位的改变
第二节 元代经济伦理思想的新趋向
一、元代思想及文化的多元面向
二、蒙古、色目文化的重商精神和务实倾向
三、元代经济伦理思想的实学转向
第三节 郝经的经济伦理思想
一、下而上达的重“情”之学
二、近而易行的为学之道
三、道济天下的有“用”之学
四、四、轻赋减吏的经济治理
第四节 许衡的经济伦理思想
一、重义轻利、重理轻欲的传统基调
二、肯定“公利”、言之为善的义利新解
三、顺应“人情”、关注“日用”的现实倾向
四、本末并重、勇于“治生”的时代创见
五、安民节用、反对聚敛的生财之道
第六章 元代相关领域的经济伦理思想
第一节 元代货币思想所体现的经济伦理观
一、元代的货币政策及相关思想
二、“信”:元代货币思想的经济伦理根据
三、“便”:元代货币思想的经济伦理观照
四、“非欲求利”:元代货币思想的伦理规约
五、“节用”:元代货币思想的伦理诉求
第二节 元代农业思想所体现的经济伦理观
一、元代农业之概况
二、元代的重农思想及农书成就
三、“天下无不学之农”:以儒家民本思想为基础
四、“耕者有其田”:儒家民本思想与游牧开拓意识的结合
五、“力少功多”:儒家爱民思想与元人务实精神的结合
六、“既兴其利”:儒家富民思想与游牧商业精神的结合
第七章 宋元各学派之间关于经济伦理问题的基本观点与争论
第一节 宋元儒家内部关于经济伦理命题的分歧与争论
一、南宋思想界王霸之辨的渊源及其主旨
二、理学主流与事功学派的义利之辨
三、作为南宋理学道德修养基本主张的理欲之辨
第二节 宋元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经济制度与政策的伦理导向
二、新儒学经济伦理思想中的人格选择与道德修养
三、经济伦理矛盾加剧和经济伦理思想交锋
四、经济伦理思想的实学转向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