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托外交学院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的研究力量,围绕“北京冬奥会与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这一主题,总结分析了2021—2022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发展情况,从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反映了北京冬奥会推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所取得的经验与成就,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北京冬奥会遗产提供了多维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思路,对提升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能力也具有独特价值。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首个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赛会期间各项运行、服务、保障工作的卓越表现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全新标杆。团结在“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下,北京冬奥会凝聚国际社会共识,致力于通过体育促进和平、对话与和解,推动构建更加健康、和平、多元、包容的世界,彰显了中国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国际社会团结友爱的责任担当,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出色践行。
北京冬奥会也有力推动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借助冬奥会契机,北京从“硬件”上升级扩容国际交往空间场所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从“软件”上提升国际交往人才培养、国际化服务水平、涉外法律法规建设、国际文化传播等软实力,进一步增强了重大国事活动承载和服务保障能力,提高了国际交往水平。
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利用好冬奥遗产,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建言献策,外交学院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发挥高校智库服务首都战略发展的咨政辅政功能,凝聚包括基地研究员在内的我校各系部科研骨干力量,围绕“北京冬奥会与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多角度的交叉学科研究。同时,按照基地上级主管部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要求,基地加强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实践的外交外事人才及青年理论人才培养,通过面向我院博士研究生公开招标立项的方式,经基地学术委员会审议,报院领导批准,对我校边敏嘉博士和魏建勋博士申报的两项相关研究课题予以立项。他们的研究形成了5篇各具特色的研究报告,收入此次出版的《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报告(2021—2022)》。
这本报告是基地自2006年起连续出版的第16本研究报告,也是这一系列报告中第4本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为主题的专题报告。报告分为5个子报告。边敏嘉博士提交了《北京冬奥遗产与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研究报告。现代奥运会历经120余年的发展,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竞赛的范畴,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领域,奥运元素都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并产生了重要的遗产价值。这份报告分析了北京冬奥遗产与城市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关系,选取了奥运遗产促进城市国际交往的国外案例,结合北京对两届奥运会遗产的传承情况,对北京如何继续发挥冬奥遗产的作用以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魏建勋博士从品牌体育赛事的视角来探讨如何利用北京冬奥遗产赋能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他提交了《品牌体育赛事视角下的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基于北京冬奥会的分析》研究报告,从北京冬奥会留下的场馆、交通基础设施、冰雪产业等有形遗产,以及先进理念和经验、城市公共文明建设成果、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展示、人类文明的有效促进等无形资产两个方面,提出可充分利用北京冬奥会宝贵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大力举办冰雪体育赛事、精心培育体育文化、优化城市治理等建议。
志愿服务是北京冬奥会保障工作的关键一环。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朱丹丹副教授提交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对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作用和启示》研究报告。她通过面向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相关方面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的总体情况,认为冬奥志愿服务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及中国社会现实,创造性利用志愿服务价值,为建设北京国际交往语言环境、提升国家主场外交活动服务能力等诸多国际化发展工作作出了贡献。她还探讨了志愿服务价值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首都规划未来国际交往中心发展路径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国际法系严文君副教授提交了《中国(北京)参与国际体育仲裁规则构建探析———以北京冬奥会为视角》研究报告。他指出,随着中国先后成功举办两届奥运会,中国具有了更多处理和解决国际体育争端的经验,推动和建立了更完善的国际体育仲裁规则。2022年,中国先后修订颁布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体育仲裁规则》,并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基本建立了中国体育仲裁规则的制度基础,这是中国体育仲裁规则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重要进展。他同时指出,中国在国际体育仲裁发展所需条件、具体路径和配套制度等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
英语系周冰鸿讲师从冬奥会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角度进行了研究。她提交了《从北京冬奥会看城市国际体育赛事活动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基于南亚媒体对北京冬奥会报道的分析》研究报告。对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南亚三国重要媒体关于北京冬奥会的报道分析显示,体育运动经美学理念的融合而酝酿出的文化氛围,足以跨越国界,引起人们的共鸣。南亚媒体聚焦于北京冬奥会体育与文化主题,对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吉祥物、场馆建设、北京自然环境等给予了正面评价,也彰显了北京冬奥会体育外交的价值。
如何更好地利用北京冬奥遗产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有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基地研究人员基于学术背景和专长选择上述重要的5个议题展开研究,凝结为这份报告,希望能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本研究报告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孙吉胜教授及基地学术委员会喻国明教授、张志洲教授、姜飞教授、张胜军教授、刘波研究员等委员的悉心指导。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夏莉萍教授、基地执行主任欧亚教授进行了研究报告的准备和组织工作。各位领导、专家、同事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致以诚挚感谢。
还要感谢当代世界出版社刘娟娟编辑对报告提出了有益的修订建议,提高了研究报告的出版水平,使本报告得以顺利出版。
本报告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以推进基地的后续研究。
序言
边敏嘉邹雨佳姜昊
北京冬奥遗产与国际交往中心建设//1
魏建勋高壮张志超
品牌体育赛事视角下的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基于北京冬奥会的分析//38
朱丹丹
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对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作用和启示//65
严文君
中国(北京)参与国际体育仲裁规则构建探析———以北京冬奥会为视角//88
周冰鸿厉漪婷
从北京冬奥会看城市国际体育赛事活动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基于南亚媒体对北京冬奥会报道的分析//140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大事记202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