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制衡视角下的中东国际关系史研究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017449
  • 作      者:
    作者:谢立忱//齐淑杰|责编:刘娟娟//魏银萍//徐嘉璐
  • 出 版 社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谢立忱,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期间就读世界史专业。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历史学理论出发,结合国际关系学研究方法,以二战后中东地区主要国家采取的制衡行为为实例,介绍中东地区国家间相互制衡行为的动机、特征、类型等,系统解读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 本书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从制衡视角对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进行宏观审视和微观分析,开拓了对中东国际关系史的专门性研究,有助于丰富现代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相关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弥合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区域研究之间的裂缝。同时,本书对传统制衡概念进行了适度拓展,为构建系统的中东地区国际关系史理论研究添砖加瓦。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制衡是现实主义均势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旨在阻止大国谋求霸权,保持势力均衡,属于一种典型的国家行为,尤其是大国行为。不过,鉴于中东国际关系的鲜明区域特征和均势理论在解释力上的有限性,本文对制衡理论作了适当拓展:制衡的对象、主体和手段等均具有多样性;制衡除了具有平衡、均衡之意外,也具有反对、抵抗的含义。制衡现象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时期的联盟政治和中国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政策。虽然制衡现象在当代中东国际关系史上也屡见不鲜,但却少有问津。

 

(一)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西方学术界对于制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比较早,且成果丰硕。尽管早期著作中一般没有明确提到“制衡”这一概念,但许多现实主义代表作中均论及制衡思想。不过,西方学术界显然更注重研究大国尤其是美国的制衡行为。目前,国外学术界明确解释制衡行为的理论大致分为三种,即权力制衡论、威胁制衡论和利益制衡论,这三种理论均来自现实主义阵营。

第一,权力制衡论。多数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家把大国采取制衡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体系的权力失衡。传统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所著《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一书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制衡”的概念,但却表达了制衡的思想,指出国家为实现均势在外交上可能采取分而治之、补偿政策、加强军备和结盟等方式,这些方式都可以视作是制衡行为的具体表现。结构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N. Waltz)所著《国际政治理论》关注的是体系层次的均势状态,但也论及国家的制衡行为,认为制衡是体系所诱导的行为,国家寻求权力的制衡而非权力的最大化,制衡包括内部制衡(加强军备)和外部制衡(军事联盟)两种主要方式。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所著《大国政治的悲剧》研究了制衡、追随、推诿等多种国家行为,认为制衡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行为倾向,尤其在两极体系与不平衡的多极体系下,这种倾向更为强烈。第二,威胁制衡论。威胁制衡论的集大成者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M. Walt)在其所著的《联盟的起源》一书中,对权力制衡论作了一定修正。作者在书中结合1955年至1979年间中东地区的主要联盟实例,着重探究影响国家结盟行为的原因,提出国家结成军事同盟(外部制衡)的关键在于“制衡威胁”而非“制衡权力”,威胁程度与制衡强度成正相关关系,并指出中东国家更倾向于采取制衡而不是追随行为。同时,沃尔特还指出,阿拉伯世界盛行一种不同形式的制衡,即利用政治手段来针对对手的形象,从而达到制衡对手的目的。但该理论主要考察了结盟这一外部制衡手段,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三,利益制衡论。利益制衡论的代表人物兰德尔·施韦勒(Randall L. Schweller)在其所著的《严重失衡:三极格局与希特勒的征服世界战略》一书中指出,追随而非制衡是一种更加普遍的行为,制衡的动机是谋求更大的安全,而追随的动机是寻求更大的收益。不过,由于他将国家区分为修正主义国家与维持现状国家,再据此解读国家行为,致使其理论具有循环论证之嫌。

以下著作尽管没有直接研究中东国家的制衡行为,但却论及影响中东国家制衡行为的认同、规范等重要因素。彼得·卡赞斯坦(Peter J. Katzenstein)主编的《国家安全的文化:世界政治中的规范与认同》辟有专章重点考察了阿拉伯世界内部关系和美以关系中的不同事件,积极探求认同与联盟形成之间的关系,认为国家认同会影响决策者对威胁的认知,进而影响联盟伙伴或制衡对象的选择。柯蒂斯·莱恩(Curtis R. Ryan)所著《阿拉伯国家间联盟:政权安全与约旦外交》一书认为,中东国家同时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两个层面的“安全困境”,且这种双重“安全困境”往往导致恶性互动,致使各国政府为确保自身安全,纷纷致力于加强军备和组建联盟等制衡行为。多夫·韦克斯曼(Dov Waxman)所著《寻求和平与以色列认同危机》专门研究以色列国家认同的变化对阿以冲突的影响,尤其探讨了认同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两大方式,即通过塑造国家的利益观和限制决策者的外交选择范围来影响国家的外交行为。迈克尔·巴尼特(Michael N. Barnett)撰写的《阿拉伯国家间的政治对话:地区秩序的谈判》一书以阿拉伯民族主义和国家民族主义的此兴彼衰为主线,对阿拉伯地区的政治变迁作出了深度解读,认为正是阿拉伯国家围绕规范的争夺导致主权规范和泛阿拉伯规范的兴衰,这种兴衰直接影响到阿拉伯世界内部的合作与冲突,包括结盟等制衡行为,是研究阿拉伯国家“软制衡”行为的重要资料。希伯利·泰尔哈米(Shibley Telhami)和米歇尔·巴尼特(Michael Barnett)主编的论文集《认同与中东国家的外交政策》,从认同视角分析了约旦、以色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六国在某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书中指出,认同与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借用现实主义或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而需要将各种理论观点重新整合,且由于各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不同,认同对外交政策所起作用也不能一概而论。路易斯·福西特(Louise Fawcett)所著《中东国际关系》认为,泛阿拉伯认同和规范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利益和认同二者之间具有互动性,国家认同影响国家利益的界定,国家利益也影响认同的建构,两者的互动影响着国家的制衡等行为。伯纳德·路易斯(Bernard Lewis)著的《中东地区的多重认同》、埃德·戴维沙(Adeed Dawisha)主编的《外交政策中的伊斯兰》,以及吉尔·克劳斯(Jill Krause)和尼尔·伦威克(Neil Renwick)主编的《国际关系中的认同因素》等著作均对中东国家的认同或某些中东国家外交政策中的认同因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由于冷战后国际社会针对美国的“硬制衡”明显不足或缺席,许多学者纷纷著书立说,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对传统均势理论的适用性与有效性进行讨论。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约翰·伊肯伯里(G. John Ikenberry)在其主编的《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一书中对国外学术界关于冷战后次等大国未对美国实施制衡的相关理论解释进行了综述。约翰·瓦斯克斯(John A. Vasquez)与科林·埃尔曼(Colin Elman)在其合编的《现实主义和均势:一场新争论》一书中,对传统均势理论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保罗(T. V. Paul)等主编的《均势:21世纪的理论和实践》讨论了均势理论的扩展,认为传统的“硬制衡”(表现为加强军备或组建联盟)只是制衡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除此之外,还有“软制衡”(通过有限的军备建设、区域或国际机构中的协调等手段增加强国行动的代价、限制霸权,而非极力改变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或直接对抗霸权)。保罗在书中还提到不对称性制衡的概念,即指国家进行的抗衡由恐怖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造成的间接威胁的努力和非国家行为体及其幕后国家用恐怖主义等不对称方式挑战、削弱现有或既定国家的努力。斯图尔特·考夫曼(Stuart J. Kaufman)等主编的《世界历史中的权力均衡》结合具体案例,重点对圣经时代的中东国际体系、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城邦国家、美洲国际体系和东亚国际体系中的制衡和制衡失败或缺失现象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显而易见,权力制衡论、威胁制衡论和利益制衡论这三种理论均片面强调制衡生成的某一或某些因素,而忽略综合体系和单元这两个层次的因素,且基本属于体系层面的宏观理论,主要研究大国的制衡行为,因而对于中东子体系或中东地区国际关系来讲,不可避免地存在解释力不足和理论不适用情况。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多元制衡/11

第一节制衡与对冲/13

第二节多元制衡/23

 

第二章阿拉伯国家关系中的“软制衡”现象/40

第一节“软制衡”的动因/42

第二节激进主义阵营的内部争斗/46

第三节激进国家与保守国家间的对抗/48

第四节案例分析——第三次中东战争/50

小结/56

 

第三章阿拉伯国家与非阿拉伯国家关系中的制衡因素/58

第一节制衡的动因/58

第二节内部制衡与外部制衡/65

第三节案例分析——海合会国家与以色列关系/75

小结/86

 

第四章非阿拉伯国家关系中的制衡因素/88

第一节制衡的动因/88

第二节土耳其与以色列/90

第三节伊朗与以色列/101

第四节案例分析——以色列的“外围战略”/110

小结/148

 

第五章大国在中东的制衡行为/149

第一节大国“硬制衡”/150

第二节大国“软制衡”/161

第三节案例分析——第三次中东战争/177

小结/186

 

第六章不对称性制衡/188

第一节不对称性制衡的动因/188

第二节案例分析——“伊斯兰国”/190

小结/195

 

第七章从制衡到对冲:战后中东国际关系嬗变的驱动力/197

第一节驱动因素分析/197

第二节案例分析——东地中海天然气博弈/208

 

第八章中东国家制衡行为的特征及动因/218

第一节共时特征和历时特征/218

第二节主要动因/222

 

结语/248

 

参考文献/25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