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的世界梦)
0.00     定价 ¥ 4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565310
  • 作      者:
    作者:李君如|责编:万方正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人不仅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一个和世界人民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

  2013年3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提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向世界发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主席首次在重大国际组织场合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并详细阐释核心思想。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详细阐述了中国为何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三大基本问题。 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动因、愿景与实施路径,提升了这一理念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其内涵不断完善,国际社会对此高度认同,已经成为指引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君如,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曾任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会长。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著有《民族复兴和中国共产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邓小平治国论》、《治大国:如何看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之道》、《中国梦,什么梦》、《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治理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等十几部著作。发表论文数百篇。其著作、论文多次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等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人不仅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有和世界人民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这两个梦想是相通的,它们的共通特点,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与发展。为人类谋进步。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的世界梦》是作者近几年写的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关系问题研究的文章合集。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的世界梦》中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的深刻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两极格局解体后,“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世界演变,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与世界应该如何相处,世界各国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的世界梦》:
  那么,中国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看实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认真总结历史教训,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进行了大胆而又慎重的探索。短短30多年,中国就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平均每年增长9%左右。中国在摆脱贫困状况以后又在总体上进人了小康社会,一步一步地向着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二是中国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勇敢地到世界市场博弈,通过平等、互利的竞争,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技术、资源,特别是能源,同时又给世界各国大企业包括一批跨国公司提供了13亿中国人这个极其巨大的市场。三是中国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勇敢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制度创新中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四是为了赢得工业化和现代化所必需的国内稳定和国际和平,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采取对内和谐与对外和平的方针政策,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也就是说,过去30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已经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即我们常说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上述事实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是有梦想的。但是这个梦想,一不是二战时的“德国和日本梦”,不会像他们那样用战争手段掠夺资源、称霸世界;二不是冷战时期的“苏联梦”,不会像苏联那样搞冷战对抗、对外扩张,追求霸权主义;三也不是依靠大量消耗能源等各种资源来加速发展的“美国梦”。也就是说,在中国为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奋斗的时候,做的是中国梦,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独特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那么,中国过去36年走出的这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其实质是什么?又有哪些经验呢?
  这条道路的实质,就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新的国家发展道路。
  这条全新的国家发展道路,主要体现在四个重要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又保持独立自主。20世纪70年代中期,与新科技革命相联系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到来时,中国面临着一次历史性的战略抉择。我们注意到,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经济全球化已经开始出现。马克思主义的战略是在资本全球化过程中推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过革命,在经济全球化创造的物质生产力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到列宁时代,经济全球化不仅在量上扩张,而且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主义的策略是先在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然后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推动全世界无产阶级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扩大社会主义影响。由于苏联共产党中一些人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滋生蔓延,这个策略后来发展到极端,形成两大阵营、两大军事集团的冷战与对抗。这种对抗的一个严重后果是,苏联和东欧各国承受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压力,而没有较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后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中国现在探索的是一个全新的战略,既参与经济全球化并以由此带来的物质成果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又警惕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因为,中国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中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人也清醒地意识到,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参与进去是有风险的,因而制定了“趋利避害”的策略。
  ……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