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21消费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317038
  • 作      者:
    编者:张建明//洪大用//刘少杰|责编:徐海艳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建明,195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中共党员。
洪大用,1967年生,社会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刘少杰,1953年生,哲学系博士,博士生导师,2005年正式调入中国人民大学。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是中国人民大学年度系列发展报告之一,聚焦我国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主题加以分析研讨,提出对策建议。在消费地位不断提高,消费领域的问题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21》以“消费与中国社会发展”为主题,分为13章,分别从“消费悖论”、中国城乡家庭消费分层结构的演变、中产阶层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消费变迁、新冠疫情下的居民生活韧性分析、数字化转型与第二次消费革命、新型消费与数字生活、数字化时代的生产性消费与外部性剥削、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超大城市城镇居民的居住状况分析、住房公积金与农民工的住房消费、都市中间阶层可持续消费的研究框架及实证分析、面向社会责任消费、第三次分配的逻辑等方面对当前中国的消费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陷入对发达国家的长期依附状况。要摆脱这种依附性,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启动工业化的动机,以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型。但是,落后的农业国在推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往往面临发展资源不足的状况,而消费常常被看成是发展资源的挤占者。在这种情形下,消费往往被宏观政策制定者看成是需要加以抑制的对象。因此,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在不平衡发展策略中,消费传统性是政策制定者可以理性地加以利用的对象。消费传统性和生产现代化可以同时共存、相辅相成。显然,不平衡发展政策的推行具有文化嵌入性。它不但是一种发展政策的理性选择,而且也与节俭消费的传统文化资源具有亲和性。
但是,当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消费传统性与生产现代化 (经济现代性)就显得不兼容了。先期发展阶段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抑制消费的不平衡发展政策所留下的后遗症,成为后来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阻碍因素。这种情形,就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消费悖论”。这个悖论不解除,发展过程就可能面临半途夭折的危险。要预防这种风险,先期所采纳的不平衡发展政策,就必须转变为平衡发展政策。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发展中的“消费悖论”及其超越
一、问题的缘起
二、不平衡发展政策的文化嵌入性
三、不平衡发展政策的转型滞后
四、从不平衡发展政策到平衡发展政策
五、结语

第二章 中国城乡家庭消费分层结构的演变
一、消费分层:重塑阶层结构形态
二、数据、方法与模型
三、家庭消费分层结构的演变
四、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中产阶层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消费变迁
一、中国肉类和饮食消费的发展
二、食品消费与日常生活:一个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中国城市肉类消费的日常经验
五、研究结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日常实践

第四章 新冠疫情下的居民生活韧性分析
一、背景
二、社会韧性的相关研究
三、生活韧性: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四、疫情之下居民生活韧性的实证分析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数字化转型与第二次消费革命
一、问题与视角:从制度到技术
二、分析范式:技术嵌入性
三、数字化转型:技术赋能与消费革命的进程
四、数字生活世界:技术垄断与算法支配
五、未竟的消费革命

第六章 新型消费与数字生活
一、新型消费的崛起
二、新型消费的内涵特征及其研究维度
三、数字化消费革命视角下的新型消费
四、迈向数字生活:新型消费重塑日常生活
五、数字生活就是美好生活吗?

第七章 数字化时代的生产性消费与外部性剥削
一、“剩余价值剥削论”
二、“价值的社会创造论”
三、“外部性剥削论”
四、结语

第八章 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生活满意度的分析框架
二、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及比较
三、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总结和启示

第九章 超大城市城镇居民的居住状况分析
一、城镇居民的住房状况及特点
二、城镇居民的居住分层
三、城镇居民的住房支出压力
四、城镇居民的住房满意度与社会态度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十章 住房公积金与农民工的住房消费
一、“单位嵌入型”住房公积金对农民工的保障性和排斥性
二、农民工拥有住房公积金的基本情况
三、农民工的住房消费状况及与住房公积金的关系
四、多渠道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都市中间阶层可持续消费的研究框架及实证分析
一、实践理论与基础设施视角
二、中间阶层的可持续消费行为与态度
三、中间阶层的可持续消费模型
四、主要结论和启示

第十二章 面向社会责任消费
一、引言
二、社会责任消费研究的兴起
三、我国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及其困境
四、面向社会责任消费:消费的三相理论
五、结语

第十三章 第三次分配的逻辑
一、问题的由来
二、多重角色扮演、场域分化与第三次分配
三、角色转换、场域切换与第三次分配
四、分享经济作为广义的第三次分配
五、结论与讨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