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外在劝导式道德教育反思--基于亚里士多德德性自觉论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299267
  • 作      者:
    作者:杜晓雯|责编:冀洋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自觉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对德性及相关概念的系统阐述,深入探讨亚里士多德德性自觉理论,从学理层面对其进行研究,总结德性自觉存在的合理性、可能性和必然性等问题,从而深层次的挖掘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教育与实现可能。本书将主要围绕“外在劝导式”的道德教育现象,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理论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寻找超越当代中国道德教育“外在劝导式”现象的答案,并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自觉论为理论基础与背景为中国道德教育建构提供借鉴。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原因及意义
1.1.1 选题原因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创新与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研究的创新
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自觉论”
2.1 作为德性根基的逻各斯及其真理本质
2.1.1 逻各斯的内涵
2.1.2 德性与逻各斯的关系
2.1.3 逻各斯的真理性
2.2 亚里士多德对德性本质的阐明
2.2.1 德性的含义
2.2.2 德性的获得
2.2.3 德性的价值理性
2.3 亚里士多德“德性自觉论”的中道原则
2.3.1 扣道原则的含义与特征
2.3.2 中道原则的客观性
2.3.3 中道原则的旨趣与实现
第3章 亚里士多德对德性自觉的实践生成分析
3.1 德性自觉的释义
3.1.1 自觉与德性自觉
3.1.2 德性自觉的特征
3.1.3 德性自觉的价值
3.2 德性自觉何以可能
3.2.1 德性自觉的理论基础
3.2.2 德性自觉的生成条件
3.2.3 德性自觉的养成规律
3.3 德性自觉的知行一体
3.3.1 德性自觉的主要功能
3.3.2 德性自觉的外化
3.3.3 德性自觉的表现形式
第4章 当代中国“外在劝导式”道德教育的现状
4.1 当代中国“外在劝导式”道德教育的形成
4.1.1 “外在劝导式”道德教育的内涵
4.1.2 传统道德教育的历史遗留问题
4.1.3 道德信仰的迷失和缺位
4.1.4 工具理性的膨胀与道德教育的功利化
4.2 当代中国“外在劝导式”道德教育的特点
4.2.1 德育与教育的隔离
4.2.2 道德教育形式僵化
4.2.3 规范性的教育内容
4.3 当代中国“外在劝导式”道德教育现存问题
4.3.1 实用主义倾向严重
4.3.2 道德教育的主体错位
4.3.3 缺乏道德理论引导
4.3.4 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的割裂
第5章 超越“外在劝导式”道德教育的亚里士多德答案
5.1 遵从人性与德性的理性规律
5.1.1 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观
5.1.2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
5.1.3 合乎人性与德性的道德教育
5.2 道德理论与实践智慧的结合
5.2.1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
5.2.2 实践智慧与理性的关系
5.2.3 道德教育与实践智慧的养成
5.3 以友爱理论重塑道德信仰
5.3.1 友爱的本质与内涵
5.3.2 友爱在其伦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5.3.3 道德教育的友爱诉求
5.4 以中道原则为理论导向
5.4.1 以中道为原则的德性
5.4.2 以中道原则为指导的实践
5.4.3 扣道原则之于道德教育
5.5 以幸福为目的的道德观
5.5.1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想
5.5.2 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解释
5.5.3 幸福论对道德教育的解答
第6章 基于亚里士多德“德性自觉”的道德教育实现路径
6.1 更新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
6.1.1 实现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
6.1.2 增强道德教育的主体间性的互动
6.1.3 突出道德情感共鸣的教育体验
6.2 改进教育者的道德教育方式
6.2.1 实现内在自省式的道德教育
6.2.2 增强受教育者的道德理论信仰
6.2.3 加强教育者自身的道德修养
6.3 加强道德教育的可实践性
6.3.1 以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实现德性自觉
6.3.2 以榜样精神为载体,引导德性自觉
6.3.3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践行德性自觉
6.4 优化道德教育的外在环境
6.4.1 正确定位学校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
6.4.2 强调家庭环境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6.4.3 优化社会道德教育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