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精)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940665
  • 作      者:
    作者:李剑农|责编:顾客强
  • 出 版 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1)《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精装版)以理性文字记录百年政治史,畅销八十年,给足内容无删节。

(2)《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精装版)内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图谱,一张图让你秒懂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发展脉络。

(3)锁线精装,封面特种纸,内文高档纯质纸,高颜值精致装帧。摊开阅读,不掉页。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剑农(1880—1963年),湖南邵阳人,教育家、政治经济学家、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1928年3月编写出版《中山出世后中国六十年大事记》,系后来《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之始。1930年秋起,受聘于武汉大学,讲授中国近代政治史和中国经济史课程。1940年至1946年,李剑农执教于国立师范学院,后借聘于湖南大学。1947年重返武汉大学执教。他根据长期的研究积累和教学实践,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变化作了系统的研究,编成《中国古代经济史》讲义并印刷发行。解放后,他的《中国古代经济史》讲义分做《先秦两汉经济史》《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宋元明清经济史》三册出版,为以后我国研究政治经济史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63年12月14日病逝于武汉。

展开
内容介绍
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此期间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清王朝最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为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 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近百年中国政治演进的过程及影响,而且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了深层解读与审视。可谓一部中国近代政治通史。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精装版)百年前中国内部的情形

中国在十八世纪,是清政府文治武功极盛的时代。(乾隆帝即位于一七三六年,禅位于一七九六年,他在位的时期,正值英法争雄于欧陆和印度、北美殖民地;北美联邦共和国的成立,也是当他在位的后期;法国的大革命,起于他在位的末期。嘉庆帝时代,则为拿破仑早期称雄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在乾隆二十九年,到了嘉庆十二年,已应用它造成汽船了。)就中国的学术思想说,此时也算是放了一点光彩。

清代很有名的汉学中坚人物,所谓戴、段、二王(戴震、段玉裁、王念孙及其子引之),皆会萃于此时。(戴为乾隆时举人,曾任四库全书馆纂修;段为戴之弟子,亦乾隆时进士;王念孙为乾隆时进士;引之则嘉庆时进士也。)他们治学的方法,也是一种极有科学精神的方法;可惜他们的科学精神,全用在故纸堆中,他们的工作还只能比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工作,对于中国当时的政治及社会生活,未能发生若何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人物戴震,算是很能注意于实用方面(戴氏曾著有《勾股割圜记》等书),但终为旧时代所谓“王政”的观念所拘,未能突入近代自然科学的核心;戴氏的哲学理论,也很与西方边沁派的功用主义相接近,但当时一般人多只注意他的考证,罕有人注意他的哲学上的理论的;因此盛极一时的所谓汉学,全没有与西方同时代新文化潮流相抵抗的效能。(咸同时代,中国人且有“天下不乱于长发贼而乱于汉学”的诬说。平心而论,谓天下乱于汉学固属诬说,谓汉学没有抵抗西方文化潮流的能力则属事实。)并且在乾隆奖励学术的用心,与其说是启道民智,毋宁说是想把优秀人士的聪明才力锢蔽于故纸堆中,帝开四库全书馆,与明太祖用八股文来锢蔽民智,差不多是同样的手段。他一面开四库全书馆,一面颁布禁书令,凡明末清初有关于满汉民族消长的著述,皆称为逆书, 一律销毁;由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六年,销毁所谓逆书凡二十四次,被销毁之书达五百三十八种,共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部;犹恐未能禁绝,到五十三年尚严谕陆续搜禁。乾隆五十八年(即一七九三年),英国派来中国的特使马甘尼(Macartney)归述所见,说中国的科学知识远不如他国;说招待他的赵大人,看见他从衣袋中取小盒自来火擦之而燃,大为惊异;说他在热河与各大臣会见时, 于欧洲各种发明物中特述氢气球一事,劝中国备置一球于北京,并劝中国宜聘用西方各种专门技师,传授各项专门学术,各大臣皆不注意他的劝告;说乾隆帝虽意气盛旺,自负心极强,诸事不欲落人后,但实际所见不远,还不及康熙帝的通达,只知道防止汉民族的活动,不知启导民智。我们看马甘尼所述,便知道当清代文教极盛的朝廷已为西方人所轻视了。

再就政治的组织上说,此时可称为名实相符的君主专制政体。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本是从秦汉以来几千年相承不替的;不过到了清代,组织上更为完密。我们要懂得清代后期政治势力的变化,不妨在此处将清代几种主要的政府机关,略略加以分别的说明如次:一、内阁与军机处 清代中央政府的重心,早期在内阁,到了雍正、乾隆时代,完全移于军机处。但是清代所谓内阁,与现世君主立宪国的所谓内阁, 完全不同;内阁的阁员称某殿(如保和、文华、武英等)或某阁(如文渊、东阁、体仁之类)大学士,满汉各二人乃至六人不定;以外又有协办大学士、内阁学士等。大学士的职权,在清初除了接受各处章奏上之皇帝、替皇帝撰拟谕旨并批答奏牍外,还参与重要机务。经康、雍、乾三朝屡次用兵平乱,产生军机处。军机处本是专管军机秘密事情的,后来因为作军机大臣的人就是作内阁大学士的人(如乾隆时之鄂尔泰),内阁大学士的权就被军机处吸收去了。乾隆中期以后,内阁大学士,不过是赏给有功大臣一种特别荣贵的头衔罢了,他的职掌,除了谕旨奏牍的收发,几于别无所事了。军机大臣,也是没有一定的员额(起初没有满汉并立的规定,但事实上总是满人。洪杨之役以来,渐有汉人充军机大臣的),随皇帝的意旨于皇族内阁大学士或各部尚书中选充,与皇帝很亲近。他的职权,凡政务的裁决、官吏的任免黜陟、用兵时的军事方略,无不参与。但有两点最宜注意的:一、无论内阁或军机处,都没有特别独高的首长, 首长就是皇帝;二、无论内阁大学士或军机大臣,都没有向各部或各省督抚直接发命令的权,向各部或各省督抚直接发命令的,只有皇帝——就是上谕或谕旨。




展开
目录

卷头语  

导 论  

— 百年前的世界趋势  

二 百年前中国内部的情形  

三 百年来中国政治变化的概要  


第**章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一般的关系  

二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交涉  

三 鸦片问题的发生与林则徐的严切手段  

四 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  

五 鸦片战争的意义  


第二章 洪杨革命时代  

—  洪杨崛起以前的社会背景    

二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树立   

三 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  

四 太平天国被摧倒的经过  

五 太平军失败与湘军制胜的原因  

六 洪杨战役期中的外患及清廷政权的推移  


第三章 西法模仿时代  

— 同光两代的朝局及政治上的中心人物  

二 西法模仿与士大夫心理的反感  

四 西法模仿时代的对外关系问题(二)  

五 西法模仿时代的对外关系问题(三)  


第四章 维新运动的初步  

— 两个维新运动的领导人物——孙中山与康有为  

二 适应一时环境的康有为  

三 康有为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和进行方法  

四 百日维新的失败——戊戌政变  

五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结果  


第五章 维新运动的反动  

— 反动势力的解剖  

二 反动的演进——己亥建储与庚子拳乱  

三 反动期中革命党与保皇党的离合运动  

四 反动与袁世凯的幸运——北洋军阀基础的成立  


第六章 维新运动的再起  

— 言论界的骄子梁启超  

二 新势力复活的酝酿  

三 清政府遮羞的变法及主持的人物  

四 日俄战争与立宪的动机  


第七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上)  

—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二 革命论与立宪论的激战  

三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表示及满汉的暗斗  

四 立宪党的活动及其结果  

五 屡起屡仆的革命军  


第八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下)  

— 宣统嗣位与袁世凯之被逐  

二 皇族集权与立宪运动的大失望  

三 革命运动的苦境  

四 铁道国有政策的反响  


第九章 满清政府的颠覆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 武昌起义与各省的响应  

二 袁世凯的起用与清廷的逐步降服  

三 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  

四 和议的经过与清帝退位  

五 改选临时总统颁布约法与临时政府的北迁  


第十章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斗争的初期  

— 政党的产生与演化  

二  内阁的更迭与政党的关系    

三  “宋案”及大借款的风潮    四 讨袁军的失败  

五 国会的破毁与所谓“一流内阁”的末路  


第十一章 帝制运动与反帝制运动  

— 约法的改造  

二 帝制运动的公开演进  

三 反帝制各派的联合战线与外交形势  

四 护国军的崛起与帝制的撤销  

五 帝制撤销后南北两方的行动及袁氏之死  

六 帝制战争的副产物——南北小军阀的产生  


第十二章  护法运动中北洋军阀的分裂与西南军阀的离合  

— 袁死后新旧约法之争——护法运动的序幕  

二 国会恢复后的党派形势与政潮  

三 国会第二次解散、张勋复辟与段祺瑞的再起  

四    南北分裂——护法战争的开始     

五    护法战争中北方冯、段的暗斗     

六 护法战争中西南党派的暗斗与军政府改组  

七 无结果的南北和会  

八 北方段派势力的倾覆与南方军政府的瓦解  


第十三章 联省自治运动与南北各军阀的混战  

— 联治思想的由来及其运动的进展  

二 联治运动中的援鄂战争  

三 联治运动中北方的奉直斗争  

四 联治运动中南方的陈炯明的叛孙  

五 所谓“法统”的恢复与联治运动的合流  

六 中山重回广州建立大元帅府  

七 曹锟实行篡位的演进  


第十四章 中国国民党改组与北洋军阀的末路  

— 中国国民党改组前社会思潮的倾向  

二 中国国民党改组的经过  

三 中国国民党改组后在广东奋斗的那一年  

四 曹、吴的倾倒  

五 临时执政政府的成立及其设施与中国国民党的态度  

六  北方各军阀的大混战与执政政府的消灭    

七  中国国民党出师北伐前内部整理的工作    

八 北洋军阀的末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