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国家职能演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丛书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686461
  • 作      者:
    作者:钢花|责编:魏晨红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钢花,经济学博士,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研读”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并参与省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结合中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了国家职能的演变规律。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路径来看,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职能表现出不断扩大与增强的趋势,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直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国家职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资本主义发展受到的限制依然是资本本身。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国家充分发挥了主导性作用,通过渐进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顺应了社会化发展趋势,激发了市场活力,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彰显出社会主义协作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势和国家职能的本质。
展开
精彩书摘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主要学者都自成一派,国家职能理论主要以道格拉斯·C.诺思为代表,其理论著作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诺思认为,国家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国家规定了社会经济活动最基础的产权结构,国家在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从国家的起源出发,探讨了国家与产权制度的形成、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以及意识形态与国家的相对稳定性等问题。
  关于国家的起源,西方学界主要有两种解释:契约论和掠夺论。前者认为国家是公民自愿达成契约的结果,人们自愿让渡部分权利而形成公共权力组织即国家,通过国家来保护个人的安全和利益,并获得公共服务;后者认为国家是掠夺或剥削的产物,是统治者阶级对被统治者阶级进行掠夺或剥削的工具。但诺思认为这两种认识“都是不全面的”①,它们没有涵盖历史和现实中的所有国家形式,因而不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他将两者相统一,提出了“暴力潜能”分配论,认为国家具有契约和掠夺双重属性,若“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平等分配,就会产生契约性国家;若分配不平等,就会形成掠夺性或剥削性国家。“暴力潜能”的分配决定了国家的性质,因此,国家是“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在扩大地理范围时,国家的界限要受其对选民征税权力的限制”②。
  诺思在借鉴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模型。他认为,可以将国家作为一个具有福利或效用最大化行为的经济人,在竞争与交易费用双重约束条件下,它追求的是统治者租金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最大化。国家模型所包含的基本观点有以下三点:一是国家与选民之间是一种交换关系,国家为选民提供“保护”和“公正”,选民需要缴纳税款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二是国家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垄断者,它将选民分为各个集团,并为各集团设计产权制度;三是对国家而言,总是存在提供同样服务的潜在竞争对手,国家受制于选民的机会成本。以上内容反映了国家与选民、与各社会集团、与其他国家、与国内潜在统治者的多重关系,这些关系的变动决定了历史上国家的稳定与变革。因此,国家的重要作用是促进社会制度的变迁。
  具体到国家职能的认识,诺思提出了不同于正统经济学的观点。如前节所述,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对国家职能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前者主张国家只发挥“守夜人”的作用,仅维持秩序和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经济活动主要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后者认为市场是有缺陷的,国家应更多地介入经济过程和社会事务,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克服经济的外部性,实现社会的公正。而诺思认为,国家的首要职能是界定和行使产权,认为产权的出现“是国家统治者的欲望与交换当事人努力降低交易费用的企图彼此合作的结果”①。由于国家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国家只有通过制定规定,才能使产权得到有效的界定、保护和实施。但产权制度是否合理,决定了它对经济过程的作用效果,合理的产权制度促进经济增长,不合理的产权制度则会导致经济衰退。此外,国家还具有保护性职能、生产性职能、再分配职能。保护性职能是指国家通过保护和维持社会制度,防止外部威胁,保护公民自由和财产安全,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生产性职能是指国家为社会公民提供某些公共产品,弥补私人投资的局限,发挥正外部性效应。再分配职能是指国家为追求公平公正的目标,通过制度设计,利用征税、转移支付等方式,重新分配社会财富。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经济条件:西欧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实践基础:工人阶级斗争的兴起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对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怀疑与颠覆
二、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借鉴
三、对古典自由主义国家观的批判分析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初步形成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研究构想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继承发展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职能的内涵与划分
二、国家职能的来源与本质
三、国家职能的二重属性
四、国家消亡与国家职能的转变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性质
一、深刻的历史性
二、鲜明的阶级性
三、科学的实践性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具有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二、深刻解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新变化
三、正确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完善

第二章 当代国家职能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研究
一、垄断资本学派国家职能理论
二、资本逻辑学派国家职能理论
三、奥康纳的国家财政危机理论
四、博卡拉等法国学者对国家职能理论的研究
五、法因等英国学者对国家职能理论的探讨
六、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综合述评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理论分歧
一、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学对国家职能的认识
二、国家干预理论对国家职能的重视
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国家干预的否定
第三节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国家职能理论
一、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国家职能的认识
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职能
理论比较

第三章 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演变
第一节 国家的暴力强制
一、重商主义与国家职能
二、国家暴力与农民土地被剥夺
三、国家暴力与资本主义建立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国家为自由市场的发展创造外部条件
一、自由市场理论及对国家职能的认识
二、自由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国家职能
……
第四章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多样性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构建与完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