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查、试点实验、政策解读和理论分析,运用微自治和组织社会学等理论,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微组织结构组成、微组织制度建设、微组织运作管理、微组织功能发挥”分析框架,对村民理事会的产生背景、演变脉络、组织结构、性质特征、治理效能、发展障碍及其完善策略展开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创新地把村民理事会分为名实型理事会、纵向型理事会、交叉型理事会、职能型理事会等不同类型。
本书认为,村民理事会作为基层性、群众性、协商性,沟通性,服务性、内生性、自治性微观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村民委员会自治空间的不足,从而充分发挥了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微自治模式的优势,但是应该以开放的、系统的思维看待村民理事会在村民自治体系中的角色与功能,正确认识村民理事会与自治单元、治理成效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全面科学辩证地评价村民理事会的组织特点、自治优势和治理限度及其发展前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