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灾后重建视阈下的社会重构研究(基于汶川和芦山的案例调查)/社会风险与社会建设丛书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04043
  • 作      者:
    作者:王正攀|责编:田文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正攀,1986年生,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管理学博士。本科、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博士毕业于国家行政学院。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4项,主研、参与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探索》《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灾后重建是灾害治理的重要环节。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中央政府组织动员各省市对口支援受灾地域,灾后重建成绩举世称赞。2013年芦山强烈地震后,采取“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的“新路子”,受灾地域灾后重建成效显著。本书以上述两次特重大地震灾害为背景,以其典型受灾地域的社会重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灾后重建视阈下的社会演变机理,力图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本土化的参考样本。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重点难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重点难点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核心概念、典型理论及研究综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 灾后重建
二 社会重构
三 社会治理
第二节 理论借鉴
一 社会系统理论
二 社会结构理论
三 社会资本理论
四 其他主要理论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 灾后重建相关研究
二 社会重构相关研究
三 研究述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会重构理论:灾后重建视阈的逻辑分析
第一节 分析框架溯源
一 国外主要理论的思想导引
二 国内相关研究的观点启示
三 中国社会运行的实践需求
第二节 框架内容体系
一 理论假设
二 内容体系
第三节 典型案例选择
一 案例背景
二 选择理由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越式重构:举国援建模式下的汶川案例
第一节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背景
第二节 “汶川大地震”后的重建政策
一 制定主体
二 主要内容
三 实施过程
四 主要特点
第三节 举国援建模式下的社会重构机制
一 及时回应受灾群众需求的反应机制
二 中央支持下的对口援建与合作机制
三 多方面举措保障下的组织管理机制
第四节 调查的典型地域
一 基本情况
二 产业发展
第五节 汶川调查地域社会重构的“全景式图像”
一 社会关系上的变迁
二 社会心态上的变化
三 社会结构上的演化
四 社会文化上的影响
五 发展阶段上的跨越
六 重建遗留问题诊断
第六节 举国援建模式下的社会重构逻辑
一 “汶川大地震”致重灾区社会系统基本瘫痪
二 强力政策支持下的资源投入使重建速度加快
三 举国援建模式下的社会重构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
四 社会重构受益于举国援建模式但遵循着自身规律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渐进式重构:地方为主模式下的芦山案例
第一节 “芦山强烈地震”发生的背景
第二节 “芦山强烈地震”后的重建政策
一 制定主体
二 主要内容
三 实施过程
四 主要特点
第三节 地方为主模式下的社会重构机制
一 回应受灾群众需求的反应机制
二 地方作为主体力量的责任机制
三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调查的典型地域
一 基本情况
二 产业发展
第五节 芦山调查地域社会重构的“全景式图像”
一 社会关系上的变迁
二 社会心态上的变化
三 社会结构上的演化
四 社会文化上的影响
五 发展阶段上的进步
六 重建遗留问题诊断
第六节 地方为主模式下的社会重构逻辑
一 “芦山强烈地震”重灾区的社会系统遭受重创
二 地方社会系统主要依靠内部要素实现社会重建
三 地方为主模式下的社会重构同样呈阶段性特征
四 社会重构受基层治理能力和资源要素禀赋掣肘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比较与讨论
第一节 灾后重建政策变迁的特点
一 责任主体逐步明确
二 内容体系逐步完善
三 重建机制灵活多元
第二节 两种重构类型的比较分析
一 社会重构机制异同
二 社会重构内容差异
三 社会重构水平不同
第三节 灾后重建视阈下的社会重构逻辑
一 自然灾害对社会变迁有正反影响
二 受灾地域社会重构的时序演进性
三 社会重构内外驱动因素的复合性
四 社会重构实现的目标具有多维性
第四节 灾后重建视阈下社会重构目标实现的策略
一 健全灾后重建治理体系
二 加强灾后重建政策评估
三 增强受灾地域发展能力
四 促进社会力量持续参与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入户调查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