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欧洲民族主义的起源(从古罗马到现代早期德意志的另一种历史)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58177
  • 作      者:
    作者:(瑞士)卡斯帕·赫希|责编:段佳|译者:X.Li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卖点

★民族主义史学研究新锐力作,挑战三大经典——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霍布斯鲍姆《传统的发明》、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极具学术创见。

★中世纪史重磅作品,以颠覆性视角破解西方民族发明学,以翔实可靠的历史证据论述民族主义的起源、欧洲民族和世界近现代秩序的形成过程,为读者理解今日的身份政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线索。

★新颖有趣的专题研究,聚焦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举君主制,解析民族主义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型、逐渐获得权力的过程,并给出了全新的历史叙事和较为公正的评价。

★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犀利的批判,以知识分子向权力靠近的尺度为基准,追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民族主义形式,全面展示西方政治、学术、宗教和艺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既阐明了西方知识分子对于民族“神话”构建所起的作用,也解构了他们以民族之名自我塑造的权威形象。

★牛津大学现代历史学钦定讲座教授罗伯特·埃文斯、乔治城大学历史学教授艾维尔·罗什瓦尔德联袂推荐。



编辑推荐

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的后民族时代,本书似乎不合时宜,然而愈演愈烈的身份政治,却让本书越来越引人注目。

 

1.本书挑战了现代民族主义研究的三大经典《想象的共同体》《传统的发明》《民族与民族主义》,提供了一种颠覆性的视角,重新审视民族主义。

 

2.作者拒绝现代西方学术界长久以来对待民族情感的双重标准,严厉审视西方学术与政治权力的共谋关系,着力考察前现代欧洲政治、学术和艺术,在古典时代、中世纪和现代之间建立了新的历史联系。通过探讨民族主义的起源,重构了前现代欧洲的历史图景,为全球民族史研究夯实了基础。

 

3. 本书分析了两条线索,即古罗马政治遗产的传承与西方基督教化进程;讨论了三个专题,分别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民族发明、神圣罗马帝国权力更替中的民族主义因素,以及宗教改革与民族主义的关系。这种宏观总论与历史典型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深刻揭示了西方文明的根基和推动其历史发展的核心要素。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瑞士]卡斯帕·赫希(Caspar Hirschi)

瑞士弗里堡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人文、社会与政治科学系,现为圣加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著有《民族的竞争:中世纪与现代之交德意志荣誉共同体的构建》《丑闻专家,专家丑闻:一个当代问题的历史研究》等。

 

译者|X. Li

美国佐治亚大学法学硕士,现从事写作、翻译、设计和插画等工作,译有《迷信与暴力》《价格革命》《无尽的盛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了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欧洲各民族的形成。在理论上,批判地概述了主流现代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同时借鉴建构主义的方法,建立新的学术分析框架;在历史叙事上,勾勒出前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并向现代民族主义转向的脉络,演绎了一段从古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再到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民族竞争史。作者聚焦于民族主义发展史的三个关键时期,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民族主义话语、中世纪晚期神圣罗马帝国权力更替中的民族主义因素,以及宗教改革时期民族主义与教派分化的关系。 本书重新诠释了欧洲古典时代、中世纪和现代之间的历史连续性,并由此表明,只有理解了前现代的政治、学术和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现代政治语境中民族主义的力量所在。
展开
精彩书摘

对荣誉和自由的竞逐

 

 

查理大帝的统治改变了中世纪早期原本分散零碎的领土结构,使得各大国君王之间对“普世”统治权的角逐更加激烈,而教皇方面的势力则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力图维持权力均势。即便此时西方君主国的内部整合与权力巩固与时俱进,但他们在意识形态上依然以源自罗马法的帝国主义论断为基础。为了替国王在其领土内的绝对权力辩护,法学家们宣称国王应被看作“其王国内的皇帝”(rex est imperator in regno suo)并有权使他的所有臣民担负起无条件地为共同祖国服务的义务,他们所参考的正是《国法大全》(Corpus Iuris Civilis,或译为《民法大全》)中反映罗马爱国主义精神的措辞。罗马法在各个不同王国的法律体系中落地生根,巩固了西欧的多极化领土结构,却并没有削弱其帝国主义政治文化;它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独立的小型帝国,个个都渴望结束被看作不幸的政治分裂的时期。讽刺的是,这也正是这些小型帝国防止彼此成为大权独揽的基督教强权的方式。

中世纪各方势力——帝国、教皇、法国、英格兰以及后来的阿拉贡——势均力敌,这种情况导致了某种动荡的稳定,从而形成了欧洲独特的内部平衡的动态,既反映在政治上,也反映在文化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的复古情怀甚至产生了更加强大的离心力,逐渐将各王国之间的政治竞争发展成各领土集群之间全方位的角逐,乃至不再需要任何帝国主义动机。

这就是民族主义粉墨登场的契机。它确保欧洲各国之间的对抗在更加根本的层面上展开,寻求更广泛的观众,并囊括更多的文化领域。同时,从长远而言,它动摇了通过与其他民族竞逐“民族荣誉”和确保“民族自由”而建立起一个单一的基督教帝国的春秋大梦。

在第一个阶段,这场竞争被限制在西欧范围之内,作为一件基督教“内部”事务演进。在这个时候,民族主义也被并无帝国野心的、欧洲较次要的势力所采用,比如瑞士,它在1500年左右被德意志民族主义者拖进了这场竞逐之中,而后来,它利用作为一个民族的立场,避免了自己被周围的君主制国家所蚕食鲸吞,也防止了联邦各州之间的内讧。

随后,在欧洲殖民扩张的第二个阶段,这场竞争迅速上升到全球层面,但是仍被重燃帝国雄心的欧洲各国所垄断,这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大陆。最终,在第三阶段,从去殖民化运动的开端到如今,它发展成了世界范围内包罗万象的竞争,但是至少“从法律上”(de jure)依然受到各个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约束。

如果民族主义被看作失败的帝国主义的、无必要的产物,那么,就像我的历史阶段模型所展示的,它并未完全取代帝国主义的热望。正如我将在后面章节中展示的那样,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冲动常常形影不离,甚至盘根错节、纠缠不清。时至今日,情况依然如此,而我的课题是通过外部构想原则区分抽象共同体,这可能有助于评估这样的问题,比如:当今美国的政治文化从哪些方面来说可以被描述为民族主义的,从哪些方面可以被描述为帝国主义的。


展开
目录
插图列表

1 引言
1.1 从天然有机体到人工制造物
1.2 与现代主义主张斗争——一场败局?
1.3 将建构主义翻个底朝天
1.4 是古代的影响,还是复古思想的力量
1.5 民族主义:历史学术的推动者?
2 现代主义范式:强项和弱点
2.1 没有民族主义者的民族主义
2.2 强项和缺点
2.3 “虚假”的建构主义者构想的虚假社群
2.4 现代主义的短视和“传统的发明”
3 新型民族主义理论的基础
3.1 如何描述民族?
3.2 平等和多极化
3.3 民族:失败的帝国主义的产物
3.4 对荣誉和自由的竞逐
3.5 定义
4 因爱相杀、为爱而亡:共同的祖国
4.1 西塞罗和理想爱国者的构建
4.2 禁欲主义之爱
4.3 政治因爱国而扭曲畸变
4.4 爱国主义从共和制向元首制的顺利转变
4.5 中世纪:尘世天堂去又回
4.6 层出不穷的新以色列和新罗马
4.7 法学家:国王的爱国公民
4.8 帝国和教廷的降格
5 荣誉的争夺:中世纪晚期欧洲各民族的缔造
5.1 社团荣誉:中世纪大学中的“各部族”
5.2 从具体到抽象的共同体:康士坦茨会议上的“部族”
5.3 民族荣誉的新维度
5.4 民族荣誉:荣誉经济过热的征兆
5.5 如何衡量一个民族的地位?
5.6 民族荣誉:荣誉经济过热的补救措施
6 民族主义对边界和语言的转化
6.1 作为政治空间结构(space)的“口音”
6.2 “亚当是个日耳曼人”
6.3 净化德意志的语言(以及德意志人民)
6.4 浪漫民族主义的有限原创性
7 人文主义者的民族主义
7.1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创新的复古精神
7.2 将法国人斥为蛮族,亦即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战胜现实的方式
7.3 帝国的独立支持者:德意志的人文民族主义者
7.4 民族主义的孤立与同化的相互依存
7.5 德意志——(尚未)文明开化的民族
7.6 德意志——真正的民族
8 德意志人民的德意志皇帝
8.1 引入民族归属作为选举标准
8.2 普遍仇外情结的影响
8.3 从德意志英雄到西班牙侵略者——皇帝查理五世的变形记
9 民族和教派
9.1 马丁·路德的德意志民族
9.2 新教徒的真正民族对阵天主教徒的文明民族
9.3 非教派化的民族论调的延续
10 结语
10.1 民族主义和教派化的原教旨主义
10.2 古代博学政治家的现代遗产
10.3 尾声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翻译参考用书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