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政治》:
(二)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是工会运动在整个拉美大陆普遍兴起,并在寻求各国工运相互声援的基础上开始建立地区性组织的时期。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秘鲁、古巴、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玻利维亚、萨尔瓦多和乌拉圭等国建立了全国性的工会组织。在这个时期的拉美工运中,社会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影响逐渐取代了无政府工团主义。此外,天主教会在拉美工运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拉美各国相继建立工会,1918年由美国劳工联合会发起,建立了地区性的工人组织——泛美工人联合会。而第一个真正拉丁美洲的工会组织是1929年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成立的拉丁美洲工会联合会,1936年这个组织解散后,1938年在墨西哥成立拉丁美洲劳工联合会(简称“拉美劳联”),拉美劳联积极参与了世界工联的建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战后,随着拉美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拉美工会运动取得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数量上来看,工人入会率大大提高;从功能来看,工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战后初期,拉美工人阶级的队伍并不强大,1950年前后,在人数有限的工资劳动者中,加入工会的仅占8%-9%。到1980年,工会会员率上升到30%。
工会运动自身力量的壮大,大大加强了拉美工运在该地区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一支有影响的、重要的社会力量。拉美工人运动与政党关系密切,拉美各国的工会既受本国政党的影响,又是党内一个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实力派别。如曾长期执政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拥有500多万会员(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墨西哥工人联合会等工会组织。阿根廷总工会是阿根廷唯一的全国性总工会,一直是正义党的两大支柱之一。拉美一些工会在本国的政治权力机构中拥有较大实力。如墨西哥1984年墨工联的领导人有14人是参议员,48人是众议员。在委内瑞拉,1985年工会领导人当选为参、众议员的有23人。在战后拉美反帝反霸、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工人经济和社会权益的斗争中,拉美各国和各派工会发挥了很大作用。拉美各国工会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对拉美国家的干涉和侵略,如支持阿根廷拥有和捍卫马岛主权,反对美国入侵格林纳达,要求美苏不要插手中美洲事务等。拉美各国工会坚决支持本国政府所采取的维护民族独立、保护本国自然资源的正义立场,坚决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发展民族经济。1981年10月,在南北国家首脑坎昆会议召开之际,拉美工人中央工会向与会首脑提交了一份题为《没有工人参与就没有真正发展》的文件,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的,基于平等、不干涉内政和互利原则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提出在发展问题上,要“实行工人参与”。在20世纪60-80年代初拉美各国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中,拉美各国工会充当了主力军。阿根廷、巴西、乌拉圭、智利的工会在促使本国军政府“还政于民”的民主化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拉美各国工会组织积极开展解决外债问题的斗争,拉美各国工会通过各种形式为争取本国劳动者的经济社会权益而斗争。
这一阶段拉美工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会运动的分裂。1948年,拉美劳联内部一些亲西方的工会,借口抵制共产主义影响,在利马开会,另组泛美工人联合会。1951年,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以泛美工人联合会为基础,建立了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拉美国家的美洲区域工人组织,美国劳联产联在该组织内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拉美各国天主教系统的工会于1954年在智利圣地亚哥召开会议,决定成立拉丁美洲天主教工会联合会。1971年11月,该会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开会,决定改名为拉丁美洲工人中央工会。
1949年以后,随着世界工会联合会的分裂,拉美各国的工运也发生分裂。1962年,拉美劳联的活动已不多,逐步趋于消亡。1964年1月,一些属于世界工会联合会的拉美国家的会员组织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开会,决定建立拉丁美洲工人工会团结常设代表大会。
到20世纪70年代初,拉美工会运动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拉美各国,差不多都有这三个区域性组织的成员组织,再加上未参加上述三个区域性组织的工会,各国一般都有三四个全国性工会组织。
(四)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
20世纪80年代,拉美各国相继爆发了债务危机,经济严重衰退。1989年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使国际工运和拉美工运产生动荡、分化和重组。
原来以苏联、东欧工会为主体的世界工会联合会面临严重危机,与其关系密切的拉美工人工会团结常设代表大会及其所属的拉美各国成员组织受到沉重打击。
随着世界工会联合会影响的缩小,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的力量显著增长,力图主宰国际工运。自由工联和美洲区域工人组织积极扩展自己势力,积极拉拢拉美国家一些独立工会,如巴西总工会等入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