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以市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奈良町的居住与福祉)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3525587
  • 作      者:
    作者:(日)黑田睦子|责编:江岱|译者:刘昭吟//齐全//黄秋琳
  • 出 版 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本柔软的小书,就是这种温柔的力量,让一个破败的旧街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居民热爱的居住社区,成为著名的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游览胜地,为长居与暂居的人们提供居住的福祉。

展开
作者简介

(日)黑田睦子

1935年出生于京都,1957年毕业于同志社女子大学。1980年参与旨在复苏元兴寺一带的市民活动,自此投身历史街区保全和再生。1996年就任社团法人·奈良社区营造中心理事长,现担任公益社团法人·奈良社区营造中心顾问。2002年获“第五届西山夘三纪念社区营造景观基金杰出个人奖”。2018年获“第三届NPO法人·全国街区保存联盟峰山富美奖”。

译者:

刘昭吟

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外聘教师,乡愁经济学堂秘书长。拥有台湾大学化学系学士、硕士,以及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博士,并为2003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富尔布莱特访问学人。研究与实践关注区域与地方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空间,如产业经济分析与政策建议、社区治理和社会空间设计等,协助建立社区治理的推动机制和长效平台,通过赋能和自我赋能与各方团队共同成长。在社区治理领域的项目包括: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乡愁经济发展、福建省泉州市美丽古城家园共造、泉州市城市管理提升行动之社区营造、广东省韶关市乡村振兴之社区营造行动推动。研究视角和方法,从客观的经验研究转向将研究者/行动者自身主观纳入研究对象的行动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讲设计伦理与案例分析、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场地规划设计、创意城市文化地景、环境认知模式语言等课程。

齐全

翻译,文化政策硕士,专注于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及行政的研究。

黄秋琳

建筑学硕士,硕士论文《城市化拆迁安置中民间信仰空间的重构研究》

龙元

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城乡规划/建筑学专业,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研究城市非正规性、城市更新、社区营造,著有《非正规性城市》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日本奈良从破旧败落的历史古城,经过市民的共同努力,成为深受本地居民喜爱并获得自豪感的居住社区,也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欣赏的网红目的地。 作者回顾了自1979年起26年来奈良的社区治理历程,包括市民主体、地区经济活化、历史认同、景观资源保护、国际参与、永续居住诸多方面,并侧重特定背景下社区治理目标的设定、方法的形成、过程中遭遇的困难与应对,以及如何形成全社区甚至全社会的协作与不懈努力。
展开
精彩书摘

原版序

黑田睦子

我从年轻时起就深受老街区和民居的吸引。住到奈良后,我仍是一有机会便牵着年幼孩子的手,在漫步中探访那些正在逐渐消逝的古老聚落和民宅。我之所以会致力于保全和再生已经风蚀衰败的奈良市老城区奈良町,也正是因为这种志趣。

但是,1980 年刚开始活动时,我还不理解什么是“居住福祉”的思想,还认为“日本居住福祉学会”1 对于并非专家学者的我来说,只是一个与己无关的存在。

开始感到“居住福祉”这一概念就在自己身边,是在读到日本居住福祉学会早川和男会长的著作《居住福祉》(岩波新书,1997年)时产生的。该书借助世界各地的多种案例,清晰易懂地阐述了一种旨在“促使我们居住的房屋、街区、村庄、国土本身成为福祉2,即达到居住福祉状态的社区治理”的哲学。每当我回顾至今为止的实践,都会坚信“居住福祉”便是社区治理最核心的关键词。

日本居住福祉学会提倡:“适于人的居住方式是守护生命安全、健康、福祉、教育、真正的富足和人的尊严的基础,是让人能够安心地生活的社会基石”。同时,针对因为经济萧条而不断增加的无家可归者,以及京都府宇治市的在日韩国·朝鲜人聚居地“乌托罗”3 被强制驱逐问题等,多次举办了现场实地研究研讨会。

很早之前,我就参加过其他团体组织的釜崎实地考察,也支援过“釜崎赈灾施粥会”,对这种实地活动具有一定的认识。而我第一次参加乌托罗的实地活动,则是2005 年8 月由“乌托罗守护会”主办的“战后60 年·从乌托罗出发去崭新的未来”。那时, 我看到街区里到处都竖着立式广告牌,牌子上写着的“乌托罗是我们的家乡,我们想在这里生活”和“请给孩子们未来”,看到的瞬间不禁怀疑,这里是日本吗?乌托罗给一直在韩国生活到战争结束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4 年,日本居住福祉学会和中韩相关团体在韩国春川共同举办了“第四届日中韩居住问题国际会议”。我听说这届会议促成了韩国政府对乌托罗的实地调查。这种不固守于学术研究而涉足身边社会问题的行动,令我感受到学会的潜力。

大约与上述乌托罗访问同一时期,2005 年秋天的“第五届日中韩居住问题国际会议”确定于奈良召开。同年7 月,前期筹备会“居住福祉的社区营造工作坊——面向东亚居住福祉宣言”,在我们(社团法人)奈良社造中心的活动据点“奈良町物语馆”举办。可以说通过这次活动,日本居住福祉学会和我们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从此学会和我们的活动结下了极深的缘分。

回首奈良町26 年的活动,其根本便是学会所提倡的“令地区宜居的社会资源”的再发现本身。承蒙这来自日本居住福祉学会和东信堂出版社《居住福祉手册》的执笔机会,让我得到一个难得的契机去回顾我们奈良町再生活动的轨迹。对此衷心感谢的同时,也坚定了我的意愿:今后定将更加致力于居住福祉资源的再生与活用,让奈良町愈发成为可持续性生活且生机勃勃的街区。若读者能从我们26 年的活动之中,找到一些能为今后我国居住福祉的发展作出一点贡献的东西,那我将真心感到无比的喜悦。

奈良町再生活动与我

奈良市的老城区奈良町在战后的经济高速成长期中经历了年轻人的外移,成为只有孤家老人居住的寂寞寥落的奈良町。而在那时,为此风蚀衰败的奈良町而感到忧虑的十几位年轻人站了出来。

1979 年,旨在以市民之手复苏奈良町,志同道合的城市规划师、公务员、律师、社区报业1 编辑、资质会计师、建筑师等十位同伴,成立民间团体“奈良地域社会研究会”。彼时正值所谓“地方的时代”2,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正席卷全国。

然而,虽说70 年代萌生了不依赖行政、以熟悉地域的市民为主体来推动历史环境的保全和再生的活动,但那同时也是泡沫经济最鼎盛的时期。政府炸山填海大兴土木,热衷于兴建公共硬件设施3,企业则建造高层建筑,日本的风景因此而荒废。

人们视老旧的事物为落伍之物而一一破坏并建造崭新的街区,“保存”4 与“开发”无法调和,总是成为对立的两极。奈良町的保存招来世人异样的眼光,成了一场与时代潮流逆行的革命。

其中,不随时代大流,坚持为了未来而保存和再生历史遗产的“奈良地域社会研究会”的愿景,令人刮目相看。他们的思想是让最了解地方事务的地方居民自主地承担起社区治理。

当时,从新闻中得知此活动的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成为了会员。原本先入为主地认为城市规划乃是官老爷的事,因此对于“市民主导、政府支援”一说感到很新鲜。城市规划会随着建筑物或道路、桥梁等的完工而结束,但“使地方美化、宜居、活化的活动”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远旅程,其过程本身正是社区治理。对于他们的这一理念,我深感认同。

同时,我还很想搞清楚,到底有没有可能复苏风蚀衰败的奈良町。

序里述及,我自年轻时起就深受老街和民居的吸引。原因很可能是自己曾在韩国首尔居住直到1945 年战争结束。对朝鲜王朝的景福宫以及有着独特屋瓦的传统民居的印象便是我的原始体验。

放眼望去,奈良周边民居的建造方式呈现着各个地区的文化圈的特征,十分有趣。大和栋5 美丽的茅草屋顶,也让人感到兴味盎然。漫步在老街区里,随处都能见到昔日繁荣的痕迹,怎么看都看不腻。

我曾反复琢磨,是否有好办法能让这些继承了好几个世代的地区固有宝藏不要就此被埋没,并使之成为现代生活的智慧库。

1975 年,为了将人们经过数个世纪的生活所营造的村落和街区作为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世,国家出台“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6(简称“传建地区”)制度。传建地区中价值特别高的将被选定为“重要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简称“重要传建地区”)。传建地区年年增加,至2005 年12 月全国已达72 个。全国范围内,出台景观条例的地区也超过200 个。

奈良县的传建地区指定于1993 年,即橿原市今井町,一个为护城河环绕的聚落。当时预计2006 年将大宇陀市指定为传建地区。奈良町于1989 年开始探讨指定传建地区,但未取得居民的一致同意。1990 年制定了都市景观形成地区条例,1994 年被指定为都市景观形成地区7。

奄奄一息的街区在成为传建地区后仿佛又有了气息,每次见到这种情况我都不禁感到安心和笃定。随着传建地区和景观形成地区的指定,居民和政府开始重新审视被忘却的街区,思考破旧町屋的修复、防灾和税赋优惠等问题,转身成为寄托着地方的未来梦想和希望的良好居住地区。虽然“法规会让自己不能自由翻建” 的想法依然根深蒂固,但其另一方面的诸多优点,有必要由地方政府向居民耐心地说明清楚。

保全地区固有的历史遗产并整顿居住环境,让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国民共有财产传承给下一代,将培育地区居民对历史遗产的爱恋和自豪,使街区成为值得人们生于此、终于此的地方。都市的记忆始于儿时,在日常中延续的地域风景,它们的丧失将颠覆人们赖以生活的根基。

在居住福祉学看来,“长期生活中所熟悉的风景一旦改变, 会对高龄者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希望大家基于福祉的视角对街区、寺院或商店街等进行重新评价”。为了迁就子女而离开故土搬到都会区的老人,因为环境的剧烈改变而患上认知障碍症,这种事情屡闻不鲜。归根结底,在住惯了的地区和家里安心地生活到最后才是高龄者最大的幸福。

1996 年,国家设立了“登录有形文化财制度”8,满足建成50 年以上、对景观有所贡献、难以重现、能够边使用边保存等条件,并且经所有权人同意的建筑物可指定为登录文化财。目前, 登录文化财正在逐年增加。

一位奈良町中江户时代町屋的所有权人,与我们(社团法人) 奈良社区营造中心相交多年,对其世代居住的町屋有着深深的依恋。当本中心将之推荐成为登录有形文化财时,所有权人的自豪感自是更加高涨了。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 龙元

中文版序 黑田睦子

原版序 黑田睦子

 

第1 章  社区治理的主角是市民——让风蚀衰败的街区复苏吧

奈良町再生活动与我

街区是大家的

奈良町的历史与奈良地域社会研究会

再现花街风情

复原河川——润泽街区的水岸

 

第2章  自己的街区由自己创造—— 奈良社区营造中心的26 年

发掘街区的记忆

奈良社区营造中心的活动——地区经营需要智慧和方法

再次发现街区的宝藏

产生经济效益的文化资产

传统町屋的活化再生——据点“奈良町物语馆”

国际视角下的社区治理

亚洲各地兴起的第三部门

 

第3章  地区固有的风景和景观是国民共有的资产——JR 奈良站拆除等问题

突然就任理事长和奈良町的现在

街区的基因被继承了吗

JR 奈良车站要被拆了!

火车站具有福祉功能

重生吧,JR 奈良站房

站房是城市的景观资源

 

第4章  以成为街景与生活共存的街区为目标

孩子们会留在这个街区吗? 133

爱上怀旧街区的年轻人 141

面向居住福祉资源的创造 146

朝向永续居住的街区、生机勃勃的街区 150

编译后记 刘昭吟、齐全、黄秋琳 15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