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两党国情咨文<1946-2014>的隐喻架构比较研究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5248405
  • 作      者:
    作者:梁婧玉//汪少华|责编:郭艳娟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梁婧玉,女,博士,副教授。现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师,并在解放军靠前关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兼《外语研究》责任编辑。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汪少华,男,博士,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有认知语言学、话语研究和外语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很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等12个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研究以1946年至2014年十二位美国总统国情咨文中关于教育、就业、税收和医保四个内政方面的内容为语料,对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政治语篇进行隐喻架构历时比较研究,通过凝练隐喻性表层架构和非隐喻性表层架构来挖掘两党深层次的道德观,进一步揭示隐喻架构理论对政治语篇的强大阐释力。同时,本研究从受众的视角、思维与认知的层面探讨国情咨文中表层架构的演变规律,比较美国两党政治语篇中表层架构与深层架构接受度的高低及缘由,有助于人们了解国情咨文中渗透的美国政治文化,也有助于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政治语篇,可为政治语篇(或话语)建构、政治宣传和对外交流活动提供借鉴。
展开
目录
表格清单
插图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4 全书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政治语篇
2.2 国情咨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概念隐喻理论
3.1.1 概念隐喻的缘起及其分类
3.1.2 概念隐喻的本质及其运作机制
3.1.3 概念隐喻的特征
3.1.4 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具身哲学(Embodied Philosophy)
3.2 架构理论
3.2.1 架构理论的提出
3.2.2 架构与思维
3.2.3 隐喻的“架构”之力
3.2.4 架构的层级和原则
3.2.5 架构与决策
3.2.6 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政治道德模式
3.3 小结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研究问题
4.2 语料的选择与提取
4.3 架构的提取
4.4 隐喻识别与一致性检验
4.4.1 隐喻识别
4.4.2 一致性检验
4.5 概念隐喻分布和隐喻疏密度分析
4.6 隐喻架构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美国两党国情咨文(1946—2014)的表层架构分析
5.1 美国两党国情咨文中隐喻使用情况
5.1.1 隐喻分布情况
5.1.2 两党国情咨文隐喻疏密度分析
5.2 隐喻性表层架构
5.2.1 杜鲁门
5.2.2 艾森豪威尔
5.2.3 肯尼迪
5.2.4 约翰逊
5.2.5 尼克松
5.2.6 福特
5.2.7 卡特
5.2.8 里根
5.2.9 老布什
5.2.10 克林顿
5.2.11 布什
5.2.12 奥巴马
5.3 非隐喻性表层架构
5.3.1 杜鲁门
5.3.2 艾森豪威尔
5.3.3 肯尼迪
5.3.4 约翰逊
5.3.5 尼克松
5.3.6 福特
5.3.7 卡特
5.3.8 里根
5.3.9 老布什
5.3.10 克林顿
5.3.11 布什
5.3.12 奥巴马
5.4 小结
第六章 美国两党国情咨文(1946—2014)表层架构的总体比较分析
6.1 隐喻性表层架构
6.1.1 教育方面
6.1.2 就业方面
6.1.3 税收方面
6.1.4 医保方面
6.2 非隐喻性表层架构
6.2.1 教育方面
6.2.2 就业方面
6.2.3 税收方面
6.2.4 医保方面
6.3 小结
第七章 美国两党国情咨文(1946—2014)表层架构的分时期比较分析
7.1 黄金时期
7.1.1 教育方面
7.1.2 就业方面
7.1.3 税收方面
7.1.4 医保方面
7.2 滞涨时期
7.2.1 教育方面
7.2.2 就业方面
7.2.3 税收方面
7.2.4 医保方面
7.3 经济复苏和稳定增长期
7.3.1 教育方面
7.3.2 就业方面
7.3.3 税收方面
7.3.4 医保方面
7.4 新的经济衰退期
7.4.1 教育方面
7.4.2 就业方面
7.4.3 税收方面
7.4.4 医保方面
7.5 小结
第八章 美国两党国情咨文(1946—2014)表层架构历时分析
8.1 隐喻性表层架构
8.1.1 民主党
8.1.2 共和党
8.2 非隐喻性表层架构
8.2.1 民主党
8.2.2 共和党
8.3 小结
第九章 美国两党国情咨文(1946—2014)深层架构的比较分析
9.1 教育方面
9.1.1 关于教育标准
9.1.2 关于教育竞争
9.1.3 关于教育投资
9.1.4 关于教育费用
9.1.5 关于政府角色
9.1.6 关于教育中的责任
9.1.7 架构驾驭的比较
9.2 就业方面
9.2.1 关于提供就业
9.2.2 关于政府干预
9.2.3 关于就业竞争
9.2.4 关于就业和失业
9.2.5 关于政府角色
9.2.6 关于职业技能
9.2.7 架构强化的比较
9.3 税收方面
9.3.1 关于减税(增税)目的
9.3.2 关于减税对象
9.3.3 关于个人和集体
9.3.4 关于税收惩罚
9.3.5 架构驾驭的比较
9.4 医保方面
9.4.1 关于医保责任方
9.4.2 关于医保费用
9.4.3 关于购买医保
9.4.4 关于医保覆盖率
9.4.5 关于独立和依赖
9.4.6 架构驾驭的比较
9.5 小结
第十章 结论
10.1 本研究的结论
10.2 本研究的创新
10.3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隐喻性表层架构中词语频率表
附录2 非隐喻性表层架构中词语频率表
附录3 1946年至2014年美国总统及其国情咨文列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