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1.3.1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研究
1.3.2 农牧民分化
1.3.3 农牧民生计研究
1.3.4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生计影响研究
1.3.5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1.6.1 研究区域概况
1.6.2 数据来源
1.7 本书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1 基本概念
2.1.1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2.1.2 农牧民
2.1.3 农牧民分化
2.1.4 农牧民生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农民分化理论
2.2.4 可持续生计理论
2.2.5 生态经济人理论
2.3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生计影响的理论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方农牧交错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农牧民生计现状及问题
3.1 北方农牧交错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践与效果
3.1.1 北方农牧交错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演变
3.1.2 基于宏观视角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践效果
3.1.3 基于农牧民微观视角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践效果
3.2 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牧民生计现状
3.2.1 农牧民分化现状
3.2.2 农牧民生计资本现状
3.2.3 农牧民牧业生计现状
3.2.4 农牧民生计对草地资源的依赖度
3.2.5 农牧民收入及收入稳定性现状
3.3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背景下农牧民生计现存问题
3.3.1 农牧民分化显著
3.3.2 生计缓冲能力弱
3.3.3 牧业生计活动与补奖目标相悖
3.3.4 生计对草地资源依赖度高
3.3.5 收入稳定性水平较低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分化的影响
4.1 理论分析
4.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立
4.2.1 数据、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4.2.2 模型设立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职业维度水平分化的影响
4.3.2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收入维度垂直分化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生计资本的影响
5.1 理论分析
5.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立
5.2.1 数据、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5.2.2 模型设立
5.3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生计资本的影响
5.3.1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生计资本总值的影响
5.3.2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生计资本影响的分解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牧业生计的影响
6.1 理论分析
6.1.1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减畜影响的理论分析
6.1.2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影响的理论分析
6.1.3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继续从事牧业生产意愿影响的理论分析
6.2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减畜行为的影响
6.2.1 数据、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6.2.2 模型设立
6.2.3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减畜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6.3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的影响
6.3.1 数据、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6.3.2 模型设立
6.3.3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
6.4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继续从事牧业生产意愿的影响
6.4.1 数据、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6.4.2 模型设立
6.4.3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继续从事牧业生产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草地资源依赖度的影响
7.1 理论分析
7.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立
7.2.1 数据、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7.2.2 模型设立
7.3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生计草地资源依赖度的影响
7.3.1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生计活动草地资源依赖度的影响
7.3.2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家庭劳动力就业草地资源依赖度的影响
7.3.3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收入草地资源依赖度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收入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8.1 理论分析
8.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立
8.2.1 数据、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8.2.2 模型设立
8.3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
8.4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收入稳定性的影响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对策建议
9.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