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0.00     定价 ¥ 8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05101
  • 作      者:
    编者:段晓芳|责编:程春雨|总主编:权良柱//彭庆红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共选取论文28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部分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收录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高校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大学生党员“四位一体”学习导师制教育模式初探》《在战疫中讲好思政大课》《高校专任教师立德树人的现状分析与机制思考》等论文。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唤起心理体验
  体验式教学的基础是心理体验。心理体验是大学生将丰富的内心世界与独特的个人经历相结合,实现学习创新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设定好安全且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后,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让学生通过活动、操作、观察来体验知识的原创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经历、体会、感悟、思考,从中感受各种情绪情感的滋味,扩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学生才能有切身感受,有了体验与感受,知识的获得就不再是毫无生命意义的死记硬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人类认识的精华,更是情感的升华与人格的发展,学生的个人的成长将更富有生命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越深刻,学生分享经验越充分,课程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就越显著。
  (三)交流分享感受
  体验式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学生的互动分享,这是把握和引导大学生对体验活动进行感受的关键过程,也是探讨具体问题、观念磨合、感受体验的阶段。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后自由表达出自我的情感体验,体验的结果呈现多样性,学生围绕一系列体验后的结果进行热烈讨论。通过这种互相交流与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以多元化的方式自主解决问题。并且,教师对学生的反映要做出及时的回应,帮助学生从活动中有效沟通和交流来实现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知识的领会与理解,进而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技能。在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发现,同学的肯定与支持夯实了学生原有的积极品质与能力,小组分享与经验交流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与成长,从而形成以爱和支持为导向的良性循环的课堂交互体验。
  (四)反思内化体验
  反思相当于对情绪体验的元加工,是对即刻体验抽象化的过程。反思就是在体验意识化的基础上,对即刻体验到的情绪和身体感受带给我们的影响或是作用的思考。把反思的经验推广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就是概括。只有通过反思和概括,才能将在即刻体验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概念化,这是改变发生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反思。课堂上同学们在全班的经验分享,可以帮助学生产生直接的经验学习,而教师的总结与提炼引导学生深入反思,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经验的进一步加工和理解。
  (五)迁移学习经验
  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学以致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让大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很好地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在每个体验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结合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与重点,明确本次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学习的心理知识和行为技巧,督促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可以将生活迁移作为作业,通过作业等形式使学生总结自己通过课堂所掌握的心理技巧如何更好运用于生活中。
  三拓展第二课堂,强化经验迁移与行为改变
  课程时间相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极为短暂,而只有不断行动实践才能够巩固课堂上习得的经验和体会,真正学为己用,实现“知”“情”与“行”的统一,真正增强应对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整体心理素质。
  (一)主题教育活动推广认知,营造良好校园支持氛围
  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既充满好奇,又缺乏系统正规的学习。日常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需求,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理念,营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氛围。高校可以本着“参与度高、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骨干的作用,建设“心理咨询在线”心理网站、朋辈咨询热线、心理素质教育微专刊等新媒体平台,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即时传播心理健康教育资讯,不断扩大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影响力。精心打造心理情景剧、心理沙龙、心灵氧吧、心理讲坛、给母亲的一封信等品牌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近每个大学生身边的目的,形成心理素质教育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实践体验活动消除误区,增强对心理咨询认同感
  基于“耻病感”,大部分高校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及心理咨询中心机构有畏惧情绪与逃避行为。可以运用“系统脱敏”技术,改变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中心的认知和体验,提高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接受与认可程度。笔者学校精心设计新生心理素质教育实践体验项目。新生刚入学学校即邀请全校新生以班为单位,逐一到中心参观体验并参加团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由经过严格选拔和系统培训的专兼职咨询师和学生兼职干部,带领每个新生班级参观中心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设备,让每一名新生体验中心的环境氛围和服务项目,掌握心理咨询的工作制度、服务流程以及咨询流程与守则。通过该项目,新生增进了对心理咨询中心的了解与认识,改变了对心理咨询排斥或不接受的态度。
展开
目录
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高校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党员“四位一体”学习导师制教育模式初探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探析
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
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原则及任务
——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
新形势下高校巡察监督:逻辑理路与优化进路
中国共产党信心教育的历史考察
科学认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理路
组织技术创新:新时代党如何领导基层
——基于焦点团体访谈的多案例分析
党员质量铸就党的生命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战疫中讲好思政大课
高校专任教师立德树人的现状分析与机制思考
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基于职业自觉视角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
大学生作弊行为影响因素的社会学研究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总体趋势与经验启示
增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思考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首都大学生影响的调查研究
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五个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文化自信教育探析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赜
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势、事
我国传统美德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促模式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高校共青团组织提升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