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高校的新锐中青年学者以贯通中西、跨学科的学术视野,直面“中国问题”的一次集体发声,新思想、新观点频出,富有政治性、思想性、前瞻性,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廓清思想迷雾,坚持底线思维,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读懂了中国共产党,就读懂了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本书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节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治理,以前瞻性视角、再赶考心态,就未来党与世界、党与新技术、党与资本、党与青年、党与群众以及党与自身建设六大关系,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中国优势与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并尝试回答干部群众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
在阶层分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如何引导青年、赢得青年?又如何以制度化的形式将一些边缘性青年群体纳入社会治理体系的视野,避免原子化?中国共产党在精英意识和利益分化下,如何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注重吸纳资本,但如何避免资本撑破社会主义帐篷?中国共产党如何驯服新技术,避免新技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带来的“次生灾害”?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中国共产党在西方的巨大排挤下,如何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新一轮围堵中,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到“世界的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本书是著名高校的新锐中青年学者以贯通中西、跨学科的学术视野,直面“中国问题”的一次集体发声,新思想、新观点频出,富有政治性、思想性、前瞻性,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廓清思想迷雾,坚持底线思维,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漫长的21世纪,新的“赶考”
1949年,毛泽东提出赶考命题时,中国共产党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点上:从一个地方性的武装力量成为中国全国性的执政党。
2021年,中国共产党同样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中国共产党这次进的“京城”比北平还要大,“赶考”的题目比成立新中国还要难。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20世纪血与火的世界革命洪流中,中国革命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小小红船启航,却注定要驶向全中国,驶向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本身是对进入“漫长的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反抗,而这种反抗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20世纪末遭遇了重大挫折。有的学者将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称为“短的20世纪”,这个“短的20世纪”是对“漫长的16世纪”的反抗,但是同样属于“漫长的16世纪”的一部分,从一个宽阔的历史视野来看,“短的20世纪”并非“漫长的16世纪”“历史总结”的短暂偏移,而是一个更加伟大的未来、“漫长的21世纪”的历史序幕。
就如同“漫长的16世纪”持续了数百年,“漫长的21世纪”也将持续数百年。人类社会正经历着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本上就是从“漫长的16世纪”进入“漫长的21世纪”而带来的结构性动荡。
“漫长的16世纪”是工业革命、工业文明的世纪,“漫长的21世纪”则是智能革命、智能文明的世纪。智能技术革命将导致人类社会发育出类似各种感官(如各种摄像头)、神经通路(如5G)、智能中枢(如城市大脑)的超级智能体系。生物技术革命,将带来人生命形态的非自然改变,通过药物、人机植入、基因编辑、纳米技术等人体增强技术,人类将能够实现生命形态的自我改造。能源技术革命,将导致非化石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成为人类主要能源。这三大技术革命叠加产生,由此改变了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结构:能源、信息与生命,将使人类社会进入智能经济、智能社会、智慧政府的三位一体的智能文明时代。
“漫长的16世纪”是资本主义世纪,“漫长21的世纪”则是社会主义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体化的过程,表现为国内阶级矛盾的缓和,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资本主义一体化过程开始断裂,国内的阶级矛盾激化,表现为不同群体之间冲突加剧;国际上,南北矛盾、东西矛盾激化,出现了逆全球化,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遭遇空前挑战,人类的和平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资本主义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制度文明,随着人类进入智能文明时代,资本主义制度会日益表现出其局限性,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随着生产活动的共生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的束缚越来越突出;随着物质生产的供给越来越充裕,和稀缺性相联系的私人产权制度会逐渐失去效力,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会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日益表现出巨大的活力与吸引力,社会主义是与智能文明相适应的制度模式,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是制度升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逐渐表现出降维打击的特征。与工业文明时代的私益性特征不同,智能文明时代的突出特征是共益性,而这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性质高度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使智能文明时代的生产活动能够拥有更好的、更先进的基础设施。社会主义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消费、公共投资,能够更好突破经济增长的有效需求不足瓶颈。社会主义政党与社会组织的网络性、互通性特征,能够更好地超越工业文明时代科层制特征。
导语 百年归来,依旧少年:再赶考、再出发
一、辛未三十年祭:“我们决不当戈尔巴乔夫”
二、大浪好纵钓鱼船,全球大危机时刻
三、漫长的21世纪,漫长的“赶考”
四、六道世纪大考
五、未来已来:告别“畜道”,迈向人道与天道
六、永久忧患、永久奋斗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如何赢得新青年
一、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谱系
二、当代青年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独特价值和深远意义
三、当代青年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挑战和潜在风险
四、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抗体——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如何不脱离人民群众
一、群众路线是党成功的法宝
二、理解群众路线
三、坚持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
四、坚持群众路线关系到党的未来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如何驾驭资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一率”
一、资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二、社会主义逻辑吸纳资本逻辑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明治”结构
四、面向新百年的资本考题:如何避免资本撑破社会主义帐篷
五、新政治经济结构:把资本养在社会主义笼子里
七、结语:社会主义与资本的共同进化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新技术变革
一、认识新技术变革的广泛政治影响
二、新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三、利用新技术优化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提升制度运行效能
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破除技术迷信、防范技术风险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如何超越西方中心的现代化——“三位一体”的超越性
一、扬弃与超越的民族复兴
二、超越西方现代性的现代化
三、超越自由主义的天下主义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与新世界体系
一、世界正经历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霸权迭代与美国世纪的终结
三、后美国世纪的世界趋势
四、世界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中国共产党
后记
青年学者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直面中国共产党如何克服新时代重重危机和挑战,回答了广大干部群众关注和深感困惑的一些重大问题。这是一部散发着强烈的实践情怀和问题意识的著作,以掷地有声、新鲜朴实的话语探讨了中国社会的问题和未来的走向。 ——《中华读书报》
在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中,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能否走得通?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又如何驾驭资本?中国社会主义如何从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发展?——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