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王权/古典人类学书系/经验与观念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01018
  • 作      者:
    作者:(英)A.M.霍卡|责编:李南男|总主编:渠敬东|译者:张亚辉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A.M.霍卡,1883生于英国,曾在牛津大学主修语音学、古代历史和哲学,在柏林大学学习心理学和现象学。他师从传播论学派里弗斯教授(W.H.R Rivers),在斐济等南太平洋岛屿先后做了14年的田野工作。因其精细的经验研究,他被选为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委员,后来他成为埃及大学社会学系主任,1939年于埃及去世。其代表作有《王权》《卡斯特》《国王与廷臣》等。

译者简介:

张亚辉,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代表作有《宫廷与寺院:六世班禅朝觐事件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历史、神话与民族志》《历史与神圣性》《水德配天:一个晋中水利社会的历史与道德》,译著有《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


展开
内容介绍
《王权》是英国古典人类学家A.M.霍卡的代表作。霍卡是20世纪早期英国人类学的重要学者,其对于王权神圣性和社会整体性的讨论,系统地提出了王权研究的经典问题,本书即霍卡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了两大问题:一是试图证明人类社会结构的起源来自早期人类由于崇拜太阳而形成的王权制度;二是通过对各种文明历史的比较,试图证明王权制度的雏形来自共同的源头。因此,本书对太阳王权、加冕典礼、献祭仪式、入会礼等仪式都进行了跨文化的详尽考察研究,研究材料涉及了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印欧世界和埃及文明等多个区域。通过研究,霍卡不仅确认了社会整体性来源于王权,还通过寻找不同文明现象结构的有机相似性对王权制度的源头作出了推论。此外,霍卡还说明了整体性的社会分化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社会生成的动力为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序 幕

 

当前,两派历史学家激斗正酣,极端点说:其中一派否定同 样一件事可以被发明两次,所以,如果世界上相距甚远的两个地 方的风俗表现出相似性,它们一定出自同一源头;另一派中徘徊着一些死硬派,大部分人都是纯洁的学者,他们机械地拒绝任何追寻共同起源的尝试,并自信地认为同样的观念可以各自独立地出现在世界的不同地方。

我们知道的事实越少,争论就越是激烈。这也确凿地表明, 我们还没有收集到足够多的事实资料。要我说,如果我们首先查 明了我们自己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其近亲形态,进而确定这些近亲形态的演进及多样化进程,上述争论就不可能发生;因为我们会非常确定,经过如此广泛调查还没有揭示出来的过程是不存在的。

那么,我们的首要责任就是去追寻事件的实际过程,再进一步推演发展的规律。为了协助这个任务,本书即旨在在一种宽泛的意义上提出一个观念系统—我们会最简便地称之为“神圣王权”的发展及其结果。如果我们不能早晚有一天确定我们观察的所有形式是否有着共同起源—最终,我想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这种调查就几乎没什么用;但是,除非我们收集整理了 大量材料,并排除了其他理解的可能性,我们是不会下结论的;因为我们终究不可能目睹那些共同的起源,我们只能推断,最后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被积累起来的证据推动而得出结论。

然没有人能够完全罔顾所有的一般规律而进行调查。科学和其他事业一样,我们总得有原始资本—可能只是借来的资本。我们最容易借鉴的是自然史,因为它在如何从偶然的相似性中发现规律方面有长期的经验。就个人而言,我愿意相信,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远不止是类比,人类风俗的无数变体表明人类为了获得更高的力量而进行了无尽的实验,在新发育的感官的帮助下不断探索,孜孜以求达到更高的级别,在显微镜的观察下,这些都可以归结为进化的过程。即便情况并非如此,在人类与自然之间除了类比再无其他关系,类比也总是富有教益的。现在,自然史已经认识到了独立的发明。比如说,没有人会相信某种哺乳动物被迫逃回水中去研究鱼类、学习鱼的生活方式、通过模仿鱼而发展出鳍和梭形身体,最终变成了鲸鱼。人们已经承认,面对和鱼同样的进化推动力,这些哺乳动物用和鱼同样的方法解决问题,选择了类似的路线和手段。相似性来自趋同机制,而非共同起源。这两种机制是彼此对立的:同样基因的物种从共同的祖先开始分道扬镳,其差异有时大到粗心的观察者无法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相距甚远的物种在同样的环境下逐渐趋同,以至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甚至超过了有真正联系的物种,比如海豹和儒艮从外表的各个方面看接近的程度都已经超过了它们各自的物种来源—食肉目和有蹄目。然而,相似只是表面的,只是形式的一个方面,只能蒙骗外行的观察者;人们在表面相似性的背后发现的结构讲述了完全不同的故事,“我们只需要考虑什么是一条真正的鱼”,《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写道,“在各种各样的形式、尺寸和颜色的背后,所有鱼类都有共有特征,我们可以在界定一条真正的鱼并将其与其他纲的生物,比如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区别开来的所有特征中发现这一点。鲸鱼更像哺乳动物,而不是鱼。鲸鱼本质上与牛和马一样,只是外表上看起来像鱼,那是因为它要适应同样的自然环境……鲸鱼身体结构的所有部分都向我们展示着两种法则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一方面是类型的统一,或者说,对基本的继承结构状态的坚持;而另一方面,是对其生存的特定环境的适应,并逐渐固化于环境。”

趋同机制无疑也发生在风俗领域,只是由于人类过于活跃而从没有完全排除借鉴他人的可能性,所以更难被证明。然而仍旧存在确定的案例,我们知道原始印欧语言对冠词是完全陌生的,但几个分支的印欧语言都通过利用指示词达到目的而各自发展了同样的冠词形式。我们可以看看希腊语的冠词发展:荷马经常将指示词用作加强语气的冠词;在古典希腊语中,指示词已经缩小成了必须使用的冠词;拉丁语直到几个世纪之后才重复了同样的过程。梵语和希腊语经历了相同的路径,但僧伽罗语却返回了梵语而失去了冠词的萌芽。另外一方面,美拉尼西亚的各种语言虽然与印欧语言完全不相关,却具有必须使用的冠词,而且似乎是从指示词中发展而来的。由此可以断言的是,指示词倾向于弱化成为冠词,一旦条件允许,这种倾向就会变成事实,然而我们对这种全世界共有的特定条件仍旧一无所知。

比较建筑学的学者更加熟悉趋同的概念,因为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艺术当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并留心在哪里同样的方式解决了同样的问题。沃耳布鲁克(Walbrook)圣史蒂芬(St.Stephen’s)教堂和耆那教寺庙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案例:两者都是在方形地平面的每边有四个立柱,每侧中间两根立柱的顶端都和邻边中间的两根立柱的顶端以梁分别相连,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八边形,在八边形上面安置圆形的穹顶。英国和印度的建筑师都恰巧想到通过八边形将方形与圆形相连。然而,这种相似性只是形式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模仿博物学家的口吻说:“我们只需要考虑什么是真正的印度庙宇,然后我们看到真正印度庙宇的每个特征都将其与其他类型区别开来,比如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的教堂,圣史蒂芬教堂虽表面与耆那教寺庙相似,但终究不一样。”

我几乎可以说是捕捉到了一个斐济的趋同化行动。一位热情的卫理公会的世俗讲道者为自己的种族衰退而倍感忧虑,他通过将这些忧虑写下来而得以舒缓。他将种族衰退一直追溯到对斐济旧神的忽视,但他并不打算提议废除新宗教,而是认为旧神的地盘和新神的地盘被混淆在一起了,应该将他们区分开。基督教的神是精神之神,只有为了精神的福利才应该向他祈祷,他对俗世的权力已经被委托给了旧神,斐济人为了俗世的福利应该而且只应该向旧神祈祷。一位早期教会史研究的权威在 1912 年的《希伯特期刊》(Hibbert Journal)上读到了这个故事的译文,他对我说,这跟诺斯替教的情况非常像,他还指出,同一期的《希伯特期刊》有篇文章叫做“原始基督教所处的充满精灵的环境”,文章列举了基督教进入罗马帝国时遇到的一大堆同样的问题和同样的解决方式。而我们的斐济朋友从没听说过诺斯替或者罗马帝国的精神困境,卫理公会传教团之外再没有人支持他这种推断,所以他尽量秘而不宣。他的宗教结构肯定不是与诺斯替教相关,而是一方面与斐济的异教相关,另一方面与不信教有关:他的神是斐济的旧祖先神和耶和华,而诺斯替教则在谈论宙斯、上帝、奥西里斯和主要被希腊哲学塑造的至高神。

关于趋同就谈到这里。导致多样性的相反的进程不必在这里举例。下文叙述的大量的习俗和信仰都是从共同的母体当中分化而来,其差异化的程度会让我们在乍看之下无法相信它们有一丁 点关系。

只要我们还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外表的相似性,我们就不会有任何进展,就像解剖学之前的动物学一样。本书的目标就是解剖风俗,既然本书关注整体结构,它几乎无可避免地以共同起源来收尾;不是说不存在趋同机制,而是说目前调查的直接范围还顾及不到。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序幕

第二章  王的神圣性

第三章  神佑我王!

第四章  王之恶

第五章  王的正义

第六章  不死之食

第七章  加冕礼

第八章  婚礼

第九章  官员

第十章  祭司

第十一章  彬彬有礼的复数形式

第十二章  入会礼

第十三章  神圣的标记

第十四章  古冢

第十五章  神话与土丘

第十六章  创世

第十七章  约书亚

第十八章  诸神

第十九章  尾声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