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行业原创专著。书稿由广东省应急厅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在充分总结提升,进而形成了理论和极具操作性的行业专著,书稿回答了应急与应急管理的区别,应急管理中统与分,防与救,内与外,上与下的关系;安全生产基本盘是什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应急管理的关系,基层最后一公里怎么打通,准军事化队伍建设关键靠什么应急准备难在哪里等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指导性著作。
应急与应急管理有什么区别?
统与分,防与救,内与外,上与下的关系如何处理?
安全生产基本盘为什么总是心中无底?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应急管理有何关系?
基层最后一公里怎么打通?
准军事化队伍建设关键靠什么?
应急准备难在哪里?
……
本书试图解答这些问题,当然不只这些问题。与以往涉及应急管理的书籍不同,书中依靠工作实践和解读范例,尽量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来展示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答案肯定不只一个,读者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其中。
举一个例子:
2019年12月5日,佛山市高明区凌云山发生了一场森林大火,也许是广东近30年来最大的一场山火。山高林密,并借助十级大风,火势迅速蔓延,火线长达数十公里,飞火、树冠火、地表火、暗火等竞相登场。我们集中了广东最有经验的林火专家,依靠国家队、地方专业队和佛山的广大干部群众,经过6天5夜的鏖战,取得了零伤亡的重大胜利。
这场同山火的斗争靠什么取胜?主要是三样东西:一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指导思想。气象不利等一等、地形不利躲一躲、把握不大停一停。二是党政军民的整体战。三是敢于创新的科技战。按以往的经验,一个火场不能同时有三架以上的直升机参加战斗,我们却通过科学调度、分区作战,用八架直升机同时在同一火场作战。平时的演练和应急准备,战时得到了验证并发挥了作用。
举第二个例子:
2020年1月,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考验着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水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用一个月时间就基本控制了疫情,用两个月时间就使新发病例数控制在个位数,用三个月时间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应急管理部门把疫情防控战场当作应急准备的主战场,主动作为,靠前作为,创新作为。不仅防控自身责任领域的风险,而且还全面关注与疫情防控密切相关的各领域的风险,充分发挥应急管理改革以来形成的综合优势、信息化优势和常设常备的队伍优势等三大优势,对入粤主要卡口的人车识别和流动人口大数据分析、广州和深圳等主要城市的人口流动形势、30家定点医院人口热力图分析、主要石油化工企业成品油库存动态监控、全省各大行业复工复产动态、飞机及动车高铁的旅客流量监测、社区流动人口管控动态、境外货车司机动态分析等各个重要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每日会商,每日派出若干小分队,直插企业、社区、养老院、车站等一线场所,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不断验证。
在此基础上,从今年1月28日起,每日出一份《关于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形势研判报告》,至今已出246期。这些报告,一方面为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了翔实的、全面的参考,另一方面全面锻炼了应急管理这支队伍。一些干部起初对着小鱼单兵系统紧张得说不出话,有的即使敢讲也结结巴巴、词不达意。几个月后,这些干部已经对小鱼镜头习以为常,老练得像一名战前记者。这些干部在今年5月22日至6月11日广东遭遇历史罕见的“龙舟雨”应对中,发挥了骨干作用。他们不仅把现场实景实时传回省应急指挥中心,而且及时把现场动态用语言准确描述,为灾情处置赢得了黄金时间。但这仍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分析研判、综合会商的习惯和能力。以前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说“应急管理本质是预防管理”这句话,相反他们对应急管理就是应急处置,就是救民于水火比较熟悉。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面的、全过程的参与,既是他们人生一笔宝贵财富,更是他们全面、辩证、准确理解新时代应急管理改革内涵的难得机遇。可以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就像考上了一所大学,我们很多同志都拿到了应急管理专业的毕业证。
再举一个例子:
“四令三制”和“一线三排”是怎么出来的?2019年广州增城慧谷公司发生“9·16”爆炸事故,我们认真分析了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化工原料在冰箱,晚上是无人监控的,出了问题没人知道,也不可能及时处置。企业负责人说有,那只是门卫晚上定时签个名而已。同样的事故在江门某化工厂也发生了,都是把门卫室当成了中控室。后来我们发现广东的一些小化工厂,一般都是晚上不生产、不上班的,但化工原料仍在准备中,以备明天使用,这就为事故打开了方便之门。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企业生产由于供应链和市场供需发生了变化,生产不连续。无订单就停产,有订单就抢工。这种多变的状态是化工行业或流程工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大忌。韶关东阳光氟公司今年发生的“3·5”爆炸事故,就是一起典型的因抢订单而违规交叉动火引发的事故。这家企业已停工近一个月,管道因天气潮湿存有积水。开工后,企业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而且是致命的变化,照常进料、通电、动火焊接等,导致一场悲剧。
对于安全生产来讲,企业是主体责任,这是内因,外因再积极、再主动、再强大,内因不动也是白搭。所以我们开始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安全三问”考试也是这个道理。同时,我们发现,一些企业主要负责人并不清楚企业的主要隐患是什么,即使知道说出一二,也大都是听下级汇报的,自己并没有亲自研究、亲自调查。有的甚至说,我的企业没有隐患。可想而知,这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什么状况。只要是企业,只要有生产活动,是不可能没有隐患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就是与隐患斗争的过程,就是发现隐患、排除隐患的过程。隐患是动态存在的,旧的隐患解决了,新的隐患还会产生。那位企业负责人讲没有隐患,他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隐患这个问题。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必须用动态的、辩证的观点来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两件大事,必须把同隐患作斗争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对这些事故的观察和分析,我们提炼出了“一线三排”和“四令三制”的工作要求,也就是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全面排查隐患,科学排序隐患,有效排除隐患,企业生产的动火令、动工令、复工令、停工令必须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发,并实行动火作业票制、中控室24小时值班制和企业领导带班制。针对动火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问题,我们又提出了动火作业“三个一律”,即动火前一律不准进行交叉作业、一律清除现场可燃物质、一律检测可燃气体含量、保持良好通风。之后,我们又陆续出台了建筑施工的“六个不”,渔船作业的“六个必须”等等。这些简单易记、易操作的口令式规则,被实践证明是极其有效的。
还举一个例子:
2020年9月9日,揭阳市甬莞高速普宁赤岗段发生一起两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追尾事故,导致29.5吨苯酚泄漏到事发地附近水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我们会同生态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揭阳市进行科学处置,经过7天的连续奋战,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事件发生地周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了下游上百万人口饮用水源安全。这个事故的成功处置,再一次考验了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统筹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也进一步体现了应急管理的改革成果,表现在三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在全链条、全过程的应对处置上突破。对于这类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以往的观念这不是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责,一般的做法就是被动等待、坐等批示,而不是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处置。但是,我们没有割裂地看问题,而是坚持系统观念,全程主动参与处置工作,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专业研判,提出了五条具体处置建议供现场指挥部参考,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二是在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统筹上突破。环境污染事件处置需要专业力量和专业装备。我们第一时间协调消防部门安排41辆消防车、15套远程供水车组、351名指战员连夜赶往现场增援,协调组织汕头、汕尾、潮州、梅州等周边市,增援69辆大容量吸污运输车、177名随车人员。迅速协调三防物资仓库提供大功率提升水泵等关键装备,支援污水处理使用,及时协调交通、住建等部门做好设备支援,各类专业力量迅速集结、各种专业物资迅速到位。
三是在多部门、多层级的统分关系上突破。事故发生后,揭阳市迅速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全面开展应急处置。省应管理厅立即启动“四个一”处置机制,第一时间派出厅领导带队的前方工作组。我们坚持统分结合,既统又分,做到协调不替代、指导不指挥。正是在统分关系上拿捏有度、动态把握,统出了权威、分出了高效,这对事件的成功处置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后举一个例子:
应急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交叉学科,包含自然科学、心理学、医学、统计学、气象学、生态学、林学、地质学,也包含水利工程、系统工程、安全工程、云计算、大数据等,是典型的综合类学科。做好应急管理,要有丰富的基层经验、强大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识变能力、准确的判断水平和机动处置能力,但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借助强大的科技信息支撑。
如何科学应变、准确识变、主动求变,一方面要有一支忠诚应急管理事业的队伍,另一方面要靠科学支撑,靠信息化支撑。两年来,我们把信息化作为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第一工程,把融合指挥、应急通信、全域感知、短临预警和数据智能五大技术难题,变成应急管理的五大技术优势,打赢一场又一场大仗、硬仗、恶仗,经受了一次次重大考验。实践证明必将继续证明,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应急管理的现代化,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就得不到提升,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安全,尤其是人民生命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回想起来,我们坚持这一条,主要靠三个办法:一是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信息化工作有了实践支撑,再上升到理论总结,再持续改进推广;二是坚持开门创新,把“1+1+1+N”的联创机制,用活用足用好,激发全系统乃至全社会的创造力;三是坚持专业部门为主、科信部门支撑的工作机制,把应用部门从一开始就推到一线主导,做到研发、试用、推广一条龙,避免研发与应用两张皮的问题,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从而大大激发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招刚开始是有压力的,也是有阻力的。不过,习惯了,大家倒认为这是十分有效的办法。
新时代应急管理对我们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就是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是同时间赛跑、与风险斗争的特殊职业,不但能救,而且还要擅长防范。是以防为主、防救结合,还是灾后救助为主,这是新时代应急管理的时代命题,是分水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是这个时代命题的科学答案。
从实践上讲,应急管理中的“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件都会存在。但从理论上来说,应急管理是不承认有“黑天鹅”事件发生的。任何事情发生都会有事前征兆,都是可以预判、预警、预防的,除非他超出了我们的认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全周期的应急管理是包含了预判预警、应急处置、灾后重建等各个环节。本书从预防为主的角度,把应急管理的全周期管理分成五个环节,即应备、应变、应战、应灾和应验等,要求做到科学应备、时时应变、统一应战、精准应灾、及时应验,把这“五应”统一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全周期,实行闭环管理,体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的新要求。这种分法包含了四层意思:
一是突出预防管理为主的新理念。强调应急管理是有准备的应急,无准备的应急是救急;强调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强化底线思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