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教伦理(传统形态与当代新诠)/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文库
0.00     定价 ¥ 11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24065
  • 作      者:
    作者:陈霞|责编:郝玉明|总主编:赵汀阳//张志强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霞,196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从事中国哲学、道家与道教文化、宗教学等领域的研究。曾经在西昌学院、四川大学等高校任教,也曾为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布朗大学富布莱特访问学者,加尔文学院、密苏里大学、波尔多政治学院访问学者。著有《道教劝善书研究》《道家哲学引论》,主编有《道教生态思想研究》,合编有《宗教学原理》《中西文化视野中的人性》《道教术语汉英双解词典》。参加过《马丁·路德的神学》《道教与生态:宇宙景观的内在之道》《人类的宗教》《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哲学纲要》《中国哲学典籍大全提要》《抉择——二十一世纪看(易经)》等著作的英译汉、汉译英工作,发表中英文论文、译文一百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上篇讨论道家道德哲学。“德”与“道”是道家最重要的哲学概念。老子大量谈到道德,并追问道德的根基。“道”作为根基具有超验性、形式性、包容性、非强制性、普适性、实践性等特征。道教继承并转化了道家道德哲学,有着强烈的济世情怀,劝导“头上三尺有神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承担了社会教化的功能。中篇以道教劝善书为例探讨传统社会的道教伦理。下篇从生态角度对道教伦理进行新的诠释。道教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是“道物无际观”。道家道教“无为而治”、“损有余补不足”、“承负”、“周穷救急”“贵柔守雌”“天地财富观”、“返璞归真”、立足于责任和义务的弱人类中心论等诸多有关人与自然的思考能够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思想资源。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篇 从道家之“德”到道教之“教”
第一章 “惟道是从”之“德”
第一节 道家道德哲学的根基及其特征
一 关于道德根基的讨论
二 “道”作为道德的根基及其特点
三 “惟道是从”的形而上学性
第二节 道家之道的信仰特色
一 “道”作为终极的信仰对象
二 信仰对生命的安顿
三 信道的特色
第二章 “一,道也,设诚”:转向道教的教化
第一节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的诠释开启道教成仙论域
一 分章断句、歧解字词
二 突破文本限制,引向宗教性诠释
三 通经致用,反映历史
第二节 《老子想尔注》的诠释将哲学文本改造成宗教经典
一 “托遗想尔,以训初回”——化哲理之书为布道之书
二 改动经文字词与曲解经文文意
第三节 中国宗教史上的首次跨越——道教的创立
一 五斗米道初创
二 五斗米道宗牧要素分析
第四节 成为道德宗教
一 仙道与人道的统一
二 仙道以道德为基础
中篇 劝善书:道教伦理的传统形态
第三章 道教劝善书的特点及思想渊源
第一节 道教劝善书的研究、特点及主要内容
一 道教劝善书研究简述
二 道教劝善书的特点
三 道教善书中的神学禁忌及宗教戒律
四 道教善书倡导的社会人伦规范
第二节 道教劝善书的思想渊源
一 汉魏两晋时期的道教劝善思想
二 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道教劝善思想
第四章 道教劝善书的形成
第一节 说理性善书《太上感应篇》的出现
一 《太上感应篇》的成书年代及作者
二 《太上感应篇》与《抱朴子内篇》比较
三 《太上感应篇》的伦理规范及其意义
第二节 惩恶性善书《玉历钞传》
一 《玉历钞传》考辨
二 《玉历钞传》的主要内容
三 《玉历钞传》的影响
第三节 操作性善书《太微仙君功过格》
一 净明道与《太微仙君功过格》
二 《太微仙君功过格》的主要内容及其对道教劝善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说理性与纪事性结合的善书《文昌帝君阴骘文》
一 文昌帝君与《阴骘文》
二 《文昌帝君阴骘文》的劝善思想及特点
第五章 道教劝善书的盛行
第一节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略析
一 关公信仰与关帝劝善
二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的劝善思想
三 “三圣经”的盛行
第二节 明清纪事性道教劝善书及其伦理特色
一 《除欲究本》和《指淫断色篇》的出现
二 《指淫断色篇》的主要内容
三 《除欲究本》的写作特点及其世俗化的神仙理论
第三节 明清道教功过格的发展
一 《文昌帝君功过格》的内容和操作
二 《石音夫功过格》的内容及其修道方法
三 《十戒功过格》的内容及特点
第六章 道教劝善书的伦理特色及其影响
第一节 道教劝善书的伦理特色
一 神圣性与世俗性的结合
二 由他律以自律
三 功利性的自我量化
四 大众性的寓教于乐
五 道德万能论的偏颇
第二节 道教劝善书的社会影响
一 道教劝善书与“圣谕”
二 道教劝善书与道情和宝卷
三 道教劝善书与儒、佛善书的融合
四 民间扶乩善书的道教色彩
五 道教劝善书与明清小说
六 道教劝善书与民俗
下篇 生态文明建设:道教伦理的当代新
第七章 古代的思想、当代的问题
第一节 道教伦理能否回应生态问题
一 对道家生态伦理的阐发
二 道家作为他者启发生态伦理
三 质疑道家思想能够解决危机
第二节 道教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和基本原则
一 道物无际观
二 道教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道教社会生态观
第一节 无为而治与生态政治
一 “无为而治”与基层治理
二 致太平的理想政治与环境保护
第二节 “损有余补不足”的社会平等观
一 “承负”与代际公平
二 “周穷救急”与代内公平
第三节 道教与生态女性主义
一 生态女性主义简述
二 “贵柔守雌”——道教女性原则
三 “墉城女仙”——道教女性地位
第九章 道教自然生态观
第一节 强调责任和义务的弱人类中心主义
一 道教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回应
二 从“天地无人则不立,人无天地则不生”看道教天人互依关系
第二节 道教对环境的保护
一 “富之为言者,乃毕备足也”——道教的天地财富观与生物多样性
二 “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道教戒律对环境的保护
三 “勿登山而网鸟禽,勿临水而毒鱼虾”——道教劝善书的动物保护思想
第三节 “少私寡欲”“返璞归真”——道教对物性的超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