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清回儒人道思想研究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8813087
  • 作      者:
    作者:马晓琴|责编:赛勤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马晓琴,博士,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在《西北民族研究》《宁夏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回族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主要从事中国伊斯兰教思想史和中国思想史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的问题,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本问题,历史上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人道”思想和伦理体系。明清时期,一批回儒学者会通中国传统哲学和伊斯兰思想,全新诠释、建构了一套别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人道思想体系,深入探究阐释“人从何而来”“人道是什么”“如何实践人道”“人道的意义何在”等问题。同时,回儒们的实践成功实现了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进程,使得中国伊斯兰文化成为中国博大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书稿分别从“回儒兴起的背景与人道思想的理论渊源”“回儒天道观”“回儒心性论”“回儒的五典人伦纲常”“回儒人道的功修实践”等方面,对回儒的人道思想进行立体、全面地论述和分析,完整地呈现了回儒的人道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有目共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上获得的成就不仅令国人骄傲,也为世界所景仰。但是,与此相伴随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现代性思潮下,西方文化等以前所未有之势进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对旧有的文化造成了冲击;加之市场经济引发的价值取向趋于复杂化,传统-现代之间没有形成相应的平衡模式,致使伦理道德呈现出一定程度失范。伦理道德的失范,无论在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有明显反映。
  社会层面,包括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以及家庭和社群领域等。在政治领域,部分领导干部的行政责任感薄弱、政治伦理观念淡漠,尽管党和政府一直在做努力,制定诸多条例和政策加以监督和约束,但以权谋私、违法违规、受贿滥权的行为还是屡禁不止。经济领域,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已成为经济领域新的伦理形态,导致各种非道德行为出现,伪劣假冒商品充斥市场、非公平交易大量涌现、经济交易中的诚信缺失等。而且,以经济发展为最高标准,追求经济片面增长,导致生态价值、社会公德等都必须服从于经济这一至上原则,此已成为当前经济伦理面临的最大困境。家庭和社群领域方面,“单亲家庭、同性恋家庭、‘丁克’家庭等家庭形态的出现,对传统的核心家庭形成了冲击,人伦观念、性别观念、生育观念都受到影响,产生歧异。个我的膨胀与封闭双向加强,个我之间、亲族之间、邻里之间、同侪之间、上下之间、族群之间的疏离感不断增大。这些状况致使有人发出了‘社群瓦解’的惊呼。”①
  就个人层面而言,伦理道德的失范主要表现在个体精神世界的世俗化、庸俗化。当前,个体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被过度激发与诱导,传统伦理道德原有的精神引导和激励功能被削弱,导致个体伦理道德意识的危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严重态势,一些诸如利己主义、人情冷漠、拜金主义等消极的道德观念在社会上日益弥漫,并似乎成为世人接受的一种社会现实。同时,个体伦理道德的失范还表现在无视社会公德、不惜损害他人利益与公共利益、过度追求物质财富等方面,传统的“守礼”“讲义”“利他”等观念趋于消解。
  面对伦理失衡、道德滑坡的窘境,学界在探寻伦理重建中提出不同的解决路径。有学者认为,伦理重建中制度性安排是不可或缺的,应当注重制度的建设,特别是法律制度的建设②。有学者认为,中国现代的伦理重建,不只需要制度的建设,还应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以文化推动伦理重建③。毋庸置疑,制度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但总的来说,制度和法律属于外在的“他律”,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规范,源于长期浸染熏陶的自觉文化力量,属于内在的“自律”。相较于外在的他律,根植于内心的自律,往往在人之伦理道德的确立中更能发挥作用。因此,伦理重建除了依靠外在的制度支持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伦理资源,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传统文化之于伦理建设的重要作用,即深入传统文化挖掘伦理资源,以此形成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色和时代使命的伦理观和话语方式。换言之,博大精深的传统伦理资源,可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伦理秩序构建的源头活水。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为何研究回儒人道思想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回顾与文献评述

第二章 背景:回儒人道思想的渊薮
一、明清回儒兴起的背景
二、以儒诠经活动的兴起
三、回儒人道思想的理论来源

第三章 天道:回儒人道思想的本原
一、终极存在的本质与属性
二、大世界的生成与最高存在的显化
三、小世界的起源与复归

第四章 心性:回儒人道思想的内核
一、“人性”与“人心”
二、“真性”与“秉性”
三、人性之品第等级

第五章 五典:回儒人道思想的纲常
一、夫妇之道
二、上下之道
三、亲友之道

第六章 功修:回儒人道思想的实践
一、五功及其人道意义
二、重学修身与为人之道
三、三乘之道与人主合

第七章 结论:回儒人道思想的启示
一、对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伦理建设的启示
二、对宗教中国化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