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心理剧是我的至爱,能为此书写推荐序,感到至高无上的喜悦。“喜”的是,有一本好书出版,可以让更多的心理剧爱好者通过阅读与文本会心、对话,进而将其“咀嚼”成自己的知识。“悦”的是,书中案例循序渐进地描写,让心理剧爱好者可以在心中构思治疗的地图,带来访者走出困境、寻回人生。
心理剧是莫雷诺(J. L. Moreno)所创的,众所周知它是团体心理治疗的一种,以行动体验的方式来进行,更特别的是将来访者生活的实境空间,带入治疗室来“设景”。诚如哲卡(Zerka T. Moreno)所言,“它是一种可以让你练习怎么过人生,但不会因犯错被惩罚的方法”,让人们着迷。
如此特别的治疗形式,如何转化至个体治疗中,或许对大多数心理剧导演而言,并不熟悉。其实早在1914年,莫雷诺就将心理剧的基本形式尝试运用在个别治疗中。我在个体治疗中使用心理剧是受到治疗师梅(May)的启发。1980年梅在期刊上发表了《双人心理剧》(Psychodrama a deux)一文,让我茅塞顿开,于是也在个体治疗中启用心理剧,效果果然不同凡响。之后,我又阅读了斯坦和卡拉汉(Stein & Callahan,1982)的文章《在个体治疗中心理剧的运用》(The use of psychodrama in individual therapy),以及退休的美国心理剧考核委员会执行秘书戴尔•理查德•布坎南(Dale Richard Buchanan)和社会剧大师安东尼娜•加西亚(Antonina Garcia)共同撰写的文章《个体治疗中的心理剧:双人心理剧》(Psychodrama in individual therapy: psychodrama a deux),马文(Marvin,2009)所撰写的《咨商和戏剧:双人心理剧》(Counseling and drama : Psychodrama a deux)一书。直到2020年阅读到本书《一对一心理剧治疗:应用与技巧》,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欣闻王琪想翻译本书更加兴奋,确实可造福更多华人心理剧学子。
本书精彩可期,主要有几个特色:
理论与案例并存:作者都是第一线各有专精的临床实务治疗师,他们也做临床培训,具有很强的对案例的后设分析能力。书中有最重要的心理剧理论,穿插在案例对话中,再给予分析说明,清晰易懂,让阅读者易于学习。
艺术与行动同行:书中图文并存,可以通过图片来了解治疗室中的设置,更细腻地看见心理剧设景、替身、镜观、角色交换等技术的运用。书中介绍的各种表达性艺术的治疗形式(布巾、沙盘等),在治疗中具象化人际互动的关系,弥补了个别治疗中少了辅角的团体动力,此外,以外化技巧来创造与对角的生动对话,让整个治疗更加丰富与多元。治疗师引领来访者在治疗中佐以行动换位,让治疗情境更鲜活,也让来访者自动带出不同的视角。艺术与行动并存,让个别治疗立体且鲜活地进行。
案例与角色分析并列:本书将伦敦心理剧中心的临床工作架构贯穿全书。该中心将角色理论作为治疗工作的框架,看重治疗目标的选定,以避免治疗师迷航失焦,同时会以具体问题建构出治疗的互动历程与场景,具象化地呈现在治疗室中,帮助来访者一目了然。书中第二部分的案例,都会配以角色分析,依照背景(context)、行为(behavior)、感受(affect)、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结果(consequences)等向度,结构化地做案例描述,以评估来访者与他人在特定相关情境中的样态。更重要的是通过角色分析,避免来访者重蹈覆辙,也帮助读者理解每个来访者的治疗脉络,这是该中心治疗模式的精华。
聚焦常见案例带入华人文化:书中案例丰富且聚焦治疗中最常见的主题,包括焦虑、羞耻、哀伤失落、进食障碍、亲密,最后还带出与企业组织的工作方式。由中国香港地区的治疗师撰写的“处理哀伤与丧失”一章,从华人文化的视角提出治疗的框架,会让中国读者有更强的情感共鸣。
走笔至此,鼓励读者先一睹为快,阅读过程中尝试带着上述视角前进,可协助你更理解心理剧在个体治疗中的丰富与奥秘。
赖念华写于2023年10月12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