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死亡冲动之谜(论愉悦伦理学)
0.00     定价 ¥ 3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188890
  • 作      者:
    作者:(法)莫兰|译者:李慧宁|校注:(法)古维兰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精神分析是一门“有关欲望的科学”。它能用“愉悦的知识”去寻找智慧,改善个体和集体的意识和明辨能力。早在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就在通信中首次交流了这些问题。自此,思想家、精神分析师、哲学家和科学家,所有人都在呼唤创建能够奠定愉悦伦理学的思想基石。面对汹涌而至的真相,当今世界要求精神分析师重新审视“死亡冲动”的概念。

展开
作者简介

莫兰(Monique Lauret)精神科医生,精神分析家,巴黎分析空间协会成员,精神分析欧洲组织成员。著有:《转移事故一一从弗洛伊德到拉康》(法国社会领域出版社,2006年),《梅兰妮•克莱因及其思想》(合著,法国大学出版社,2008年)。

译者简介:

李慧宁,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硕士,目前于巴黎狄德罗第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精神分析和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精神分析是一门“有关欲望的科学”。它能用“愉悦的知识”去寻找智慧,改善个体和集体的意识和明辨能力。早在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就在通信中首次交流了这些问题。自此,思想家、精神分析师、哲学家和科学家,所有人都在呼唤创建能够奠定愉悦伦理学的思想基石。面对汹涌而至的真相,当今世界要求精神分析师重新审视“死亡冲动”的概念。
展开
精彩书摘

  弗洛伊德认为,符号和思想都属于否定秩序,而否定在一定条件下,仅仅是拒绝死亡冲动或死亡冲动破碎的一个变形。茱莉亚•克莉斯蒂娃认为,继死亡冲动之后,精神分析对父亲功能的研究,以及对足够好的母亲的研究,都是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被拒绝的冲动会变成具有符号化意义的否定?”梅兰妮-克莱因的研究中最有原创性的部分建立在被拒绝的、被抛弃的冲动的重要性上,在完整的自我出现之前,偏执-分裂态已经先于抑郁态而存在。目前对自恋以及对介于两种疾病之间的病状研究,都是对此类精神机制进行更深的研究,这一精神机制依存于原初的、冲动的、母性的精神结构,根据各个流派的不同,这一精神机制甚至会超出精神分析的范围,和生物学以及人的存在相联系。斯宾诺莎也在推理中探讨过仇恨这一议题,他认为仇恨不会毁灭人类,恰恰相反,仇恨使得人类能够延续下去。斯宾诺莎的这一观点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斯宾诺莎的仇恨观使其名垂青史。
  拉康在后来对三界理论的阐述中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答案。当今世界的实在,在对彼者非人性的打击和毁灭中,揭示爱情伴侣的堕落,甚至是自身的堕落,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我们是如何从对彼者的毁灭、对伴侣的毁灭.走到对自身的毁灭的呢?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毁灭彼者是不是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指责?
  拉康在《精神分析伦理》中重新提到并探索了这一难题。他赋予处在人类文明中心的仇恨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观点在第一期讨论班中还没有成熟。弗洛伊德对死亡冲动的论证被理解为大彼者“物”的区域,这里的大彼者指的是除人以外的,在这一区域中,一种简单的、纯粹的对死亡的欲望占据主导地位。这一讨论班会从历史的角度,为以后的讨论班研究安提戈涅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其蒙上了尼采的色彩。在上帝已死的背景下,作为现代科学的讨论班为什么会提到安提戈涅这一神话人物呢?尼采试图对哲学上禁欲否定的虚无主义做出批评;但对罗伯特•米拉伊(Robert Misrahi)来说,“上升生活”的哲学思想也和痛苦及残酷紧密联系在一起。善的功能拉康在讨论班初期就指出,希腊世界有一个特别之处:与我们所理解的伦理不同,古希腊的伦理服从于“至善”这一宇宙前提。伦理一词是柏拉图用语,其含义既包括“物”也包括“欲望”,欲望是伦理的核心。
  柏拉图认为,圆满和辉煌只有死后进入智者的世界才可以获得,死去的身体和永存的精神是通往至善这一冰封的幻象的最佳道路。从柏拉图到拉康,我们认为无法拥有的东西也是我们所欲望的东西。幸福是被延迟的。人死后上帝会赋予永恒的灵魂一种神圣性,这一神圣性就是幸福,也是至善。这就是拉康对幸福的简单的诠释。
  但从古希腊开始,哲学中的另一种思潮从主张幸福存在于伦理的亚里士多德,一直吹到了斯宾诺莎和欧内斯特•布洛赫(Ernest Bloch)。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至善,也是人类最渴求的东西,幸福是能够在尘世获得的。“像快乐一样,它是一种表现了人的完全本质的行为的完成,以及这一行为的日趋完美……但唯有幸福,多维的幸福,表现了人的最根本的特性:即凝视。”因此,幸福是人最大的成就感,也是人最高的道德。古希腊哲学开启的这一积极的幸福观在斯宾诺莎的作品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诠释。
  拉康将财产和欲望联系起来:拉康从一种扭曲的观点出发,从各种诱惑消费者的财产这一美国式的道路出发,发现了一些需要精神分析的情形,以及对被给予关心的渴望。欲望之路遍地都是幻象:幻觉、记忆结构的能指连接等,但是主体并不知道这些,主体只是所有这些的载体。拉康认为,“记忆的暴政,是在我们称之为结构中建立起来的东西”。并且,“所有的分析实验都是使主体意识到自身欲望的过程,并在已经被哲学家建立起来的关系中,改变主体和善之间最初的关系”。自道德思想以来,所有对人类的善的思考都是根据快乐的准则来考量的,从本质上来说,这其实是沿着享乐主义的道路进行的。弗洛伊德认为快乐原则的关键是在主体性这一层次的,他的这一观点不同于当时的主流思想,赋予了快乐完全不同的意义。弗洛伊德认为,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是密不可分的,而“善”存在于这两个原则方面的中间。
  ……

展开
目录

鸣谢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弗洛伊德的理论概念
莎宾娜•史碧尔埃的先知
写作背景
重复的强迫
弗洛伊德推理
其他人的贡献:梅兰妮•克莱因、雅克•拉康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的贡献
安德烈•格林和死亡自恋情结

第二章 拉康的理论观点
不屈服于欲望
物的区域
作为升华的死亡冲动
科学言说
关于仇恨
善的功能
安提戈涅的欲望

第三章 关于虚无
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
孟子和孔子的智慧
海德格尔和拉康
死亡冲动的符号?
弗洛伊德的智慧

第四章 关于快乐
一种新的智慧?
拉康归功于斯宾诺莎的东西
从道德到伦理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