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视野中的美学突围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78239
  • 作      者:
    作者:包妍|责编:陈肖静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文展现“美学热”及其话语实践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力图在一种重读的历史视野中的展现“美学热”的不同面向,勾勒出它们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所呈现的“散布状态”,从而为考察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提供一个微观的视角,完成对新时期中国诸种有关“美学”“文学”的话语表达生成之初原生面貌的再现与提示。
展开
作者简介
包妍,女,1984年出生于吉林省白城市,文学博士。大连民族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文学批评、文艺美学研究。在《文艺争鸣》《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延边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大连民族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各类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将有关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的考察,具体地落实为对三个重要思潮的讨论,即“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热和主体性问题,来探讨“美学热”时期社会文化语境中诸论争背后关联着的共同情感和精神,梳理其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果说“手稿热”中表现出理论话语在意识形态体制之内寻找突破的意图,那么这种意图在主体性问题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和自觉。李泽厚从哲学美学角度表述了对主体性问题的思考,刘再复在文学主体性的问题上最终发出个体之音完成了对1980年代主体性的超越。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1979—1985:“美学热”整体态势
第一节 1979:“美学热”的起点
第二节 “美学热”主体的社会实践
第三节 1983—1985:余温与转向
第二章 知识谱系:“美学热”与国家意识形态
第一节 一条红线: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建构
第二节 “唯物”与“唯心”:美学大讨论
第三节 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
第三章 话语冲突的场域:“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
第一节 话语的发生与三个主题
第二节 政治风波: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第三节 两个“同人”群体:矫正的视点与“保卫马克思”
第四章 寻找自我话语:“手稿热”
第一节 “经典”的选取:合理与合法性
第二节 三个命题:围绕《手稿》的论战
第三节 话语的生成:“实践”与“自由”
第五章 崛起与突围:主体性的重建
第一节 主体意识:从沉睡到觉醒
第二节 艰难的崛起:“崛起派”中的个体意识
第三节 个体的突围:主体性的继承与超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美学热”中出版的部分期刊丛书目录一览表
附表2 “美学热”中部分论文集目录一览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