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幸福与公正(理念的辨析和实践的探索)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34952
  • 作      者:
    作者:吴沁芳|责编:刘红晋//邹聪//陈晶晶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社会公正与民众幸福的相关性”为切入点,从价值理念的辨析和实践路径的考察两大层面展开论述。在梳理前人相关思想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探析以往研究的丰富成果,把握其中的精华与实质,力求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确立适合当代社会的价值维度,探寻解决现实困境的有效路径。本书借助哲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以及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分别对“幸福”与“公正”的相关理论观点以及不同领域的公正指向和幸福诉求,展开了多维度和多视角的研究分析,进而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现实对策。 本书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幸福与公正”的理论观点和现实问题,可供对相关问题感兴趣的研究院所研究者、高等院校师生以及社会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论
  无论从人类社会演进的宏观进程,还是从个体生命发展的微观视角看,对于幸福的追寻,始终是人类生活的一个终极目标和核心议题,进而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一种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生存意向。进一步看,对于“幸福”问题的审视以及对于“幸福生活”的渴望,既体现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性”(或本质性)关注,更蕴含着生命在世的一种“根本性”需求。康德便认为:求得幸福,必然是每一个理性的然而却有限的存在者的热望,因而也是他欲求能力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决定根据。①费尔巴哈则指出:所有一切属于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 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②因此,古往今来,尽管不同时期人们对幸福话题的关注度有增有减,但对幸福生活的热望却始终如一。
  问题是:何谓真正的幸福?如何获取幸福的生活?在此,必然要涉及历史与现实、理念和实践等诸多层面和不同维度的考量,更需要获得来自理论与实际以及个体和社会的多样化条件的支撑。显然,要想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进而让主体获得内在而持久的幸福感,既不可能依赖主体的主观幻想而垂手而得,也不可能依靠个体的或者单一的条件而轻易实现,它必须建立在诸种复杂多样的主客观条件之上。换言之,“幸福”是一种多元复杂的社会价值现象,因而,其价值意义的确立及其现实形态一“幸福生活”的呈现,需要多样化的因素和条件的支持。而从促成“幸福生活”实现的层面上看,最为根本的一点,是需要作为社会成员集合体及其意志代表的国家以及相关的社会机构组织,依循人性化的理念,借助制度的力量,以真正蕴含公正性的体制机制,创设尽可能充分和有利的条件,以求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社会成员的生命价值,进而促使其幸福与公正一理念的辨析和实践的探索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在此,幸福生活的诉求与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构成了紧密相连的价值关系,而正是由于“幸福与公正”的密切相关性,长期以来,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中外思想家格外关注和探究的重要价值现象。
  本书围绕“幸福与公正”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展开相关研究,其中涉及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不论在理念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同时,反思和明辨、探寻和确立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无愉悦的思想旅程。
  ―、论题的缘起及其意义
  “幸福”与“公正”是有着深厚渊源的古老话题,在古希腊时期以及古代中国社会就己开始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之后的所有时代都不乏对“幸福”与“公正”问题的探究。可以说,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目标性需求,无论哪一个时代,都离不开对于“幸福”的追求和对于“公正”的关注。然而,由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公正”与“幸福”被重视的程度及其所蕴含的价值意义又有所差异。时至当代,“幸福与公正”的话题再度引发世人的高度关切和深刻反思,显然,其中一定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客观必然性以及不可回避的现实必要性。笔者之所以将“幸福与公正”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作为探讨的主题,自然是建立在对当下社会变迁的考察和对现实生活的观照的基础上,而其中主要基于以下两大基本视角的考量。
  (一)源于对当今社会现实状况的考察
  经验性判断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某一种现象(或对象)被评判或被强调,要么是因为它格外稀缺而被大众所关注和寻求,要么是因为它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困境而被人们所反思或探究,如财富、幸福,又如腐败、不公等。综观世界现状:从民众的角度说,存在着“幸福缺失”现象;而从社会的角度看,则呈现出“公正缺失”状况。
  前文述及,幸福是一个恒久性的话题,而且,它始终是人类生活的核心问题。但由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价值导向和目标重点不同,人们对于“幸福”议题的关注度有所增减。近年来,“幸福”的话题再度被热议,央视的《走基层 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就“幸福是什么?”的话题,对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人士进行了采访。在“你幸福吗?”的不断追问下,人们既呈现出热切的关注态度,也表现出迥异的看法。但是,一个话题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社会关注和巨大的反响,其本身便说明了问题,特别是作为人类生活的内在需求及目标指向的“幸福”,成为一个社会的普遍性问题被热议,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它己经呈现出相当程度的稀缺性,或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离、扭曲以至异化现象。
  那么,何以判断人们的生活幸福状况?当今国人的幸福感究竟怎样?近些年来,有关幸福感强弱的话题被不时提及,而“幸福指数”排名的量化考察,更在直观层面让人们感受到国人的生活幸福状态。自2012年以来,联合国先后多次公布了世界各国幸福指数排行榜,主要基于六项指标展开调查和评估,包括收入、自由、信任、健康和预期寿命、社会支持和慷慨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国国民的生活幸福程度(侧重主观幸福感)。2012年联合国发布了首份《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根据这份报告,丹麦成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地区),中国香港排名第67,中国大陆则排名第112。值得重视的是,幸福指数排名与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十分不匹配的现象。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人们在比较之后,心理上的幸福感可能滞后。2011年,央视财经频道主办了《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据主办方透露,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到11.1%。从当下现实看,“幸福”依然常常成为人们不断追问或者反省的一个重要话题。那么,当“幸福与否”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疑问甚至导致一定程度的“幸福焦虑感”时,这在相当程度上表明:一方面,社会成员对幸福生活充满渴望;另一方面,社会中一定数量的人正受“不幸”的困扰。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在物质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同时,民众的幸福感却并未得到明显提升?幸福感的缺乏究竟原因何在?在我们考察民众幸福指数的诸多构成要素时,社会公正与否应当说是一个关涉所有社会指标,并直接影响民众实际福利效果的核心维度。综观现实,当今中国影响民众幸福感提升的一个重要事实,便是正义环境及社会公平度。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其中反映出的社会不公现象复杂多样,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较大,其中,又包括了收入差距、财产差距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差距。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评价指标,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状况,进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基尼系数采取的是比例数值,处于0和1之间,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警戒线是0.4。由于统计方法、数据来源的差异,不同途径获得的基尼系数会有所差别。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称,中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1/3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在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同时有所波动。①这表明,我国居民依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而在关系基本民生的收入分配上仍然存在着不公平状况,这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民众幸福感的提升。
  当然,社会生活是复杂而充满矛盾的,因而,导致民众幸福感缺失的原因自然复杂多样,可以说包括了诸如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文化氛围、生态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论及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一般可从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两大方面,以及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维度去考量。从当今中国社会看,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有目共睹,而且,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将显著提升。从国际上看,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并未明显提升人们的幸福感,相反,人们常常困惑于幸福感的匮乏与缺失。在此,民众对于幸福的普遍期望和制度机制所能提供的社会条件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反差。
  那么,如何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泛滥”而“幸福匮乏”的社会环境里,探寻改变现状以提升民众幸福感的机制和路径?这是摆在每一个国人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思想界需要深入探究的重大课题,更是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和应对的严峻挑战。
  (二)源自对相关问题深入探究的需要
  “幸福与公正”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社会话题,因而,它不仅蕴含着历代先贤的深远思辨和实践探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时,当代中国社会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又迫使人们更为深入地思索现实中的“幸福与公正”问题。可以说,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人们有关“幸福与公正”问题的反思和探索,是现实生活发展状况使然,也正因如此,愈发显现其所具有的重大研究意义。
  当下中国,包括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内的诸多学科均高度关注“公正”“幸福”及其相互关系问题,这表明:一方面,社会生活己经提出了研究该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对于相关问题的认知还存在着较大的疏漏、偏差,并因此使得主体呈现出无所适从甚至困顿迷失的状态。为此,需要人们在观念层面展开一系列的相关思考和探索,驱除迷雾、拨云见日,从而形成明晰而正确的价值理念。
  1.需要对“幸福”与“公正”的双重缺失现象进行深刻的理性反思
  现实生活表明,一方面,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裕并未带来幸福感的持续提升,相反,愈发膨胀的物欲以及相互攀比带来的失衡心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众幸福感的降低。另一方面,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存在着的不公现象,而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非公正现象,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成员的公平生存发展权,导致一些民众幸福感的缺失。对此,我们不得不有所警醒进而深入反思:当下社会在“幸福”与“公正”问题上呈现出的问题与困境,究竟原因何在?是个体本身的欲壑难填或价值迷失,还是社会在其迅速发展中产生的目标错位或制度缺失?笔者认为,影响国人幸福感提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大方面。
  第一,从个体层面看,社会成员在幸福观上存在着明显的价值偏差甚至异化,导致本该获得的幸福感被人为地削弱或丧失。幸福观上的偏差和异化,突出地表现在人们对于物质欲求的过度关注和追求。经济条件的攀比和名牌效应的膨胀,让一些社会成员在无止境的物欲追逐中难以自拔。而这种异化的幸福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并影响着人们的真实幸福感。针对社会成员在幸福观上存在着的价值偏离现象,首先就需要着力于主体的价值纠偏。如果不廓清人类幸福的内涵和外延,那么所谓的“美好生活图景”就可能成为一种人为杜撰的伪幸福意见、一种缺乏德性的设计。因此,何谓幸福事关人人,也关乎最佳政制建构,是紧迫而重大的哲学问题。
  第二,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大环境而孤立地生存发展,因而,一个特定的社会制度必定会通过其相应的目标设定和政策机制,从各个方面影响其中每个人的生活。那么,当一个社会存在着公正缺失时,即使其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个人物质财富的累积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民众的幸福感却未必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当今社会的不公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目标设置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公正缺位以及制度运行中的公正缺失:一方面,存在着制度运行机制上的公平性不足;另一方面,体现为制度运行效果上的公平度缺乏。因此,我们既需要在公正观上确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更应当在合理的公正原则导向下,积极探索实现民众幸福的社会机制和现实途径。
  2.需要对“幸福”与“公正”的相关理论问题予以深入的理性探讨
  社会发展史表明,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之处在于,其行为方式深受自身思想观念的影响;同时,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人们的生产方式、人际关系及其生存状态更为一定社会中的价值观念所左右。因此,要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复杂的“社会丛林”中自由而幸福地生活,不但需要主体自身拥有适合其生存发展的价值理念,更需要作为人群集合体的社会建构起积极而有益的价值观体系,从而有效推进社会生活的良性发展,并引领社会成员形成合理的价值取向,进而谋求美好的生活状态。
  前文述及,当今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双重缺失”现象,而且,这些现象己经在很大程度上掣肘民众幸福感的提升。值得重视的是,其中透露出的深层问题是,不同层次的社会主

展开
目录
目录
导论 1
第一章 幸福价值论:一种普遍意义的幸福价值观 19
第一节 幸福观的主要派别及其价值指向 20
第二节 幸福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及其影响 33
第三节 “普遍”而“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42
第二章 公正价值论:公正的价值诉求及其实现路径 51
第一节 公正观的基本概念及其价值关系比较 52
第二节 公正观的主要历史类型及其价值指向 61
第三节 公正的价值维度及其现实观照 68
第三章 幸福与公正的价值关系及其现实指向 75
第一节 普遍幸福:社会公正的根本价值目标 76
第二节 公平正义:民众幸福的重要社会支点 83
第三节 普遍幸福视域下的公正机制构建 92
第四章 三重话域指向下的幸福观比较及其意义 97
第一节 三重话域指向下的儒道佛幸福观异同 9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儒道佛幸福观的比较 105
第三节 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当代意义转化 110
第五章 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公正指向及其幸福诉求 113
第一节 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幸福增进的神话 113
第二节 社会公正是提升国民幸福的价值基准 120
第三节 以分配公正促进弱势群体的幸福 126
第六章 文化发展视域下的民众幸福观照 131
第一节 观照幸福的文化视角 132
第二节 文化对于幸福生活的价值意蕴 137
第三节 文化发展视域下提升民众幸福感的路径 145
第七章 生态幸福观及其公正原则建构 153
第一节 生态困境与幸福省思 153
第二节 幸福共同体及其公正指向 165
第八章 公共资源的公平共享及民众幸福感提升 177
第一节 公共资源共享的公平原则 177
第二节 公共资源共享与民众幸福的相关性181
第三节 公共资源共享的困境及其对民众幸福的影响 184
第四节 公共资源共享的公平化及民众幸福感提升 187
后记 19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