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伦理的文化传播与创新发展研究》:
一、远古及夏商周时期:“天下之中”的地域伦理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原又称中土,这是相对于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而言的,在华夏大地上处于“天下之中”的位置,并与“四夷”一起共同构成“天下”。中原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具有在远古时期与上古时期成为文化核心地区的独特优势。这里山川平原相间、河流密布,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便于农业生产,利于生活稳定;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这样的自然环境优势使中原地区较早形成了文明程度更高的地域文化与伦理规范,并昭彰其在文化上的强大吸引力、聚合力与向心力。
在远古时代,中原地区便孕育出了一定的文明成果。许昌灵井、安阳小南海、新密李家沟等考古遗存,证明了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这一地区生产生活就十分活跃了。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环嵩山区域就形成了裴李岗文化聚落群,其以嵩山为中心,遍及河南全境,从现存考古遗迹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周边地域文化发展繁荣,如关中的老官台文化、环泰山地区的后李文化、浦阳江流域的跨湖桥文化等,这彰显了中原文化作为区域文化的强大聚合力。
同时,初具形态的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与中原伦理,有着极强的包容性与适应能力,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在山西、陕西、山东、湖北等地的文化遗存中,都能够看到裴李岗文化的影子。在裴李岗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仰韶文化,也不断与不同地域文化进行着互动,并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早期的“华夏文化圈”。此后,在仰韶文化晚期,不同地域文化在中原地区实现了汇聚与融合,如东方大汶口文化的西进、南方屈家岭文化的北渐等,这些文化的汇聚与融合塑造着有容乃大、具有强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中原文化,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文明与早期国家在中原地区的形成,“天下之中”的地域文化与伦理形态初现端倪。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中原地区率先进入文明时代。夏朝的政治中心为环嵩山地区,现在考古中发现的王城岗遗址、二里头遗址都是夏王朝都城遗址。在这些遗址中我们不仅发现了规模宏大的都城遗存,还发现有宗教祭祀活动的痕迹,以及大规模的手工业作坊遗迹。夏朝之后的商朝,其都城遗址也都在中原地域之内,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辐射周边的新的王朝。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产生于商朝晚期,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也是华夏民族的核心文化基因,象征着一个王朝兴盛的历史。
在夏商时期,中原地区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政治影响等方面,都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中原文化也不断与其他地域的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在此过程中,其文化优势不断彰显。
西周时期,在周公的主持下,开始建造以洛邑为都城的周朝,洛阳成为西周王朝东都之所在,洛阳再一次在政治与文化上确立了“天下之中”的地位。同时,为加强地方统治,西周王朝先后分封卫、鲁、晋等诸侯国,这些侯国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中原地区。这一时期也是中原伦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周公为维护王朝统治,在中原地区率先发展并推广了“周礼”。三门峡虢国墓地遗址发掘出的列鼎、编钟、编磬,以及墓地中墓主使用的覆面、玉衣的礼制等,无不显示着伦理制度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