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的基础和线索
一 经济一政治基础
二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
三 思想基础——近代哲学及其提出的问题
四 发展的主要线索
第一章 康德——主体和客体矛盾的“批判”的揭示
第一节 批判哲学的形成
第二节 批判哲学的认识论
一 认识论的根本问题和根本任务
二 感性直观·时空观
三 知性思维·范畴论
四 理性理念·辩证法和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
第三节 批判哲学的伦理学说
一 实践理性的基本规律:道德律
二 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及其“假定”
第四节 批判哲学的目的论思想
一 反思判断力和自然的合目的性
二 美学思想
三 自然目的论思想
四 历史目的论思想
第二章 费希特和谢林——从行动的主观主义到静观的客观主义
第一节 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一 知识学的基本问题和出发点
二 知识学的基本原理
三 理论知识的基础
四 实践知识的基础
第二节 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一 同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绝对同一原理
二 自然哲学
三 先验唯心主义
第三章 黑格尔——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唯心辩证法
第一节 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基本特征
一 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来源
二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逻辑学
一 对象和方法
二 存在论
三 本质论
四 概念论
第三节 应用逻辑学
一 自然哲学
二 精神哲学
第四章 从青年黑格尔派到费尔巴哈——唯心主义的解体和唯物主义新基地的建立
第一节 青年黑格尔派从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转化
一 大卫·施特劳斯的唯“实体”论
二 鲍威尔兄弟的唯“自我意识”论
第二节 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思维和存在同一说
一 对唯心主义的批判
二 自然主义的人的学说
三 感觉论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四 社会历史观中的唯心主义
结束语 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的最后成果和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附录 从法国唯物主义到德国唯心主义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