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儒学总论
儒学的历史与未来——我的儒学观
一、儒学思想发展的四大路径及其正偏得失
二、戴震终结儒学思想发展的哲理化路径的意义
三、儒学思想发展的学问化/人格化路径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寻找儒学的原始问题
一、性与天道:儒学的原始问题
二、性与善恶:儒学原始问题的歧出
三、天道与天理:儒学原始问题的哲理化
四、简短的结语
儒家思想现代诠释的路径选择与当代中国哲学的重建
一、重读戴震:儒学哲理化诠释路径选择的是非得失
二、哲学与学问:儒家思想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
三、思考方式转变:当代中国哲学重建的首要前提
四、结语:儒家思想的当代诠释应参与价值重估和价值重建
第二章 方以智哲学思想研究
综合创新:方以智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引言
二、综合创新的三个层面
三、综合创新的逻辑支持
四、综合创新的概念基石
“所以然者”: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
一、作为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的“所以然者”
二、作为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的“所以然者”的理论内涵
三、作为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的“所以然者”的实践旨归
“可以/何以/所以”: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逻辑建构
一、“可以”:存在必然有根据
二、“何以”:原因、根据和规律
三、“所以”:天地间事物和现象可以如此存在的最终根据及其可以如此运
动变化的终极原因
四、“主阳”即“至理”:自然决定应当
五、结语
第三章 戴震哲学思想研究
戴震与儒学哲理化进程的终结
一、导言
二、生与死:理想道德悬设与人的生存权利的冲突
三、理与欲:关于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文化设计与人的本性的冲突及和解
四、形而上与形而下:作为哲学的儒学与作为学问的儒学的冲突
五、结语
戴震与理学思辨模式批判
一、戴震:一个被误解了的思想者
二、戴震与新安理学的终结
三、戴震关于理学思辨模式的实践批判发微
新安理学盛衰始终的内因探微
一、首出者:二程理学与儒学道统、新安理学正宗
二、开山者:新安朱熹和新安理学
三、持守者:“求真是之归”与元明时期的新安理学
四、终结者:徽州戴震与实事求是
重评戴震—关于戴震思想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的省思
一、求至是之归:戴震思想与新安理学的本质差异
二、以理杀人:理学与儒学的根本分歧异化之路
三、理学思辨模式:戴震批判理学所抵达的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
四、简短的结语
第四章 牟宗三哲学思想研究
价值之源的追寻——以牟宗三的思考为线索
一、牟宗三:如何追寻价值之源?
二、康德: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三、马克思:实践乃价值之源
四、海德格尔:“价值之源”总在在的整体中
五、简短的结语
成德之教:牟宗三批评朱熹的理据和目的
一、别子为宗:理学正统止在于成德之教
二、成德之教:心体即是性体
心学与性学:牟宗三的学派归属抉奥
一、引言
二、心学:心体与性体
三、性学:性体与人的本性
四、简短的结语
从“圆善”看“圆教”——牟宗三哲学思想的思辨性溯源
一、德福一致:道德的形上学与道德神学之异
二、性体:“无限的智心”可以替代上帝
三、圆善与圆教:德福圆融的根本保证
四、德福圆融:判教的实践依据
自由与实践:牟宗三哲学观的目的和路径
一、实践:牟宗三批判马克思的失足之处
二、自由:牟宗三批评康德的思维之失
三、“道德人”假设与自由/实践的思维间距
“道体”即“性体”:牟宗三哲学史观念的思想创新
一、“性体”:牟宗三哲学体系的核心观念和最高范畴
二、“道德的形上学”:道德的性体心体同样也是天地万物即自然界的本体
三、“逆觉体证”:个人道德实践工夫的不二法门和必由之路
体用不二:牟宗三哲学观的内在构架
一、性体:道德的形上学的根本依据
二、心体:道德本心的全体呈现
三、体用不二:道德本心既是体也是用即存有即活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