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本质上是生态哲学,儒学追求的身心和谐、社会和谐都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儒家生态哲学的元理论体系包括天人关系论、生态共同体论、生态本体论、生态德性论、生态功夫论、生态范畴论、生态境界论等多方面内容。儒家生态哲学发展经历了先秦奠基、两汉宇宙论化、魏晋南北朝玄学化、唐代元气化、宋明本体论化几个阶段。“天人合一”是儒家生态哲学的根本原则,最终发展为“仁”的本体化和以“仁”为核心枢纽的人与自然的本体性统一。生态共同体论是关于人应该用道德的态度对待的对象的范围的探讨;儒家生态哲学主张“仁、爱人以及物”,其生态共同体包括整个世界。生态本体论是探讨世界的本体;儒家生态哲学认为,世界的本体是“仁”“生意”“天地之心”“生生之德”;“仁”也是儒家的宇宙的合目的性概念。儒家生态德性论有仁、义、礼、智、信、忠、慈、俭等。生态功夫论是使道理成为人的德性的过程,即孟子所说的“实有诸己”;“格物穷理”“致良知”“随处体认天理”都是生态功夫条目。儒家生态哲学范畴有气、通、和、生、时、道、乐、合、参、感、因、应、体等概念,反映了儒家自然哲学对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深化。境界论是指由人对于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的“觉解”所构成的精神层次。儒家生态境界有“与天地参”“参赞化育”“民胞物与”“天人一体”“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等。了解儒家生态哲学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能够为当今世界生态哲学的建构以及中国和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资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