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知识分类与中国近代学术系统的重建(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0.00     定价 ¥ 2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1339312
  • 作      者:
    作者:文韬|责编:艾英//谭艳//延城城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探讨了近代中国如何参照西学,重新类分学术,从而建立新的系统,奠定今天的学术发展格局。这个过程既推动了中国学术融入世界,也改变了系统逻辑和传统思维。 知识分类是一个切入点,于上透视西方文明如何在“物之序”的层面冲击并改造固有学术,把现代学科看成须在后殖民意义上予以检省的文化冲击的结果;于下把学科概念、学术范畴、科目关系、系统结构、知识形态等分散的关节点,整合成由点到面、由外及内的网络联动体系,深入细部的同时总揽全局。 对知识纲目、系统结构、学术理念变化与重组的研究,展现了单一学科史难以传达的学术路径和知识全景图的改易,有助于深入把握近代学术乃至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再造,有利于重新检省国人对西学的理解与接受,推动今后的学术发展与文明对话——既包括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古代传统与近代发明的现代传统之间的沟通,也包括各学科的横向贯通与良性互动。
展开
目录
导论 为什么是分类
一 福柯的寓言
二 交叠的“知识型”
三 分类即文明
四 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必要
五 文化和社会理论的介入
六 研究简说
第一章 西学门类的认知次序与接受语境
第一节 半坛陈酒:天文算学的接受基础
一 中西争历的故实
二 会通中西的清初天文学
三 硕果犹存的算学基底
四 传统数学的退场之思
第二节 “格致”之惑:物理与化学的接收分歧
一 定名定性与路径依赖
二 “物理”范畴的凌乱
三 成为典范的“化学”译介
四 格致异同辨背后的中西学术观
第三节 险夷之间:政法泛滥的缘由
一 政法新术与宰相旧学
二 中西合力与西风东移
三 政法新学与政书旧目
四 本无与旧有的矛盾
第四节 一池萍碎:实学的兴起及其后效
一 农学的故闻与新知
二 农事成学对四民社会的考验
三 兵学和商学的独立
四 工学对士学的冲击
第五节 舍道求器:当西教遇上“磐石”
一 最早进入中国的西教
二 以科学传教与道器分离
三 合儒辟佛与舍道求器
四 清末对教义的有意规避
第六节 文化交流的主动与被动
一 不求全体的实际选择
二 学科版块的非均衡发展
三 “发现中国”的反向传教
四 西方汉学的隆兴
第二章 科举与学堂:教育改制背后的社会转型
第一节 制外西学:洋务学堂的教学实践
一 三条辅助路线的梳理
二 增设天文算学馆的争议
三 洋务学堂的教学方式
四 洋务教育的实绩与影响
第二节 科举改革方案里的中西配比
一 漫长的算学立科过程
二 西学融入科举的方式
三 中西分立的科考思路
四 融通中西的不同议案
第三节 国运转移与科举危机
一 庚子突变与新政新方
二 从递减到取代的转折
三 科举制度的社会功效
四 社会危机与科举危局
第四节 普及教育与现代社会理念
一 拖垮科举的过份在意
二 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
三 国民理念与教育普及
四 普及教育的国家背景
第五节 专业教育和现代社会生产与再生产
一 对传统官员知识结构的质疑
二 分门肄习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三 现代社会的专业化知识生产
四 教育生产与社会结构再生产
第六节 新学科构架与中学的边缘化
一 中日教育理念的分歧
二 中日学科设置的差异
三 经学的文化与社会功能
四 学科框架里的西体中用
第三章 整合西学知识地图的努力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中式译书分类
一 中式日用的大小之辨
二 传统思路的理器之分
三 颠倒的“节取”与改写的传统
第二节 清末西书类目的二次选择
一 甲午前的译介积累与整体追求
二 译书清单的新式概括
三 西人综述里的门类介绍
四 甲午前后的分类变化
第三节 西政类目的传统借鉴及其改造
一 新政学与新士学的建构
二 史学与吏学的收与放
三 新旧杂糅的类书类目
四 科举改制与框架调整
第四节 西学全体的中式求索
一 西学类目的座次讲究
二 西艺子目的先后厘定
三 西学类书的目录学追求
四 中学引导与西学地图
第五节 图书馆里的西进运动
一 图书馆学现代标准存疑
二 普及与研学的分歧
三 西式的图书分类方案
四 中西调和努力的失败
第四章 传统的发明:中学分类再归纳
第一节 “有用”中学的节取与归并
一 科举科目资源的挖掘
二 “求约”中学的提议与方案
三 书院课目改革及其失败
四 “存古”之所恤
第二节 儒门分科的追寻与意义
一 义理、考据、辞章的发言语境
二 孔门四科说的偏执
三 发掘儒学分科的意义
四 民国的国学“正统”之争
第三节 “六艺”类学平议
一 章太炎的大小六艺说
二 马一浮六艺论的新意
三 “六艺”的发展流变
四 经学中心到哲学中心的转移
第四节 “四部”分类何以成为问题
一 绕不开的“四部”
二 “四部”与传统学术的关系
三 图书分类和学术分类的困扰
四 学术分科的争议与异议
第五节 被淡忘的类书分类及其知识形态
一 古今地位的悬殊
二 类书的分类研究
三 类书反映的知识形态差异
四 现代与前现代知识的差异
第五章 范畴重组:中外古今之间的“艺术”
第一节 “艺术”语源及其使用语境
一 驳杂多变的艺术子目
二 “藝”与“術”的渊源
三 “蓺術”合称及其所指
第二节 雅俗之辨与学术定位
一 《四库全书》体系里的“艺术”
二 雅俗之辨与内外之别
三 联动的学术网络系统
第三节 源流正变与艺术定性
一 《四库》艺术子类的流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